这里是《得到头条》,我是徐玲。
今天我们接着来盘点上半年的关键词。今天要说的三个关键词是:核废水、高考、通胀。
来看第一个关键词,核废水。
4月13日,日本政府单方面宣布,将福岛核电站泄漏产生的百万吨核废水倾倒入海,震惊全球。在这个事件当中,大家关注到的是核废水对环境的影响。但是,我请教了一些行业专家,他们提醒我注意,核废水事件还会影响公众对核能的态度,这个影响可能更长远,也更深刻。
10年前的福岛核泄漏事件,对全球核电产业造成了重大打击。在福岛事件之前,核电在全球发电总量当中占比是不低的,能达到13%。其中最高的是法国,核电占比将近80%;日本和韩国的核电占比达到25%~30%;美国、英国、德国,核电占比也将近20%;当时,中国的核电占比虽然只有不到2%,但处于快速发展的势头。
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没有福岛事件,10年后的2021年,全球核电产业应该比当时又上了一个台阶,这对全球范围内实现碳中和有积极作用。
但是,福岛事件发生之后,全球的核电产业出现停滞甚至倒退。比如法国作为核电占比最高的国家,从2011年起逐渐削减核能发电量,现在法国核能发电占比已经从10年前的80%降到了70%。德国更狠,直接退出核电,10年间关闭了20座核电站,西门子甩卖了核电业务。目前德国只剩下6个反应堆,预计2022年全部关停。此外,美国、英国也放缓了核电发展。在这期间,两大核电巨头——美国西屋电气申请破产、法国阿海珐集团被重组。
中国的核能发电也受到影响。在福岛事件之后,中国的常规核电项目审批几乎停滞,“十三五”期间,中国核电发展也没有达成预期目标。直到2020年9月,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碳中和”的目标,国务院才重启了核电项目审批,海南昌江核电二期工程和浙江三澳核电一期工程获得核准。
可以说,正当中国核电产业迎来重要的发展窗口时,又突然遭遇日本的“核废水”事件。那么这一次,核能产业的发展势头会再一次被打断吗?我看到中国核能专家张廷克在主持2021中国核能行业峰会时作出了明确判断——“行业前景预期良好”。
张廷克的理由是,中国想要达到碳中和的目标,是无论如何也绕不开核电的。风能、光伏等新能源发电的最大问题是波动大且不可调节;电网想要稳定运行、避免大面积停电的风险,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基础供电作为补充,专业术语叫做“基荷”。核电,就是唯一可以替代煤电的基荷电源。换句话说,要实现“碳中和”,核电是“基本盘”。
张廷克认为,未来15年是我国核电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到2035年,中国核电占比将从目前的约5%提高到10%。《得到头条》会持续为你关注核电产业的发展状况。
来看第二个关键词,高考。
今年高考,有个高考考生被发现作弊,引发全社会关注。事情是这样的:这名考生把手机偷偷带进考场,利用考场没有屏蔽5G信号的漏洞,把试卷拍照上传到“小猿搜题”App,不过很快就被发现了。
从这起作弊案中,我看到大家关注的重点是考生到底是怎么把手机带进考场的,高科技作弊到底能不能防住,等等。但是,我的同事、得到总编室的陆晶靖老师,提醒我注意一个视角,这是一个富有决断力的员工,在关键时刻拯救一家公司的故事。
来看这起作弊案,是谁最先发现并报案的?不是监考老师,而是“小猿搜题”自己的工作人员。根据“小猿搜题”官方发布的消息:“6月7日下午,小猿搜题工作人员监测后台时发现,某用户用手机拍照搜索疑似高考真题,App未提供任何搜索结果,考试结束后,经确认,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向有关部门举报,并将后台截图和数据等线索打包提供给相关部门核查。该题目从未在前端显示,未以任何形式泄露。”
注意啊,在这起突发事件中,这位工作人员完美地把公司的风险降到了0。想想看,如果这个工作人员没有发现这是高考题目,如果他发现了却没有及时报案,如果这个考生作弊成功了,那么事后追查起来,面对的将是严重的处罚。
是当时自己报案,还是事后被法律追究,差一秒,就是天上地下。
再来看第三个关键词,通胀。
2021年5月,美国官方公布的通胀率为5%,这是美国通胀率连续三个月快速上涨,5月份的通胀率是2月份的将近3倍,也是2008年8月以来最高的一个月。
根据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美国发生通胀是美元超发的必然结果,这本来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但是,如果你去看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今年2月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的发言,会发现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当时美国的通胀率是1.7%,鲍威尔很肯定地认为,通胀率在未来三年内都不会升到2%,通胀问题不值得担忧。
要知道,鲍威尔说这句话的时候,美联储早就开启了无限量化宽松模式,美联储总资产从疫情前的3.7万亿美元,飙升到7.6万亿美元,翻了一倍多。为啥鲍威尔那么笃定,认为美国不会出现严重通胀呢?
