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得到头条》,我是徐玲。
7月16日,上周五,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正式开市。这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也是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一步。“碳中和”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数量,和因为人类活动而减少的二氧化碳数量相互抵消,达到平衡。为什么中国要这么坚定地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碳中和”和我们普通人又有什么关系?得到站内很多老师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解读,我来为你做个简单梳理。
1.假设2060年碳中和目标实现了,会带来哪些变化?罗胖在2021年跨年演讲中说:
首先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空间打开了。核能的装机容量是现在的5倍,风电的装机容量是现在的12倍,而太阳能装机容量会是现在的70倍。
第二是汽车产业将会发生巨大变化。所有的燃油车,都将退出历史。那么大的汽车产业,将完全换一套产业链、换一套规则和玩法,重来一遍。
第三是中国的生态环境会发生一次飞跃。中国的森林一年生长量要达到10亿立方米,比现在翻了一番,森林覆盖率要稳定在26%以上。
第四是中国的区域经济版图会发生改变。中国的中西部地区会成为最主要的能源输出地之一。以清洁能源为杠杆,有可能带动一轮新的中西部大开发。
第五是中国的国际地缘政治环境会发生改变。中国将摆脱对外部能源进口的依赖,所谓的马六甲困境,也就是能源运输卡脖子的问题,将不复存在。
2.“碳中和”目标怎么实现?
吴军老师在《硅谷来信》中提到,一是减少碳排放,二是加大碳捕捉。减少碳排放,最重要的是减少煤炭的使用。因为要得到同样的热量,烧煤比烧油或者烧天然气要分别多产生30%和68%的二氧化碳。目前煤依然是全世界使用最多的化石燃料,全世界每年烧掉大约85亿吨的煤,而每年石油的使用量只有19亿吨,相比煤是小头。目前全世界每年的煤炭使用量已经在减少,比2013年的峰值每年少了5亿吨。
碳捕捉方面,除了植树造林,还可以采用技术干预。有一种碳捕捉的技术是,把发电厂产生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让它与水和硫化氢混合,形成类似苏打的碳酸化合物。然后再将化合物注入地下400至800米深的多孔玄武岩岩石中,玄武岩会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固态的碳酸盐矿物。这种技术可以让发电厂减少85%~95%二氧化碳排放。而且地球上70%的地壳都是由玄武岩构成的,我们不用担心没有地方可埋。
卓克老师在《科技参考》中还提到一种技术,可以把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甲烷就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这个过程需要耗费能量,但只要转化而来的甲烷蕴含的能量比转化时耗费的能量多,就可以对碳实现循环利用。还有一些技术,可以把大量二氧化碳固化在常用的工业品中,比如水泥、肥皂、合成橡胶、塑料。这个固碳技术本身不难,但日用商品对成本极为敏感,所以,用固碳技术生产出来的工业产品,必须比普通产品价格更低,才有可能实现大面积推广。
3.“碳中和”给中国带来的最大机遇是什么?
罗胖在第25期《启发俱乐部》中说,“碳中和”带来一个最深刻的改变,就是把能源从资源属性变成了制造业属性。资源的特点是靠天吃饭,而制造业的特点是,可以不断优化、持续迭代、效率越来越高、成本越来越低,这是我们的看家本领。换句话说,中国的战略性机会来了。
比如,我们有很多种方法来降低太阳能发电的成本。第一,可以提高太阳能电池板的寿命;第二,降低太阳能电池板的制造成本;第三,提升光电转化效率;第四,改进电池等储能技术;第五,用数字化技术优化智能电网,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的发力点。
同时,这些技术和产品可以出口,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搞碳中和,中国都可以参与。随着中国的新能源产业不断扩大规模、改进技术,价格就会越来越低。而价格持续降低,会促进规模继续提升,这就形成了一个持续的正循环。这些年中国做大做强制造业的逻辑,会在能源领域重演一遍。目前光伏产业全球前20名的企业中,80%都是中国企业。
最后,碳中和现在是国际社会的主流共识。徐弃郁老师在《全球智库报告解读》里提到,在碳中和议题上积极的国家很容易占据一个道义高点,而不积极的国家在道义上只能处于防守状态。在这种国际大势下,美国政府曾经退出国际气候协定《京都议定书》,但现在也提出要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如果中国在这方面做得很出色,又能在其中获得很大的话语权,那么中国的国际声望会进一步崛起。
罗胖说:回顾历史,煤炭时代成就了大英帝国,油气时代成就了美利坚,那么,碳中和时代会不会成就另一个大国?抢占能源科技战略制高点的机会,就出现在我们这代人面前。
今天,我想给你介绍一位得到高研院成都校区的同学,她是个美妆博主,江湖人称问十四。她的抖音号有超过150万“粉丝”,获得了将近3000万个赞。不过,和我想象中很不一样,问十四不是那种妆容精致、举止优雅的标准网红小姐姐,她走的是乡村搞笑风格:她在村里用锅烟煤画眉毛,用老干妈涂口红,对着镜头追鸡打狗……她的抖音号真是让我刷得停不下来。不过,最令我惊讶的,不是问十四的标新立异,而是她超强的自我进化能力。
2017年,问十四在抖音里还是一个穿着汉服的爱美小姐姐。她穿着汉服在花树下、在雪地里跳舞,一年内就收获了70万粉丝。但是,在风头正盛的时候,一件事情让她感觉到了危机。她有个网红朋友也是走类似风格,之前是450万粉,可后来一下掉到300多万。这位朋友为了挽回“粉丝”,竟然去整容了,但“粉丝”量还是没有回升。问十四意识到,光靠天天扮美,总有一天观众会腻的,自己必须主动转型。可是往哪个方向转呢?
