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创意机器人”有多厉害?

这里是《得到头条》,我是徐玲。

今天我们从三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一是上半年国内互联网广告业务大幅增长,二是全国交警开展酒驾醉驾集中整治行动,三是北京环球影城正式售票。

截至9月初,国内各大互联网上市公司都发布了第二季度及半年财报。有媒体整理了各家公司的广告收入,发现上半年广告业务普遍大幅增长。其中增长最快的是B站,上半年同比增长213%;其次是快手,同比增长158%;拼多多也实现了94%的增长。由于字节跳动没有上市,榜单中没有它的数据,但根据2021年二季度移动广告收入排行榜,抖音持续霸榜,成为广告主最热门的投放阵地。

广告主舍得花钱投广告了,这是经济向好的一个征兆。同时,我还想提醒你注意一个趋势,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网上的信息流广告质量,也在以肉眼可见的改变迅速提升。比如最简单的“PPT视频广告”,这是指把几张广告图片串在一起依次播放,加上转场动效、花字、音乐等,就变成了一个短视频。

早些年抖音上的PPT视频广告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刺耳的音乐、粗糙的文字,图片还像死鱼一样一动不动,让人看得简直要怀疑人生。不过一夜之间,广告主们好像突然就开窍了,即使是在抖音上卖个小龙虾,通过几张简单的图片加上有趣的文案和转场,也能出来活色生香的效果。

这个转变是怎么发生的呢?我之前看到著名科技记者史中的报道,字节跳动旗下的巨量引擎团队,搞了个“创意机器人”,说白了就是把制作广告这件事给人工智能化了。方法说出来很简单,就是先请设计师用专业设计软件做一个专业级的PPT视频广告;这支广告经过一个“万能转换器”,就能变成一个标准模板;广告主只需要选定一个模板,上传自己的照片,系统会自动推荐适合的标题、文案、背景音乐,然后一键生成一个像模像样的PPT视频广告。

而且,因为模板的生产非常快,一天能出来几十个新模板,所以广告投放的逻辑也就变了。广告主不是根据自己的感觉来选择模板,而是用同一套图片,同时用多个模板生成多个创意视频,然后分别投放。哪个模板的效果好,就马上增加这种模板的广告投放。

比如,广告里的模特到底是看镜头效果好,还是不看镜头效果好?答案是,取决于你的广告内容是什么。如果广告内容是直接告知商品本身的质量、价格信息的,那么,模特应该看镜头,因为目光接触会增加信息的可信度。

要是广告是在营造一种使用商品的氛围和感觉,比如女孩儿穿着美美的衣服站在花丛中,或者一哥们儿满头大汗地享受他的小龙虾,那么就不应该看镜头。这时候,模特看向别处,更能够让消费者沉浸在广告的叙事当中,受到广告情绪的感染,从而有更高的转化率。

你看,通过多模板投放和大数据反馈,就能得到很多类似这样的细微洞察。“创意机器人”的广泛应用,让“搞创意”这项曾经专属于人类的活动,好像也正在被算法接管。不过,在技术乐观派看来,未来的创作,不是算法取代人类,而是人类和算法相互学习、相互激发。一旦打通人脑和算法之间的壁垒,世界将迎来创造力指数级爆发的新纪元。

来看今天的第二条。

中秋、国庆双节临近,过节期间大家免不了吃吃喝喝。按照以往经验,节日期间也是酒驾醉驾的高发期。最近,公安部交管局部署全国公安交管部门,开展酒驾醉驾集中整治行动。“从9月13日起,全国交警开展为期10天的酒驾醉驾执法直播联动,边执法边宣传,最大限度警示并提示驾驶人抵制酒驾醉驾,将安全风险排除在萌芽阶段,保障群众节日出行安全。”

你发现没有,交警治理酒驾醉驾的思路,就是万维钢老师在专栏里提到的“上游思维”。也就是,在问题还没有出现的时候,或者刚刚露头的时候,就把问题给解决了,而不是等出了事、事情闹大了再来处理。按照唐代名医孙思邈的说法,就是“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

退一步说,就算我们做不到“上工”的境界,防患于未然,我们至少可以在发现问题之后,超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本能反应,去尝试找出表面现象背后的根源。

在刚刚出版的《上游思维》这本书里,讲到一个寓言故事,我摘录一段原文:

你和一个朋友正在河边野餐。突然,你听到河里传来一声喊叫——一个孩子快要淹死了。你们俩不假思索地跳进水里,抱起孩子,游向岸边。你还没缓过来,就听到河中又传来一个孩子的呼救声,你和朋友只好又跳回河里救她上来。接着,映入眼帘的是又一个在水里扑腾的孩子……再来一个……紧接着又是一个。你们俩都来不及救了。突然,你看到你的朋友钻出水面,上了岸,好像要走。你问朋友:“你要去哪儿?”朋友答道:“我要到上游去,看看到底是谁把这些小孩子扔进水里的,我要去把他打一顿。”

你可别认为这只是个寓言故事,现实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不信,我再给你举个例子,你尝试用“上游思维”想想,该怎么解决。

