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得到头条》,我是徐玲。
最近,资深交易员陈凯老师在上海高研院做了一次讲座,题目叫做《寻找下一个茅台》。如果你在炒股,相信这个题目肯定会吸引到你。我听完讲座以后,觉得对不炒股的同学也会有启发,因为陈凯老师实际上是交付了一种理性决策的通用方法,我想讲给你听听。
就从茅台说起。投资者都觉得茅台这家公司好,但它到底好在哪?有很多人分析了很多因素,比如品牌价值、市场占有率、抗风险能力,等等。但陈凯老师说,这些分析逻辑都太复杂了。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判断方法,就是企业的估值跟它产品的销售数量与销售价格成正比,跟它的折旧、摊销、利息成反比。如果一家公司,产品销量和产品价格都在不断上涨,同时折旧、摊销、利息在不断降低,这就是超级好的生意模式。过去20年,茅台就是这样的。
但是要注意,这个判断方法原则上只适合白酒、药品、食品这类消费品公司,或者说得更具体点,是跟“嘴巴”有关的消费品,而不适合工业企业。因为工业技术的变化太快了,很有可能,你花重金投产了一条生产线,等5年后终于开始稳定产生现金流了,但是产业一升级,原来投的生产线就被淘汰了。所以工业企业需要不断追加投资,折旧会一直很高。
回到茅台,未来的情况怎么样呢?还用刚才的模型,未来它的销售数量和销售价格还会继续上涨吗?可能会有,但成长性会变慢。整个白酒行业从2016年起到现在,销售额下降了40%以上,喝白酒的人越来越少了。所以,现在的茅台,更像是一个面临增长天花板的普通优质企业,不再有过去20年那种超高的成长性。
作为投资者,你怎么找到像茅台这样的下一个大牛股呢?今天我们不说具体的行业画像之类,而重点讲讲该怎么检验你的投资决策。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一个词叫“戴维斯双击”,这是美国著名投资人戴维斯发明的一个概念,就是投资人在股市中是赚两种钱,一是公司的业绩增长,二是公司的估值提升。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两种钱都能赚到。但陈凯老师直接给泼了一瓢冷水——哪有这么好的事,长期来看你只能二选一。你必须想清楚,究竟赚业绩增长的钱,还是赚估值提升的钱?
举个例子,你现在买宁德时代,肯定是想赚它业绩增长的钱而不是估值提升的钱。因为它现在的估值都已经到天上去了,160倍的市盈率了。而如果你现在买地产股,那你肯定想的是赚估值提升的钱而不是业绩增长的钱。地产股的市盈率现在很低,只有10倍左右,有估值修复的空间。
好,想清楚了这一点,接下来,你就得给每家公司贴好清晰的路标。
比如一家科技公司,你要的是业绩增长,那么你必须给它贴明确的增长路标,今年增长85%,明年增长60%,后年增长50%。如果它连续两年都没有达到你的路标要求,那你就得小心了。这是第一个路标。
第二,你还要判断,营收增速仅仅体现在普通业务扩张上吗?有没有新的爆发点?如果有,是什么?这又是一个路标。
第三,当你业绩增长了,利润有没有相应增长?如果这家公司增收不增利,甚至是在拿利润买营收,这就要引起你的警觉。这是第三个路标。
第四,如果有行业大趋势的变化,你要跟进贴路标。比如现在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给出大量政策利好,你本来预估这家公司今年增长30%,但现在你必须调整路标到35%,甚至更高。如果风口都到了,它却没被吹起来,说明这家公司战略执行有问题,你也得警觉。
总之,当你买入一家公司的时候,就要这样给它贴上若干个路标。这些路标是你当初买它的理由,然后定期去检验,这些理由是被证实了,还是被证伪了。如果这家公司后来的发展基本符合你的路标,那么就继续持有;如果连续三四个路标都没达到,那你必须重新审视这家公司,甚至是推翻你之前的分析框架,果断退出。
贴路标的好处是什么呢?如果你买到了未来的大牛股,大概率不会错过;而如果你买到了一只“看上去很美”的垃圾股,你也能很快识别出来。
听完陈凯老师的讲座,我有一个感受。贴路标,其实是一种通用的检验自己决策的方法。心理学上有一个术语叫做“禀赋效应”,是指一旦你拥有了某种东西,那么你对它的评价就会莫名其妙地高很多。比如你本来很纠结到底是买A公司还是B公司的股票,而一旦你买了A公司的股票,你就会坚定地认为A公司比B公司好太多,一定会大涨,而且你会选择性忽视关于A公司的负面消息。“禀赋效应”是人类天然的心理弱点,很难克服。
有了贴路标这个工具,你就可以用客观事实来检验自己当初的判断,用理性来战胜情绪。在公司的业务决策和个人的日常决策当中,这个方法同样适用。陈凯老师在得到有一门课《像证券交易员一样思考和行动》,非常推荐。
上周五,国家统计局发布了6月CPI与PPI数据。CPI是指消费者物价指数,而PPI是指生产者物价指数。6月份,CPI同比上涨1.1%,环比下降0.4%;PPI同比上涨了8.8%,环比上涨0.3%。这组数据表明,PPI与CPI之间的“剪刀差”还在继续。
注意,这是今年以来国内通胀一个非常奇怪的特征。按照常识,原材料涨价了,那用原材料做成的消费品肯定得跟着涨啊。但是今年以来,国内原材料价格涨幅很大,但消费品几乎没怎么涨,环比还下跌了,生产端通胀,消费端通缩。或者用大白话说,就是面粉涨价了,但馒头不涨价。这种情况是怎么形成的呢?
