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得到头条》,我是徐玲。
今天我们从三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一是爱立信起诉苹果,二是德国大选落幕,三是美国加州批准无人驾驶汽车上路。我们来看看从这些事件背后,能学到点啥知识。
就在“十一”长假期间,大洋彼岸发生了一场专利诉讼大战,欧洲老牌电信巨头爱立信起诉苹果。我来简单说说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早在2015年,双方就对簿公堂,当时是苹果起诉爱立信,说它在某些专利上的收费太高。后来,双方达成和解,进行了一次全球交叉授权。现在协议即将到期,而且需要对新的5G专利做授权,苹果和爱立信又坐下来开始谈判。结果谈崩了。苹果认为爱立信收费不合理,而爱立信坚持认为自己很合理。
根据我们搜集到的资料,双方的主要分歧有这么几个:
第一,苹果认为爱立信的专利打包收费模式不合理,因为有的专利是不必要的。苹果要求,对包含上千项专利的“标准必要专利包”里的每一项专利进行单独评估,然后由苹果来选择需要哪些专利。
第二,苹果认为专利授权的计算单位不应该是整机,而应该是基带芯片。
第三,目前的专利授权是按照手机售价的百分比来收费的,也就是说,使用同样的专利,价格贵的手机比便宜的手机要多交专利费,而苹果是手机里面最贵的品牌,它认为这种收费模式不合理。
这里面具体的法律探讨我就不展开了,但在这场最新的专利诉讼大战里,咱们外行除了看看热闹,我还想提醒你注意一个细节。爱立信在和苹果谈判的过程中,曾经向苹果提供了一份100个专利对照清单,表明爱立信这部分专利的重要性。而且,为了在诉状中一一反驳苹果的观点,爱立信不得不披露大量在专利授权方面的相关细节。也就是说,在这场专利诉讼当中,爱立信承担了相当大的举证责任,这可能对爱立信造成不利的影响。
在刚刚出版的《哈佛商业评论》9月刊里,有一篇文章认为,发起专利诉讼会给专利方带来额外的风险,它可能会进一步暴露专利方想要保护的专利知识。
研究人员分析了美国制药行业在1998年至2015年间的3000多起专利侵权案件,结果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和从未被起诉专利侵权的制药公司相比,那些被起诉专利侵权的制药公司在诉讼案之后,发明出新药的概率平均升高了18%,而且新药研发的平均时间缩短了一半。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这些公司“知耻而后勇”,被起诉之后加大了研发力度?
文章作者提出的解释是,这是因为,持有专利的公司为了提起诉讼,必须向法院和被告提交大量专利之外的相关知识,比如成功和失败的实验记录、实验设备使用情况、详细的研发过程路线图、对专利创新背后的理论解释,等等。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关于专利研发的关键信息就可能被不经意地透露出来,让被告方在接下来的研发中少走弯路。
而且,一家公司通常只在它最有价值的专利被侵权时才会提起诉讼,你看,这也等于是在给对方提示下一步的研发重点。比如前面说的,爱立信在包含上千项专利的“标准必要专利包”中,单独拎出100项来证明它们的重要性,这不就是在给自己的专利技术“划重点”吗?
所以这篇文章的作者认为,专利诉讼是一把双刃剑,它可能会带来额外的知识溢出,专利方应该谨慎使用。
今天的第二条,我们来聊聊德国大选结果。
德国大选在9月底揭晓,据说选举结果让美国总统拜登都大吃一惊,杀出了一匹真正的黑马——默克尔选定的联盟党接班人拉舍特落败,而之前最不被看好的社民党候选人肖尔茨获胜。我看到有人对这个选举结果比较担心:在“后默克尔时代”,德国会不会在外交政策上突然转向,对中国不利?