有一个商场,总是接到一系列的客户投诉:

·咖啡店人太多,等不到座位

·卫生间数量太少

·自动售货机的热饮都卖光了

·室内的门把手很凉,还容易起静电,心情很差

想想看,如果你是这家商场的管理者,看到这些投诉会不会很绝望:到处都是漏洞,怎么堵?救火队员忙不过来啊。而且,像咖啡店拥挤、卫生间不够用这些问题,一时半会儿好像也解决不了。

不过,如果多想一步:有没有可能这些表面现象背后,都是由同一个系统原因引起的呢?——来商场的人并没有变多,为什么咖啡店和卫生间会同时变得很拥挤?商场里一般是冷饮卖得快,为什么自动售货机的热饮先卖光?还有,为什么门把手会凉?

其实,把这些问题联系起来一想,就不难发现背后的共同原因:就是商场太冷了嘛!顾客觉得冷,就会去咖啡店和自动售货机买热饮,而且人一冷就容易想上厕所。解决方案也非常简单——就是把商场里的空调温度调高一点,让顾客感觉更加舒适,一系列的投诉问题也随之解决了。

这就是用“上游思维”解决问题。它要求我们超越单个要素,看到系统层面。难点在于,看到要素问题很容易,看到系统问题很难。因为我们生活在系统当中,或者我们本身就是系统的一部分,我们感觉不到系统,就好像鱼儿感觉不到水一样。具备上游思维,必须刻意练习,“逆流而上”。

来看今天的第三条。

9月14日,位于北京通州的主题乐园“北京环球影城”正式开始网上售票。据说场面相当凶残,开园第一天的门票在开售1分钟之内被抢光;开售半个小时之后,指定单日门票的销售量就已经超过了10万张;售票官网一度瘫痪,环球影城周边一晚最贵2万元的酒店也被订光!看得出来,大家真的是憋坏了,都等着中秋、国庆双节期间好好玩一趟。

不过,门票这么火爆,到时候排队的人肯定少不了,估计排两小时玩一个项目很正常。排队时间过长,其实是很影响顾客的体验感的。不知道环球影城会不会想什么招来缓解顾客的排队焦虑,我们不妨来参考一下餐饮行业的做法,看看它们都有哪些妙招。

比如我们都知道海底捞的“变态式服务”:免费零食、免费美甲、免费洗头、免费擦鞋,甚至还提供“剧本杀”。顾客很享受这个过程,排一两个小时也无怨无悔。不过,海底捞这套打法需要重服务,一般的餐饮店学不来。

有没有比较容易学的方法呢?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节假日去商场,挨着一排几家餐厅,但是每家都在排队。这时候没办法,你只好同时去领几家店的号,到时候哪家先排到就去哪家吃。对餐厅来说,就意味着排队客人的流失。

有的餐厅就推出了一项优惠政策,把你等位的时间兑换成抵扣金额。比如你等了30分钟,结账时就可以抵扣30元的餐费。想想看,你一旦领了它家的号,即使别家20分钟就排到了,你可能仍然舍不得换,一定会等到它家,去兑换你的优惠折扣。而且等的时间越长,能抵扣的金额就越多,你可能就越舍不得放弃。

据说国外某些宜家店也采用类似的策略,你开车去宜家店,花在路上的时间可以兑换成购物积分,换购宜家的商品。这样一来,你就不会觉得宜家店太远、路上太堵车,反而觉得住得远点儿是赚到了。

你看,好的体验设计,能够通过对人性的洞察,把减分环节变成加分环节,把损失感变成获得感,让消费者觉得“值了”。

来说说咱们得到的事儿。

得到电子书今天上架了一本好书,《苏轼十讲》。作者朱刚老师在复旦大学开设了“苏轼精读”课程,他把课程讲稿整理成了这本书,通过苏轼一生中十个重要的瞬间,带我们了解这位“千古风流人物”。电子书组的同事向我推荐这本书时,直接甩给我四个关键词:

第一,过硬。这本书获得了文津图书奖、南方周末年度好书奖等多个重要的图书奖项,可以说是大奖拿到手软。豆瓣评分为惊人的9.3分。内容品质上,绝对靠谱有保障。

第二,过瘾。过瘾到什么程度?阅书无数的和菜头,本想看完第一章就休息,留点时间到夕阳下去跑步。最后没想到根本停不下来,一不小心读完整本书,含泪挥别了夕阳。大家可以想见这本书有多精彩。

第三个关键词,温柔。作者朱刚老师既有史学家的严谨,又有文学家的典雅浪漫。你很少能看到这种横跨多界,又能融会贯通的作品。这种恰到好处的“温柔”,非常打动人。

最后一个关键词,就是应景了。马上就要到中秋了,你脑海中一定会响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脍炙人口的名篇。苏轼是我们绕不过去的精神地标,中秋假期读苏轼,一定会是个难忘的体验。

另外说一句,今晚8点,《启发俱乐部》加场,罗胖也会从这本书出发,和你聊聊苏轼的故事,记得预约直播。

今天就聊到这儿,《得到头条》,明天见。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