我看了很多宏观分析报告,专家认为原因主要有这么几个:一是美联储的大水漫灌,让国际油价以及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其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通胀压力传导到国内;二是处于产业链上游的国内生产商,预计未来需求会大幅回暖,于是率先采取行动,储备原材料和化石燃料,拉高了PPI。
但是,由于现在国内消费端的需求仍然很低迷,产业链中下游的生产者不敢提价,一提价消费者更不买了,所以没办法把增加的成本转嫁到消费者头上。这对消费者而言是好事,但对中下游生产企业来说就很痛苦,利润被大大挤压,特别是,中小企业一般都集中在产业链下游。有专家认为,PPI与CPI的剪刀差过大,一旦很多中小企业扛不住了,就会影响到就业,长期来看对经济不利。
除此之外,6月份CPI环比下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猪肉价格环比下降了13.6%。我们都知道,猪肉价格的周期性变化,俗称“猪周期”,对国内CPI波动的影响很大。香帅老师在上周的启发俱乐部上就调侃地说,南方的梅雨季节会减少非洲猪瘟的传播,进而影响猪肉价格,进而影响CPI,进而影响央行的货币政策,进而影响股市、债市。这么看起来,金融其实是一个靠天吃饭的行业。
也有人指出,虽然2012年以来中国的CPI增速一直很低,但是,房价一直在涨啊,为什么不把房价纳入CPI的一篮子商品呢?衣食住行,住当然是百姓消费的一个重要方面。对这个问题,我之前专门问过著名经济学家余永定老师,余老师是这么回答我的。
首先,中国的CPI一篮子商品里是包含了“住”这个要素的,但不是房价,而是房租。正常情况下,房租和房价应该是同步变化,不过中国这些年的情况比较特殊,房价涨得快,房租涨得慢,CPI也就比较稳定。
第二,应不应该把房价纳入CPI一篮子商品呢?这就要回到国家定期统计CPI的目的。CPI是衡量通胀程度的重要指标,央行要根据CPI来调整货币政策,进而稳定物价。房子与其他消费品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有很强的投资属性,房价的波动周期和其他消费品价格的波动周期是不同步的,很有可能出现,房价大涨而物价稳定,或者物价大涨而房价稳定。如果把房价纳入CPI,货币政策就会失去方向,这时候到底应该紧缩还是宽松?
所以,CPI不应该包括房价,更不能包括其他资产价格。余永定老师认为,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不应该主要靠货币政策来解决,而应该靠财政手段和其他制度安排,如房产税、遗产税等等。
下面是“得到快讯”。
今天有一门重磅新课上线——《潇水讲透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有多重要,就不用我说了吧。它是中华民族最大的文化IP之一,也是衍生和周边最多的古典名著。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评选过最受欢迎的100部京剧,其中三国戏有43部,将近一半。我们的很多口语都是从《三国演义》里面来的,比如“既生瑜、何生亮”“说曹操,曹操到”等等。
《三国演义》这么重要,但是三国的课程我们一直没做,直到我们找到了心目中最合适的老师——潇水。潇水老师本身就是一个传奇,清华工科学霸出身,以写中国历史闻名于江湖,笔法睿智幽默,让人如沐春风。这门课的主编李倩老师让我一定要给你捎个话。她说,自己打小就读三国,可这门课还是让她耳目一新。特别建议你关掉倍速,好好享用。
受书店的邀请,脱不花将于本周末在重庆和成都参加两场《沟通的方法》新书分享会。
7月17日(周六)14:30-16:00,在重庆万象城南区1层中庭;
7月18日(周日)14:00-15:30,在成都文轩BOOKS书店(招商花园城购物中心内)。
届时,脱不花会亲临活动现场,分享自己多年来积累的沟通案例,并且现场签名。如果你想去,那你一定得听我一句:早点出发前往书店,晚了可就真的没座了。
今天就聊到这儿,《得到头条》,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