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得到头条》,我是徐玲。
上周末,我去旁听了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老师给北京高研院同学的开学大课。李丰老师讲了整整两个半小时,干货满满。其中有一个洞察,特别值得拿出来给你说一说。这个洞察就是:视频内容创业的风口来了。
李丰老师说,过去一年,他们投得最多的行业,并不是现在最热的新消费领域,而是新文娱、新内容。为什么选择重点投这个行业呢?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新文娱、新内容赛道是目前投资界的冷门,几乎没人关注了。这是为啥呢?在前几年,也就是2014、2015、2016这三年,文娱是热门赛道,很多人在投。但那时文娱赛道的代表只有电影,虽然看上去很热闹,其实当时的电影市场并不大,吸收不了那么多资本,所以那一轮投资泡沫在2018~2019年就被挤掉了。现在泡沫刚破,大家不太敢去投,如果你看到了机会,就没人跟你抢。
第二个原因,当然也是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李丰确实从中看到了重大机会。他认为,互联网的流量形态正在发生一个根本的变化,就是从文本,转向了视频。有两个重要的数据:一是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互联网用户看视频的时长,包括长、中、短视频,超过了使用即时通讯的时长。这就意味着有史以来第一次,用户使用的视频时长超过文本时长。第二个数据是,到2020年8月份,仅仅是短视频的使用时长,就超过了即时通讯。李丰老师认为,这必然会带来一个现象,就是视频内容供不应求。
为什么这么说?
想想看,过去二十年,互联网有三波新媒体内容创业的机会,分别是博客、微博、微信。但是你发现没有,能够吃到这三波机会红利的人,本质上都是同一批人,就是那些原本写文章就写得很好的人。他们先是开博客,然后去微博,然后又做微信公众号。也就是说,在文本为主的时代,什么样的人能够供给好内容,是有成熟标准的,而且是经过了互联网的充分培育、充分普及的。
但是转向视频之后,你发现情况完全不同了。第一,没人知道谁能拍好视频;第二,也没人知道,拍好视频需要什么样的能力和背景。如果你去招个写文案的人,你清楚地知道他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可以大概从哪些行业背景去找;但是,如果你要招一个能够拍出好创意、好视频的人,你都不知道招什么背景的人,所以只能按照想象,招广告公司和电视台出来的人,其实他们拍出来的视频并不完全符合当下用户的需求。
这种局面,对新加入的视频内容创业者来说,是个巨大的利好,因为你不必面对那么多的“前置竞争”。以前微信公众号创业,你得跟所有已经证明过自己写文章写得很好的人来竞争。但今天没有人证明过,谁是拍视频内容能拍得很好的人,只要你做出好内容,就有机会,有足够大的可以发挥的空间。
第三个原因,是内容创业变现的四条通路,现在已经全部打通了。
一是独立游戏开始赚钱了,独立游戏就是不通过腾讯等游戏运营商来发行的游戏,历史上第一次开始批量赚钱;二是影视开始赚钱,各种各样的影视IP越来越多;三是衍生品开始赚钱,比如已经有做文创盲盒的公司上市了;四是消费者开始愿意直接给创作者钱了,比如B站搞的会员收费,就是让消费者直接给内容本身付费,为创作者付费,而不是通过广告来变现。
现在,视频内容创业的这四条变现通路已经全部打通,意味着视频内容会越来越值钱。
总结一下,新内容赛道是目前的投资冷门、互联网的流量形态从文本向视频、内容创业变现渠道打通,基于这三点原因,李丰老师在过去一年,重点投了新文娱、新内容赛道。如果你对视频内容创业感兴趣,现在可能是一个不错的入局点。
今天的第二条消息,来自王立铭老师发布的《巡山报告》。
6月7日,美国药监局正式批准了一款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新药——阿杜卡马单抗(aducanumab)上市销售。这是2003年以来美国药监局批准的第一款治疗阿尔茨海默症药物,由美国勃健(Biogen)和日本卫材公司(Eisai)联合开发。消息一出,美国勃健公司股票当日暴涨40%,市值超过500亿美元。
阿尔茨海默症困扰着全球超过5000万患者。有人估计,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到2050年,全球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人数将超过1.5亿人。这种疾病能够缓慢破坏患者的记忆力、认知功能,乃至生活自理能力,每一位患者背后都有一个心碎的家庭,而千万患者背后,还有各个国家不堪重负的医疗和社会保障系统。全世界都在翘首期盼这种疾病能够获得重大进展,有新疗法的出现。
