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挑细淘,得到头条。我是李南南。
今天,我将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第一个是,核科学专家钱积惠团队,完成3亿元C轮融资。第二个是,2024年度中国品牌日活动,在上海落幕。
先来看今天的第一条。前段时间,核科学专家钱积惠的创业项目,获得了C轮融资,一共三个亿。但是,每天有那么多的创业项目诞生,为什么偏偏要说这个?主要是因为,这个项目的创始团队太特别了。创业的时候,这个团队的平均年龄,就已经70岁。注意,这个团队还是2016年组建的。今天三位初创者的平均年龄,是78岁。这也是除了褚时健老爷子之外,最年长的创业团队之一。
团队的牵头人钱积惠,是咱们国家的核科学专家。1937年生人,今年87岁。年轻时当过大学老师,55岁的时候在国际原子能机构当过副总干事。2016年,78岁的钱积惠,跟曾任核动力研究院第一所副所长的,时年76岁的李茂良,还有当时51岁的蔡继鸣,一起创办了纽瑞特公司。目前公司主要由蔡继鸣打理,前段时间刚刚完成了3亿元的C轮融资。
但是,说到这,就引出一个问题。按照我们通常的想象,投资人都偏爱年轻人啊。我们总听说过大学生创业支持项目,谁听说过退休人员创业支持项目?美国投资圈还有个词叫蓝色火焰,说的是那些20出头,没结婚、没成家、没有私人生活的年轻人。蓝色火焰,说的是这些人燃烧起来温度更高,能量更强。这也是投资人最喜欢的类型。
那么,回到纽瑞特,公司创办的时候,创始团队就已经70岁开外,为什么会被投资人看好呢?
这要说到,纽瑞特所在的领域。这个领域叫核药。也就是,利用放射性物质来治疗疾病。核药这个概念本身并不新,比如,放射性碘化钠,是最早的核药之一,直到今天还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重要药物。根据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预测,到2023年,全球核药的市场规模能超过119亿美元。咱们中国的核药市场规模,预计到2025年将超过127亿人民币。
但是,核药的市场潜力虽然大,人才储备很稀缺。这是个交叉学科,既要有核工程背景,又要了解生命科学。现在世界上的很多核药企业,最初都是专业的核科学团队演变而来的。
比如,世界上最著名的核药企业之一,法国的先进加速器应用公司,Advanced Accelerator Applications,简称AAAP。最早就是从欧洲核子研究组织中分拆出来的。后来AAAP被诺华制药以39亿美元的高价收购。再比如,咱们国内的同辐股份,业务包括核药与核医学诊断,它背后的控股母公司,是中国核工业集团。
换句话说,核药领域的门槛很高,团队得有强大的积累。说到这,我们再回到钱积惠的纽瑞特。团队是妥妥的核科学国家队出身,而创始人之一李茂良,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作为访问学者去美国的密歇根大学进修过,当时研究的课题就是核药。说白了,这个过程就像搜集七龙珠,钱积惠的团队恰好集齐,可以召唤神龙了。
但是,说到这,还有一个问题。既然团队资历这么硬,而且2016年就已经成立,为什么直到最近才拿到C轮融资呢?这主要是因为过去的市场条件不成熟。早年间,咱们国内的核药配套技术和基础设施都不算很全面。直到最近几年,国家开始发力。尤其是2021年,国家八部门联合发布了医用同位素发展长期规划。随着配套政策和设施完善,这个行业也变得越来越受重视。
当然,听到这估计你也发现了,我们要说的重点,并不是核药的技术细节。而是,从钱积惠的创业经历里,我们能明显感受到,老年创业者是怎么发挥优势的。
之前《哈佛商业评论》曾经发表过一项调查,研究人员统计了来自20个国家的10万多名员工样本。目的就是寻找老年人的职场优势。其中有这么几个关键结论,你会发现,钱积惠的团队全都符合。
第一,人的智慧分成晶体智慧和流体智慧。这个概念前段时间万维钢老师刚刚也讲过。流体智慧,指的是你学习新知识,做抽象思考的能力。一个人越年轻,流体智慧就越发达。而晶体智慧,指的是我们调动现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说白了,就是你能扎扎实实地把一件事办成,能拿出结果。这个晶体智慧,无论年龄高低,都可以一直变强。
就像习武之人有句话,叫拳怕少壮,棍怕老狼。意思是在打拳这块,年轻人体力好,力气大,抗击打能力强。因此拳怕少壮。但上了岁数的人,更懂得利用棍棒之类的器具,他们更善于用经验去驾驭工具。节省了体力,也打击了对手。这就是所谓的棍怕老狼。
回到正题,你看,创业的本质是生意。是生意,就要面对人,要拿结果。这个环节考验的恰恰是人的晶体智慧。之前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曾经做过一项统计,结果发现,美国增长最快的前0.1%的公司,创始人的平均年龄是45岁。50岁的创业者,创业成功的概率,是30岁创业者的1.8倍。没错,将近2倍。