过去16年来,德国这个欧洲经济的火车头,一直是由默克尔在掌握方向盘。默克尔是什么执政风格呢?有欧洲媒体用四个词来概括:务实、渐进、沉稳、平衡。换句话说,默克尔是一位以稳健著称的老司机,不激进、不喊口号,而是默默地在复杂的利益格局中打太极、搞平衡。比如,中美贸易冲突三年以来,默克尔尽量在两边保持平衡,不选边站队。这种领导风格,就是欧洲媒体经常说的“默克尔主义”。
而现在,默克尔时代结束,一些欧洲智库鼓吹,说“默克尔主义”已经不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了,德国必须旗帜鲜明地和美国站在一起,共同应对中国的挑战。再加上新任德国领导人是什么风格,我们还不知道,所以很多人有刚才说的担心。
正好,徐弃郁老师在《全球全智库报告解读²》的最新一期节目中,专门讨论了这个问题。先来说结论:徐弃郁老师认为,德国突然转向激进外交策略的可能性不大。要注意,徐弃郁老师不是从德国新总理的领导风格出发去思考这个问题,而是从德国的选举制度来推演。这也是我们一直在说的,跳出要素层面,从系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徐弃郁老师指出,德国大选和我们比较熟悉的美国大选很不一样。第一,美国选民是从两党的总统候选人中直接选出总统,而德国选民实际上选的是党派,由获胜党派的领导人担任德国总理。第二,也是更重要的,美国大选是“赢者通吃”,哪个党的候选人当上总统了,就可以把政府关键部门的一把手全换成本党人士。但是德国不行,它的参选政党很多,一个党光是选票第一还不行,它的得票率还必须达到50%以上才能单独组阁,否则就只能拉上其他党派,一起组成联合政府。
之前的默克尔政府,就是由默克尔所在的联盟党和另外一个党社民党组成的联合政府。而这一届德国大选更特殊,得票排名第一的社民党只获得了25.8%的选票,排名第二的联盟党获得了24.1%的选票,也就是说,两家加起来的选票数都还没有超过一半。怎么办呢?必须再联合一家,这意味着,德国很可能出现战后的首个三党联合执政的政府。
搞了联合政府之后,政府各个要害部门的一把手当然就不是由一个党把持,而是由联合执政的几家来分,这中间又涉及复杂的政治谈判。这意味着,这届德国政府的整体行动力可能不会很强,因为三个党派的很多执政理念一定会相互冲突。而且因为是三边谈判,所以这个谈判过程短不了。
这里有一组很有意思的数字:从1990年代到21世纪最初十年,联合谈判一般是30天或60天;到2013年,联合谈判的时间增加到了83天;而2017年选举之后,默克尔花了178天才搞定联合政府谈判。也就是说,德国联合政府的谈判时间有越来越长的趋势。可以合理推测,这次组阁谈判的时间也不会太短。
说到这儿你就明白了,德国政府的组阁过程就已经决定了,它是不同政党混合、妥协的产物,不容易出现激进政策。不管新上任的德国领导人的个人特质怎样,他在短期内都不太可能推行重大的外交政策转向。关于德国政策变化的长期趋势,《得到头条》会为你持续关注。
来看今天的第三条。
最近,有两家自动驾驶汽车厂商,谷歌旗下的Waymo和通用汽车旗下的Cruise,获得了美国加州相关部门的商用许可。它们的自动驾驶汽车可以在加州的特定区域内上路,用来运送乘客和货物。其中,谷歌的自动驾驶汽车会配有一名安全司机,而通用的自动驾驶汽车是没有司机的,这是真正的无人驾驶!这种无人驾驶车可以在夜间,也就是晚上10点至早上6点之间在特定道路行驶,时速不能超过48公里。
看到这条消息,我真有一种“未来已来”的感叹,没想到无人驾驶时代这么快就到来了。从这条消息我们可以推断,商业领域即将有一次大洗牌。我们知道,谷歌这几年一直在紧锣密鼓研发无人驾驶网约车。在进入加州之前,它已经在凤凰城搞了几年的无人驾驶试点服务。这次在加州部署自动驾驶,是谷歌在无人驾驶网约车这个大战略上又往前推进了一步。
可以想象,一旦技术成熟,谷歌将对Uber等出行平台造成颠覆性的冲击。你想,目前Uber等出行平台的乘车费,是平台和司机二八分账,而无人驾驶网约车的乘车费是平台全部拿走。谷歌就算把乘车费砍一半来抢占市场份额,它赚的利润还是Uber的两倍,这个仗怎么打?这场商业大战,可能很快就会到来。
如果我们把脑洞开得更大,无人驾驶时代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你想,当你拥有了一辆无人驾驶汽车,你不开的时候,肯定不会让它闲着,而是让它自己去接网约车的活儿啊,你可以在家躺着赚钱。再比如,城市里不需要那么多停车场了,马路边也不会有车乱停乱放了,因为闲着的车都拉活儿去了;或者车把你送到目的地之后,自己找个远点的地方停好,到点儿再来接你。这样的日子是不是很惬意?
最后,引用一下刘润老师的金句:“所有理所当然的现在,都是曾经看起来不可能的未来。所有现在看起来不可想象的未来,可能都是明天理所当然的现在。”
既然都说到电动车和无人驾驶了,顺便来聊聊咱们得到今天上线的一门新课,《前沿课·碳交易10讲》,课程主理人是北京绿色交易所的总经理梅德文老师。
碳交易,就是碳排放权的交易。今年7月,我国国内的碳交易市场正式启动。在国际上,碳交易市场已经运行很多年了。你知道吗,在国际碳交易中,最大的受益者是中国企业。中国企业申报节能减排项目,并且通过认证,就能获得相应的额度。它把这个额度卖给欧盟的企业,就能获得资金。结果大量中国企业申报了项目。
交易最火热的几年,中国企业的项目登记数,是排名第二的印度的3倍之多。国内知名的新能源企业隆基股份和宁德时代,它们的原始发展资金都是从碳市场上来的。其实,特斯拉的主要利润也是来自碳交易。特斯拉2020年的营业利润为130亿元,其中有105亿元是靠卖碳积分赚的,占到它全部利润的81%。
你看,你要是在做企业,碳交易就是你必须关注的一块。不仅如此,欧盟和美国的碳交易市场都允许金融机构和自然人投资者参与。这意味着,普通人也可以通过碳交易盈利。
换句话说,碳交易是一个对商业世界有重大影响的交易机制,是一个你必须同步的巨大社会变量。这门课,帮你把这块重要的知识拼图补齐了,推荐你加入学习。
今天就聊到这儿,《得到头条》,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