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得到头条》,我是徐玲。
国庆假期接近尾声了,都说“每逢佳节胖三斤”,不知道你在假期里是不是也小小地放纵了一把?不过,就算吃胖了也没关系,只要方法得当,吃出来的赘肉,咱们还可以把它给吃回去。
今天我要带你刷的这门课,就是《仝卿·营养科学20讲》。这是一门关于饮食和健康的学问,课程主理人仝卿老师是医学博士,中国营养学会首批国家注册营养师。
你可能要问了,这门课是不是要跟我讲一些吃东西的“清规戒律”,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碰?其实并不是这样,营养科学不是让你告别美食,而是告诉你,吃是有科学方法的,吃对了,美食与健康就可以兼得。
我学完之后很有收获,我自己在生活中一些关于饮食的苦恼,都在这门课里找到了答案。下面,我就从自己的例子出发,和你一起来学习这门课程。
好,我们开始。
我每天一大早醒来时,本来感觉精力满满,但是,吃完早餐,刚坐到工位上,就开始打哈欠了。明明睡足了觉,也吃饱了饭,但工作状态并不是特别好,这是怎么回事儿?
仝卿老师说,她在咨询中经常遇到这种问题,很多上班族都是这样。精力不好有很多原因,从营养科学的角度来看,很可能是因为你的血糖不稳定。
想想看你的早餐吃了什么?是面包、油饼这样的高碳水,还是鸡蛋蔬菜卷饼这样的组合?如果是面包、油饼之类,那你应该换一换了。
面包营养成分单一,还有不少添加了糖,碳水入血的速度特别快,餐后血糖会升得特别高,随后又快速下降,就像过山车那样。我们的大脑,需要的是血糖稳定供能,血糖太高或者太低,都会让人犯困。而鸡蛋蔬菜卷饼呢?也有碳水,但是混合了蔬菜里的膳食纤维和鸡蛋里的蛋白质,碳水的入血速度放慢了,过山车变成了爬小坡。这种吃法,餐后血糖更平稳,是大脑更喜欢的供能模式。
当然了,如果你习惯难改,或者偶尔想任性一把,早上就想吃个高糖的月饼,怎么办?那就加个白煮蛋和凉拌蔬菜,这可以起到稳定血糖的作用。如果实在不想加,那就把月饼分两次吃,8点先吃一半,10点再吃另外一半。这相当于把餐后血糖高峰做了一个平分,比一口气吃下去好一些。
总结一下,如果想保持好精力,那么碳水必须得吃,但同时要尽量减慢血糖的升糖速度。
学到这儿我明白了,原来我选择的早餐,恰恰是营养科学特别不推荐的“血糖过山车”吃法。下次,我准备给面包加点儿料,加上蔬菜和鸡蛋,做成三明治。
进入工作状态之后,我在电脑前经常一坐几个小时,顾不上喝水。我知道水对身体很重要,短时间里严重缺水或者过量饮水都有危险。但是我的生活中大概率不会遇到那样的极端情况,日常喝水,只要保证不口渴,应该就挺健康了吧?
但是仝卿老师说,慢着,喝水这件事,没那么简单,你要特别注意两点。
第一,不能等感觉很渴了再喝水。因为产生渴的感觉比身体缺水要滞后很多。你感觉到口渴的时候,身体其实已经缺了500毫升左右的水了。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口渴”的感受也会变得越来越不准确。
第二,要注意“慢性脱水”。长期喝水喝不够,对身体带来的损伤很可能是不可逆的。《柳叶刀》医学杂志上的一项长期研究结果显示,每天液体摄入量不足1.5升,就会引发慢性脱水。长期低于这个数值,肾脏这个“水泵”就不能正常工作。刚开始或许只是泌尿系统感染或者结石,时间长了,肾功能会受到损伤,一路发展成肾衰竭、尿毒症。不少肾病患者早期的生活习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特别不爱喝水。
所以,每天一定要喝够足量的水。如果一定要记一个数值的话,成年人每天大概需要2.5升水。这当中包括白水,还有其他含水分的食物。比如黄瓜、生菜、芹菜和西红柿,这些蔬菜的含水量都在95%以上,和喝水差不多。
应该怎么喝呢?我知道你也挺忙的,给你一个简单好记的办法:工作间隙每次忍不住拿起手机的时候,同时也拿起水杯喝几口,这样就很合适。
有的人可能还会有困惑,就是感觉自己喝了很多水,但身体还是有缺水的表现。这是为什么呢?这里要多问你一个问题,你喝的“水”,是不是饮料?特别是含有酒精或者咖啡因的饮料?如果是,这就是问题所在了。
饮料中除水以外的配料,都需要水来帮助代谢,这不仅不能补充水分,还会损耗一部分水。如果是酒和咖啡,那损耗得就更多了。因为对大部分人来说,酒精和咖啡因是利尿剂,会促进水分通过尿液排出体外。所以,饮料不是不能喝,而是最好不要把它们算在你的液体摄入量里。刚才提到的2.5升里,白水应该占到至少三分之二。