因为有历史经验。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一连开启三轮量化宽松,总资产从1万亿美元飙升到2.3万亿美元,也是翻了一倍多。天量美元流向国际市场,推高了全球能源、原材料和粮食价格,全世界饱受通胀之苦,但美国国内却长期维持着低通胀、低利率,岁月静好。
大概是看到这招好用,去年疫情之后,美联储直接来了个无限量化宽松,国际大宗商品不出意外地开始疯涨,国际社会一片恐慌。只是,恐怕美联储万万没想到,这回水真的淹到自个儿家里来了。
为啥同一味药,上次灵,这次就不灵了?我们之前和五道口金融学院高滨教授交流的时候,他提出的一个观点我印象很深,我觉得,这个观点没准能够部分解释美国的通胀问题。高滨教授认为,美元正在失去它的“价值之锚”。
我们来展开说说。
先从人民币说起。现在大部分人还是认为,人民币的价值之锚来自中国央行储备的美元外汇。但高滨教授却认为,这个说法在2008年以前是成立的,但2008年以后就不成立了。高滨教授说:“2008年以后,是人民币提高了美元的购买力,而不是美元提高了人民币的购买力。换句话说,2008年以前是美元为人民币增信,也就是增加信用,2008年以后,方向逆转,是人民币在为美元增信。”
想想看,2008年以后美元流动性泛滥,但各国为什么还愿意持有美元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拿着美元,就可以去买中国商品。目前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占到全球的30%左右,几乎是美国、日本、德国的总和。过去美元兑人民币波动极小,各个国家只要持有美元,就可以稳定地购买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没有必要持有人民币。换句话说,2008年以后尽管美元泛滥,但是因为有中国生产的商品支撑着美元的购买力,各国仍然愿意吸收多余的美元流动性,所以美国国内并没有出现通胀。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2015年中国开启了汇率改革,美元和人民币的波动越来越大;而且目前双方经济有“硬脱钩”的可能。这样一来,想买中国产品的其他国家,就会考虑把一部分美元兑换成人民币,推动人民币在国际结算中的份额逐渐上升。这个趋势已经很明显了,人民币不再绑定美元。
与此同时,美元的另一个锚点,石油,也在被动摇。我们知道,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美元就失去过它的价值之锚,美元兑黄金急剧贬值。后来,尼克松政府想办法说服了全球最大产油国沙特,将美元作为石油交易的唯一定价货币,石油变成了美元的新锚点。但是高滨教授指出,现在非碳经济才是主流,非碳经济的基础能源不再是原油,而是电。中国是电的生产大国,目前中国的发电量是美国的将近2倍,这将是人民币的一个强力支撑。
回到我们刚开始的问题,之所以这一轮量化宽松会引起美国自身的通胀,其中一个因素可能是,美元正在失去人民币和石油这两个“价值锚点”,各国不愿意再增持美元,泛滥的流动性只能倒灌回美国国内了。
你看,所谓的大势转换,往往就体现在这样的小变化当中。未来几十年,我们这代人将有机会看到很多这样的能折射“大势”的“小变化”。
好,说完了三个关键词,我广播两条得到快讯。
得到高研院第9期已经开学,上周末,各校区举行了开学大课。何刚老师在成都讲了怎么跨越经济周期,陈海贤老师在杭州讲了信念的诞生,陈凯老师在上海讲了怎样用交易思维作决策,李璞老师在深圳讲了怎么做家庭财产配置,衡量老师在昆明讲了怎么实现真正的改变。我帮你把这几门课的课程介绍整理好,发在知识城邦了,欢迎取用。对了,高研院第10期,也即将开始招生。
上周的第二件大事,是第三期讲师训练营开营,同学们在得到总部进行了两天的线下集训。同学们听了罗胖的开营大课,打磨了自己的选题提纲,写作完成了第一讲的样稿,还亲自进录音棚录了音,完成了一个线上课程的最小闭环。偷偷告诉你,我也旁听了开营大课,学到一个公开分享的小妙招,刚刚也发在知识城邦了。凡是需要公开发言的人,都可以立即用起来!
今天就聊到这儿,《得到头条》明天继续为你盘点2021年上半年的关键词,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