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有一本叫《奇点临近》的书特别火,作者叫雷-库兹韦尔,是个未来学家,在书里提到了好多脑洞大开的理论。其中有一个就是著名的“奇点理论”,广受大家的追捧。但最近啊,计算机博士,前谷歌科学家李志飞在一次演讲中却说,“奇点理论”是个骗子理论。这是咋回事呢?
首先我们得先来看看这个“奇点理论”是什么意思,库兹韦尔认为超越人类智能的计算机会在50年内问世。也就是说,机器的智商将超越人类,达到“强人工智能”。到了那个时候人类文明将走到终点,生物意义上的人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叫做“奇点人”的新物种。换句话说,库兹韦尔预测2045年人类将与机器融合,获得永生。但这个奇点理论并不是一个科学理论。他只是一个假设,既没有严谨的数学表达和证明,也没有经过任何实验验证,并不符合科学理论的标准。也谈不上对现代人工智能发展产生任何影响。
事实上,目前主流的人工智能研究从来没认可过所谓的“奇点理论”,也没有人从事相关的研究。在没有足够的信息数据前提下,“奇点理论”最多只能算一个猜想罢了。
那么“奇点理论”作为一个猜想,在李志飞看来又有哪些地方靠谱,哪些地方不靠谱呢?
首先,未来的人类智能会和机器智能互相融合,这点是靠谱的,李志飞认为未来的人类智能是人天生的智能加上机器外延给你的智能。但对于机器智能超越人类智能的说法,李志飞认为不靠谱。因为这是人工智能的原理决定的。比如说语音识别,科学家会先去了解人类是怎么识别语言,怎么发音的。然后再去给机器建模。模型出来以后,就必须用传感器和麦克风收集数据,最后才是计算。
所以先有模型,再有数据,最后计算执行,才是目前人工智能的基本思路。不能说机器自己就会去学习。那人和机器到底有什么区别呢?李志飞说,这要从人类探索世界的三个层次说起。
第一个层次是感知和经验。人类的智商是通过不停和物理世界进行交互得出来的。就像成人的智商比小孩高,就在于感知和经验的累积。
第二,我们在接收到信息以后,会去思考、去理解。而感知跟理解是不一样的。一个小孩能识别成人说的每个字是什么,这是语音识别。但不一定能理解他们的意思,因为孩子跟物理世界没有太多交流,他能去感知,但没法理解。
第三,是表达、情感、创造和协作。人类跟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人类创造了语言。人之所以为人,是人类可以输出想法,而想法是虚拟的。比如说钱,是虚拟的东西,但人类能达成共识,通过货币去交换东西。而且我们还有情感,我们可以体会忧伤、苦恼和欢乐。这些都是机器做不到的。
那如果我们想去创造一个跟人一样智能的机器。存在哪些难点呢?
首先是我们人的很多东西没法数字化,比如心理活动和情感,都没法数字化或者说还不知道怎么去数字化。
第二,我们一天经历这么多事,接收到很多物理世界的信息,真正能够数字化的内容可能只有几亿分之一。现有的传感器没法这些东西都数字化。
第三,人类有直觉,很多东西第一眼你就能判断出好坏。但机器就必须基于推理,它没有直觉,所以它很难去感知,更不用说去理解。因为计算机追求的是量化和数字化,不允许有任何模糊的地方,如果你不能告诉它什么叫直觉,它就不能去计算。
所以,虽然“奇点理论”看起来很美,但是我们还是要实事求是地从科学角度来对待人工智能的发展。
本文源自:公众号“中欧商业评论”(为什么我说《奇点临近》的作者是个骗子?)
音频稿:luke(luke006019)
讲述:杰克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