这时发生了一件事。当时的汉服圈比较排外,有些刚入圈的博主穿汉服的形制不对,受到了一些资深博主的攻击。问十四反对这种做法,就录了一个视频表达自己的观点,没想到这个视频在很短时间内,就收获了10 万个赞。捕捉到机会,问十四迅速把它发扬光大。接下来的视频里,她依然穿着汉服,但不是扮美,而是犀利地点评时下的社会热点,表情动作里也加入了很多搞怪元素。这样一来,她的“粉丝”量又上了一个台阶,突破了一百万。
疫情防控期间,抖音带货突然火起来,问十四也心动了,可是她之前的风格没有什么变现能力,必须再次转型。通过调研,她发现当时能赚到钱的博主,基本上分三类:美妆、美食和秀场主播。做美食主播似乎门槛挺低的,但是网上的食品良莠不齐、安全不可控,万一买家吃坏了肚子怎么办?而秀场直播呢,得天天叫着“大哥给我刷礼物”,实在不符合她的性格。看来只有走美妆这条路线了。想清楚了这一点,问十四就毫不留恋地放弃汉服,全面进军美妆。
她观察其他美妆博主的账号,发现她们大都是把自己打扮得特别精致,坐在豪华衣帽间里涂脂抹粉。她就想,自己必须跟他们不一样。她们高大上,我就乡土范;她们精致优雅,我就邋邋遢遢。问十四自小在农村长大,她回到老家,开始了乡村美妆的搞笑路线。这次转型让她的“粉丝”迅速涨到了130万。
最近,问十四又察觉到抖音上的一个新趋势,就是不再是主播一个人寂寞地对着镜头,而是加入了更多的角色,角色之间的互动是一个亮点。问十四迅速学起来,她走在四川老家的乡镇街头,在菜市场、在路边摊上,找到一个个普通的乡村女性,用四川话说服她们让自己给她们化妆。这个过程本来就自带戏剧冲突,乡村女性化妆前后的对比也极具视觉冲击。这个“带领整个村女人变美”系列视频,让问十四的“粉丝”量再上一个台阶。
从汉服小姐姐,到乡村美妆博主,问十四这个转身乍看起来让人十分惊讶,但是拆解她蜕变的过程,每一步都有她的思考。我记得乔布斯在一次采访中说:“我只想成功,而从不坚持自己的正确性。无论我原来的想法多么顽固,只要反驳的人拿出可信的事实,五分钟之内我就会改变观点。”看来,越优秀的人,就越能够超越自尊,勇敢地否定自己,拥抱变化。
最后我问问十四,为啥来得到高研院?她半开玩笑地说:“我怕以后太火了,别人让我上台讲两句,我得抓紧提高下个人素养。”看到没有,问十四已经在为她的下一次自我进化做准备了。
下面是“得到快讯”。
得到高研院第10期开始招生了。你知道吗,到第10期,得到高研院就整整三周年啦。教研组对高研院课程进行了一次大迭代,特别是线上课程,全部改版重写。教研组调研了华为、腾讯、飞书、华贸这样的商业巨头,还走访了愚园路、十一学校等社会组织,把它们的最佳实践总结成案例放进课程里,通过拆解别人解决问题的经验,找到你能够带得走、用得上的做事方法。高研院第10期正在招生,期待你的加入。如果你是老学员,现在回来复训正是时候。(点击报名:得到高研院第10期招生简章)
推荐一本重磅新书——《李育辉组织行为学讲义》,作者李育辉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书里探讨了很多有趣的组织现象:为什么银行客服部门增加员工之间的聊天机会,银行业绩会大幅提升?为什么阿里巴巴隐藏序列职级后,管理更加高效了?等等。图书组负责人白丽丽老师给我说,“这是一本被学科名字耽误了的好书”,它能够让你成为“掌握组织秘密的极少数人”。别人我不知道,反正得到上上下下,从罗胖、脱不花、快刀、马想,到各条业务线骨干员工,都在读。《李育辉组织行为学讲义》纸质书,得到商城正在热卖。
今天就聊到这儿,《得到头条》,明天见。
在下方,我们为你准备好了一张关于“碳中和”的长图,同时也为你建好了一个学习清单:《了解“碳中和”,这份清单就够了》,便于你使用,后续也会持续更新内容,欢迎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