学完这一点,我立刻把“记得喝水”的标签贴在了工位上,并且也打算经常提醒同事们,千万别“跟着感觉走”,一定要喝够足量的水。
工作到午后,免不了会有下午茶环节,和同事们一起,点杯奶茶,吃块蛋糕,给工作减减压。其实每到这个时候,我的内心都挺纠结的,吃,还是不吃,这是一个问题。当然,挣扎的结果经常是吃了,但是心理负担挺重的。
那在营养科学看来,甜食到底能不能吃?先说结论,可以吃,但要选择好时机。
举两个生活中的场景。
第一个场景,你出门在外,赶飞机,中午到了饭点特别饿,但没有合适的地方吃饭,这个时候,你说我吃两个巧克力蛋糕行不行?答案是,不行。
第二个场景,两餐之间,不是很饿,但是突然有了食欲,想吃点东西,这时候吃甜食行不行?答案是,可以。
为什么呢?这里要引入一个营养科学里的专业名词,叫热量密度,也就是每克食物所含的热量。食物的热量密度表在网上很容易搜索到,稍微帮你总结一下:蔬菜和低糖的水果,大部分属于低热量密度组;非油炸的主食和肉类,大部分属于中热量密度组;高油或者高糖的食物,大部分属于高热量密度组。
知道了热量密度有啥用呢?想要控制好自己的热量摄入,关键就在于,在适当的时机选择不同热量密度的食物。
回到前面说的两个场景。你在中午饭点特别饿的时候,不能吃蛋糕,因为蛋糕属于高热量密度,并且饱腹感弱,等你吃蛋糕止住了饥饿感,那摄入的热量早就超标了。这时候,应该尽量选低热量密度和中热量密度的食物搭配着吃。
而在两餐之间,当你有点食欲但还不是很饿的时候,就可以用一份甜食犒劳一下自己。这时候吃,不容易吃过量。敲黑板——巧克力蛋糕这样的食物,你要留给食欲单独出现的时候吃。而且,有了下午茶的加持,到了晚饭的时候你也不会有特别饿的感觉。
学到这儿,我松了一口气,原来只要不用大量甜食充饥,选对时机满足一下口腹之欲,并不会给身体造成额外的压力。心理负担一下子轻了不少,下午茶的蛋糕好像也更好吃了。
好,说完了吃甜食,最后我们来聊聊减肥的话题。我在刷小红书和B站时,看到有一种叫生酮饮食的减肥方法现在特别流行,简单说就是只吃肉类和蔬菜,不吃碳水化合物。我也挺好奇的,这种减肥方法到底好不好?
仝卿老师提醒我们,不管用什么饮食方法,最终目标都应该是长期健康。生酮饮食法的实质,是大大增加食物里脂肪的比例,只吃特别少的碳水,让脂肪代替碳水提供能量。该方法推荐的比例是:碳水化合物10%,蛋白质30%,脂肪60%。
短期来看,这么吃可能有减重效果,但长期来看,这并不会让你更健康。
首先,生酮饮食把提供能量的任务交给了脂肪。但是,脂肪供能的代谢产物酮体,在身体里聚积多了之后,会提高血液的酸性,让人浑身乏力,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引起昏迷。从这个角度看,生酮饮食就不适合长期执行,短期执行也需要密切关注身体里的酮体含量。
第二,就目前的研究来看,这种方法对长期健康的影响,说获益的数据几乎没有,但说有害的可是不少。比如有研究提到,高脂饮食会影响肠道菌群,诱发炎症,还可能会诱发特定的癌症,比如乳腺癌和肠癌。
知道了这一点,关于饮食方法的选择,我有了自己的答案。在这儿我也要提醒你,减肥,一定要以健康为前提。
好,以上就是我们从《仝卿·营养科学20讲》这门课里,挑选的几个片段和你分享。这门课里还有很多非常实用的营养知识,比如,脑力劳动者,要注意多吃蛋白质,否则可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反应慢;比如,长跑爱好者跑步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补水,这样可以减少膝盖损伤;再比如,做到了“少吃多运动”也没能减肥,可能是因为缺少维生素。想要了解更多营养知识,推荐你学习这门课程。
不过我觉得,学完这门课,最重要的,其实不是记住所有的知识点,而是当你有了新的触动,就可以马上尝试改变。你现在就可以给自己设计一个最小行动方案。比如,记得每次拿起手机的时候喝一杯水,下一顿饭多加一小捧蔬菜。要知道,最小行动方案的意义,不是让你跳出舒适区,而是慢慢让你的舒适区越来越大。
今天就聊到这儿,《得到头条》,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