之前姜文在一次采访中,还说过一段话,大概意思是,好多人觉得年轻人更懂年轻人,这是个误会。年轻人喜欢的东西,都不是年轻人设计的。你看,苹果手机年轻人喜欢吧?那是乔布斯,是一个老人做出来的。年轻人喜欢宫崎骏,那也是个老人。老人都年轻过。人类这个物种的本性是经过漫长的时间形成的,假如说到我们这代,短短几十年人类的喜好就变了,那么我们这代人真是太幸运了。
第二,老年人重返职场,反而能创造更多的机会。过去好多人觉得,上了岁数不退休,这不是挡住了年轻人晋升通道吗?但是,根据《哈佛商业评论》的调查,年长的人在职场上,不仅不会抢走年轻人的蛋糕,反而会让这个蛋糕变大。比如,钱积惠做的核药,就是个比较新的赛道。他们并没有抢走谁的机会,反而让后来的年轻人多了个选择。
因此,《哈佛商业评论》就提出一个建议,老年人先别一次性彻底退休,而是分梯度退休。比如,从一线退下来当导师,或者先退到幕后当顾问,目的之一,就是给年轻人创造机会。
注意,年轻也好,年老也罢,这不是个零和博弈,不是说有些优势就只属于老年人或者只属于年轻人。我们只是选取了这个问题的一个观察角度,来看看其中存在的可能性。
最后,回到咱们自己。假如我们希望自己老了以后,依然有心气儿去做一番事业,依然有本事出去闯一闯。那么,有句话或许可以作为一个提醒,来自作家布尔韦尔·利顿,叫做,在科学著作中,你最好读最新的书。在文学著作中,你最好读最老的书。这句话本来是强调古典文学的价值。但是,换个角度,它也有另一层理解。这就是,一面保持那些日积月累沉淀下来的感受力,一面对这个世界最前沿的变化保持敏感。
再来看今天的第二条。上个月,2024年度“中国品牌日”活动在上海落幕。中国品牌日活动,主要是给国产品牌提供展示平台。这个活动挺值得关注。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就像一个解决方案库。来的品牌五花八门,做什么生意的都有。而每个品牌,其实都是某一类生意的解决方案。
今天,咱们就从中选一个品牌说说。这是个服装品牌,叫哥弟。为什么选它?因为哥弟主打的是二、三线城市,以及更下沉的市场。我们这两年不是总说,要把握住下沉市场的机会吗?哥弟的做法,或许可以作为参照。要知道,哥弟的商品单价,在300元到3000元之间,不算低。但他们在线上和线下的营收都增长很快。去年光是在抖音上的营收,就超过18亿元。
那么,哥弟是怎么做到的呢?最近媒体“Vista氢商业”做了分析,我们看这么几个关键动作。
第一,锁定最可能产生复购的群体。什么样的人买衣服容易产生复购?很明显,需要工作稳定,收入不错,最好还是女性。这个群体买衣服的频率相对高,且审美风格稳定。因此,按照这个标准,哥弟就把核心客户锁定在了二、三线城市有稳定工作的中年女性。
锁定人群后,就需要按照这些人的需求选品。比如,在服装的款式上,哥弟以简约款为主,而不是时尚款。因为这部分顾客的日常场景以通勤和休闲为主。同时,简约款的衣服不容易过时,可以在店铺反复售卖,这样品牌的库存压力就没有那么大。
哥弟的第二个设计是,找准渠道,主要选择方便用户回购的渠道。比如,针对线下渠道,哥弟更重视社区店,而不是商场店。对于很多二、三线城市来说,很多人未必会经常去商场,但附近的社区店可是每天都经过。
而且社区店还有一个优势,特别好做熟人生意,适合VIP运营。一来,社区店的客群比较稳定,店员就可以做好客户关系维护。据说哥弟每年的VIP销售额,能占到其总体营收的60%到80%。二来,员工就可以变成品牌最直接的代言人。他们不找明星做代言,通过员工直接打广告。据说,哥弟在招聘时,对员工外形条件要求很高,而且还很重视员工的穿搭品位。
有了定位和渠道之后,哥弟的第三个设计是,把搭配方案作为核心卖点。要知道,对很多顾客来说,最大的痛点是不懂搭配。因此,哥弟就在搭配上做文章。比如,哥弟制定了“一周衣橱计划”,给每天都定一个穿搭主题。周一主打“职业装”,周二主推商务装 ,周末就主打运动装和家居装等。再比如,哥弟光是各个门店的视频号,就有80多个。这些账号的直播内容,主要就是穿搭教程,而且一场直播动不动就是十几个小时。
你看,回看这几个设计,每个单独看,并不算巨大的创新,它们都是在各自的层面上,往前走了一小步。从卖衣服往前走一小步,是教教穿搭。从商场往前一小步,是走到社区。而决定品牌能否做成的,也许就是这些让你离用户更近的一小步。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说了两个话题。
第一,什么是中年之后的职场优势?我们讲了钱积惠的故事和《哈佛商业评论》的研究。中年之后,人更大的优势在于晶体智慧,在于时间沉淀下来的感受力,以及调动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怎么做好二、三线城市的生意?从哥弟的案例中我们能看出,产品本身是个初始因素。而做成生意的关键,是在这个初始因素的基础上,再往前走一点,离用户的真实挑战再近一点。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头条》,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