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一向推崇勤俭持家,有了钱马上就花是不对的。而且科学研究也证明了,想要在未来生活幸福,您就要推迟享乐,进行长远的打算。既然这样,为什么还是有人会及时行乐呢?难道真的只是抵抗不了诱惑吗?科学作家万维钢在得到订阅专栏“精英日课”里说,及时行乐看起来好像不合理,但其实是理性的,而且和我们的生存策略有很大的关系。
进化心理学有个“生命史”理论,研究个体怎么分配有限的资源。简单地说,每个动物一辈子就干两件事,积累和花费。积累就是捕食、吃东西,让自己变强,相当于人类攒钱;花费就是繁衍后代,把自己的基因传下去,争取后代越多越好,相当于人类花钱。
在积累和花费的过程中,进化出了两种不同的生存策略。第一种叫“慢策略”,比如大象这种动物,体积很大,没什么天敌, 完全不用考虑生存问题。所以大象用的就是“慢策略”,花很多时间在积累上,生育很少。第二种叫“快策略”,绝大多数动物用的都是这种策略,它们性成熟很早,迅速地生很多后代,然后可能很快就被捕杀,寿命很短。这两种策略都没错。环境好,不用担心生存问题,当然可以少生,这样还能保证后代的质量。但是在环境险恶、寿命很短的情况下,如果不早生多生,基因根本传不下去。
科学家还发现,不仅动物有策略上的区别,人也有。那些家庭环境好的孩子,青春期来得晚,结婚生子也晚。而如果家庭环境不好,比如单亲家庭,妈妈给女儿换了后爸,出生在这种家庭的女孩,青春期来得早,生孩子的时间也早。而且快策略的人之间会互相吸引,他们到了一起,很随便就生孩子,生了也不一定结婚。比如现在美国很多黑人都很穷,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单亲妈妈太多。你想,生活在单亲家庭,还有几个兄弟姐妹,温饱都成问题,如果这时候有块糖吃,你会把它留到明天吗?对这样的孩子来说,这次不吃,下次可就没机会了。
比如,有个很出名的棉花糖实验,研究人员找了一些小孩,给他们每人一块棉花糖,然后告诉这些小孩,我先出去一下,如果你能等我回来再吃这个棉花糖,我就会再给你一个。有的小孩能忍住,有的小孩忍不住。结果过上多少年之后再看,那些能忍住的小孩比那些忍不住的小孩发展更好。
但是,后来有人把这个实验重做了一下,前面的步骤都一样,告诉孩子只要不吃,就会多给一块棉花糖。但这次研究人员回来之后,会告诉孩子,对不起,我弄错了,没有棉花糖给你了。经历了这种失望的孩子,下次再让他做棉花糖实验的时候,一般三分钟之后他就不等了。也就是说,孩子能不能推迟享乐,不仅和他自己有关,还和环境有关,而且他能很快适应环境。
除了环境的因素,还有一些研究表明,基因也会影响我们的生存策略。也就是说,如果孩子家长是“快策略”类型的人,那这个孩子有可能天生就有“快策略”的倾向。所以有些NBA球星,尤其是黑人球员,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长大了明明已经赚了大钱,也会在退役几年之后破产,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战胜自己的基因。
所以,稳定的环境很重要,下次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给他一个稳定的环境,偶尔有个好吃的,不要一次吃完,而是分几次吃;高兴的时候,不要连着几天光玩不学习,也不要连着好几天不让出去玩。
另外,虽然我们说人都是有自由意志的,但每个人还是有可能受到环境和基因的影响。很多看起来让人不理解的行为,背后可能有不得已的苦衷。
本文源自:得到订阅专栏“万维钢·精英日课”(今朝有酒今朝醉,也是一种理性)
音频稿:亚平宁
讲述: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