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得到头条》,我是徐玲。
还记得两年前,黑龙江的四线城市鹤岗一夜走红。起因是有个网友发帖,说鹤岗市内一套两居室的房子,全价只要1.9万元,合300多元一平方米。当时有好多朋友给我说,真想冲到鹤岗去当一回土豪,“老板,这样的房子给我来10套!”当年那则帖子之所以刷屏,是因为这件事实在是太反常了,中国城市里的房产价格,竟然会跌到这样的白菜价!
最近,我的同事徐学勤老师给我推荐了一本书,叫做《负动产时代》。我读完以后发现,“鹤岗现象”在中国是一个足以上热搜的“新闻”;但在日本,这其实是一个早就存在多年的老问题。而且,鹤岗的房子再便宜你也得花钱买吧,但在日本有些地区,你买房不但不用给钱,原来的房主还会倒贴钱给你,房子真的成为“负资产”。这是怎么回事呢?
比如日本有个地方叫汤泽町,那是一个滑雪胜地,也是川端康成的小说《雪国》的故事发生地,那里有上万套滑雪度假公寓。后来去滑雪的人越来越少了,公寓价格一直在跌,业主持有房屋还得不断地缴纳固定资产税和物业税。大批业主纷纷抛售房产,但是来看房的人基本为零。
还有很多大量拖欠物业费的房子被拿去拍卖,起拍价是多少钱呢?1万日元,合500多元人民币,但是还是没人要。因为你如果拍下这房子,就得把之前欠的税费全部补上,还得支付法院、银行相关的拍卖费用,这些钱算下来可能比房价本身还贵了。后来,有家房产中介公司说愿意当接盘侠,收购这批房子,但他们不付钱,而是让业主反过来向他们支付120万日元的费用,合人民币8万多元。这种倒贴钱卖房的生意,业主愿意吗?书上说,那家中介公司以这种方式收购了约1000套这样的房子。
需要注意的是,汤泽町度假公寓这种情况,在日本并不是特例。在日本核心都市圈以外的地方,有大量的土地和房屋闲置,无人继承。这些土地和房屋因为地处偏远、没什么商业价值,而你去继承它还需要支付遗产税、固定资产税和维护管理费用。这样算下来,很多人干脆放弃继承。书里说,在日本因为无人继承而“所有人不明”的土地达到410万公顷,比整个九州岛还要大。预计到2033年,日本房屋空置率将会达到30%。
日本进入“负动产”时代,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是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今年距1991年日本资产泡沫破灭已经整整30年,但日本仍未走出“失去的三十年”,经济几乎不增长,土地、房屋等不动产价格长期低迷。第二是日本的老龄化和少子化。日本总人口已经连续十多年负增长,2020年的人口比前一年减少了超过50万。我看到日本人口和社会保障研究学会的一个预测,说今后40年内,日本人口会缩减1/4。真的是难以想象。第三是日本的高税收。日本是全世界遗产税最高的国家之一,最高税率达55%。日本的固定资产税也高,是按照土地或房屋估值的1.4%来征收,而且每年都要交。这三重因素叠加,造成了日本的“负动产时代”。
《负动产时代》这本书的电子书和徐学勤老师的听书都同步上架了,推荐收听。
前段时间,北京大学图书馆发布了《2020年阅读报告》。我很好奇,北大的师生们都看些什么书呢?我从这份报告里读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数据,我们一起来做个名校阅读画像。
首先来看读者数据,北大人谁最爱读书?
一年当中,来图书馆最勤快的是一位历史学系的博士生同学,他全年在馆159天,进馆470次,平均每天进馆三次。开馆的日子里,他超过80%的时间都泡在图书馆。最爱借书的同学是一名历史学系的硕士生,一年借了767本书,平均每天读两本书。
如果看读者群体,最爱借书的是博士生,有52.5%的博士生会从图书馆借阅书籍,本科生其次,有46.9%的本科生会借书;硕士生最少,只有32%的会借书。从人均借阅量上,博士生人均借阅8册图书,相比之下,本科生人均借阅4.57本,而硕士生只有3.25本。看来,北大博士生的学业压力真的是很大。不过要注意,北大图书馆的调研显示,比博士生更爱读书的是老师,北大教职工2020年平均读书31.47本,比各类学生读者都要高,老师比学生更爱学习。
再来看书籍数据,北大人爱读什么书?