但是,王立铭老师告诉我们,这款药物的上市又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在这款药物提交上市申请后几个月,美国药监局组织的顾问委员会(共11人)以压倒性的票数表示,这款药物的临床证据不足以说明它的功效,不建议药监局批准这款药物上市。还有,在药监局正式批准这款新药之后,药监局顾问委员会已经有至少三位专家公开辞职,表达不满,认为这是“近期美国历史最差劲的药物批准决定”。到了六月底,美国众议院监督和改革委员会更是宣布对此事件展开正式调查。大概美国药监局也没有想到,有如此剧烈的反对声。
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简单来说就是,这款新药研发的理论基础和临床试验都存在一些疑问。
阿尔茨海默症的病因其实到今天都还没有一个形成共识的理论。科学界一个主流意见是,它和一种名叫Abeta的异常蛋白质有关。在患者大脑中,这种蛋白质大量累积,形成块状沉淀,破坏神经细胞的功能,甚至杀死大量神经细胞,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大脑功能损伤。阿杜卡马单抗这种药物,其设计目标就是专门识别、结合和降解掉大脑中的Abeta沉淀,从而缓解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
但是,Abeta导致阿尔茨海默症这个理论本身其实就存在不少疑问和争议。有很多科学家压根不认为Abeta真的是致病元凶,也有很多科学家认为Abeta虽然不好,但形成沉淀的Abeta其实反而有保护作用,轻率地加以清除只会让病情恶化。总的来说就是,支持阿杜卡马单抗研发的基础理论就存在先天不足。
除此之外,这款药物的人体临床试验结果也存疑。按照美国药监局的要求,美国勃健、日本卫材两家公司开展了2项大规模三期临床试验来检验药效。两项研究的设计完全一致,规模和时间表也差不多,但他们是分头独立开展的,以减小试验误差。按照常理,这两项研究应该会给出接近的结果。但实际情况是,两次临床试验的结果对不上,一次病情有好转,一次出现恶化。当然,两家公司对这个结果给出了一些解释,美国药监局也认同了这个解释,但争议是不可避免的。
再进一步说,虽然这款药物在上市前就引起了很大争议,但王立铭老师在2019年的《巡山报告》里有一个比较大胆的预测,认为这款药大概率还是会被批准上市的。他的判断理由是,药物批准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完全是一个科学决定,同时还要考虑很多非科学因素,比如现有的治疗手段是否足够好用,患者和医保机构是否付得起医药费,等等。一款药物,如果针对的是无药可治的疾病,定价100美元,可能会顺利上市;如果针对的是已经有大量药物可用的疾病,定价10000美元,可能立刻会被拒绝。
而阿尔茨海默症,正是这么一个长期无药可治的世界性疾病。在今年之前,美国药监局一共才批准了6款药物,而且全部只有短期内改善患者症状的效果,无法阻止病情长期恶化。在这种背景下,可想而知全世界患者有多么期待一款新药的上市。实际上这款新药批准上市,背后有美国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组织的大力呐喊和支持。
但是,目前这款新药定价非常贵,每位患者每年56000美元。有人计算过,这会让美国的联邦医疗保险(Medicare)每年多支出60亿~290亿美元,直接把总医保开支提高了50%,会把美国医保搞破产的。
王立铭老师说,他比较期待的结果是,这款新药仍旧按期上市,但研发新药的两家公司需要在价格上拿出诚意。毕竟,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美国全体纳税人为两家私营公司背书买单,支持他们继续研究开发,解决一个世界级的疑难杂症。两家公司也不应该把自己年报上的财务数字,作为唯一的考虑因素。
好,最后来广播两条“得到快讯”。
今天,王立铭老师的《巡山报告》全文已经发布在首页banner了。除了讲阿尔茨海默症新药,王立铭老师还在报告里宣布了一件和他个人有关的重大消息,我看完以后很是激动。具体是啥,请大家移步《巡山报告》查看。
第二条快讯,仝卿老师的《营养科学20讲》今天正式上线了。我们很多人都号称自己是“吃货”,但是,到底怎么吃才算健康、有营养,还不长胖,这事儿真没这么简单,不妨听听医学博士、国家注册营养师仝卿老师怎么说。搞懂“吃的科学”,才能做一个“科学的吃货”!
今天就聊到这儿,《得到头条》,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