一个特点是,北大人读书,酷爱跨界,人文学部的同学会涉猎医学、农学、工学的书籍,理学部的同学也会大量借阅人文社科类的书。我注意到,北大古籍图书馆的到访读者中,物理学院的同学总数排在第四。我想起来钱学森等物理学大师都有很深的人文素养,这可能是物理学专业的一种传统。
2020年,北大图书馆被借阅次数最多的书是《资本主义的多样性:比较优势的制度基础》。这是一本厚达500页的学术专著,其次是《瓦尔登湖》和《希波的奥古斯丁》。与2019年相比,2020年借阅的小说占比大幅下降,而中美争端分析与国际贸易方面的书多了很多。还有一个榜单是预约借阅,预约借阅就是你想借但借不着,做个预约登记。预约借阅排名前三名的是《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知识考古学》和《美国陷阱》。
还有一个数据也很有意思,就是男女读者分别最喜欢的作者。最受男读者欢迎的作者前五名是:金庸、钱穆、毛泽东、鲁迅、丘维声;而最受女读者欢迎的作者前五名是:金庸、王力、钱穆、费孝通、冯晓林。看来,北大师生无论男女,都爱金庸和钱穆。
刚才提到的这些书,大部分在得到电子书都有。你可以给自己定制一份“北大同款书单”,跟上北大师生的学习步伐。这份报告的全文链接,我也放在文稿里了,供你查看。
来说一个让我脑洞大开的案例。
2020年,汉堡王刚刚买了很多户外广告牌,准备在营销上好好发力。结果疫情来了,人们都不出门,汉堡王花重金买的户外广告牌根本没人会看到,等于广告费全打了水漂。怎么办?汉堡王的营销团队很着急。他们突然想到,人们不出门了,但人们会花很长时间在网上开视频会议啊,而且开会时人们还喜欢用虚拟背景。
汉堡王营销团队立刻行动起来,他们邀请汉堡王的“粉丝”在视频会议时,用汉堡王的户外广告牌作为虚拟背景,让那些被迫宅在家的人感受一下户外的美好。而且,只要你截图并添加相应的话题标签发布在社交媒体,就能获得买一赠一的优惠券,在汉堡王APP上叫外卖时就可以兑换。举手之劳就能换个优惠券,还能给自己增添点开会乐趣,何乐而不为呢?很快,网友们就上传了各种花式的会议截图,汉堡王的户外广告牌在社交媒体上大火了一把。
内容营销专家“梁将军”说,好的营销,不是去塑造消费者的新行为,而是要利用消费者“自发的群体行为”,来引导消费。比如疫情防控期间被困在家,人们本来就在寻求各种花式解闷,汉堡王利用这种“自发的群体行为”,成功地推销广告牌。此外,汉堡王还在疫情防控期间推出了一款新汉堡,它里面的洋葱是正常分量的三倍。汉堡王说,这款汉堡“能让你与别人保持安全的社交距离”,大家看完会心一笑。这也是利用了“自发的群体行为”。
我又想起梁宁老师说过的一个案例。有个做海味零食的企业,海味零食就是鱿鱼丝、鱼片干之类的零食,目前已经获得了几轮融资,企业创始人信心满满要超过三只松鼠。不是说不可能,但梁宁老师认为,这家企业面对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我们知道,三只松鼠是做坚果零食起家的,坚果在中国有一个特别的优势,就是它拥有固定的消费场景。你想想,过年过节,特别是除夕夜,哪个中国家庭的茶几上不摆点儿瓜子花生?过年过节吃坚果,这就是中国消费者“自发的群体行为”,三只松鼠不需要重新塑造消费者的行为,它只需要让你在买坚果的时候想起它就行了。而海味零食就比较吃亏,有什么场景让你认为,此时此刻必须吃鱼片干不可吗?没有。缺少了“自发的群体行为”,海味零食的营销就很难借力。
再问你一句:为什么商家都要在节日扎堆营销?甚至没有节日的时候也要创造节日?因为在节日里,人们才有“自发的群体行为”,这时候商家的营销才有助力。
下面是“得到快讯”。
这周我们上线了一本非常好看的电子书——《这里是中国2》。《这里是中国》的第一辑2019年出版之后,获得了“文津图书奖”“中国好书”等众多奖项。刚刚上线的第二辑更加震撼,里面有267幅高清摄影作品,还有80张精细的工程制图,比如煤炭是怎么挖掘的,看上去差不多的火箭,都是干嘛用的。这些图可能工程师也难得一见,让你直观地感受那些超级工程背后的细节。读这本书,真的是令人心潮澎拜,为我们的祖国自豪。你要是电子书会员,《这里是中国》1、2两本书,都能免费阅读。特别推荐你用得到网页端看,大屏幕配上高清美图,体验特别棒。
第二条。沟通训练营的同事教了我一个小诀窍:怎么用非语言的方式做沟通?也就是不说话就完成一次沟通。比如你刚到一家公司,想给同事和领导传递一个信号,让大家觉得你很靠谱,怎么办呢?你不需要说什么,只需要每次开会的时候都提前到,摆好电脑、摊开笔记本,就足够了。这个动作,就传递出了你做好了开会的准备,且非常尊重会议方的信号。你跟其他那些虽然到得早,但是在玩手机、聊天的人就明显区分开了。你看,没说一个字,但这就是沟通。沟通不是怎么说的问题,而是怎么想和怎么做的问题。推荐你加入沟通训练营第八期,跟着脱不花一起,真学真练,成为沟通高手。
好,今天就聊到这儿,《得到头条》,下周见!
附:《2020北大阅读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