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自媒体是怎么玩儿的

现在咱们自媒体人是越来越多,微博啊、公众号啊,几乎人手一个。最近特别流行的一句话就是:开公众号的比看公众号的人都多。但是你知道吗,其实自媒体人并不是咱们这个时代的专属特征。最近,公众号“国家人文历史”就有一篇文章,说咱们的老祖宗很早以前就学会玩自媒体了,而且从史料上来看,古人玩自媒体的方式比咱们今天要潇洒多了。

很好奇是吧,古代通讯那么不发达,竟然还有人玩儿自媒体这一套吗?你别说,还真有,而且打赏还不少呢。比如早在汉代,就有许多民间“笔杆子”靠给朝廷写软文来赚钱,甚至还有靠这个当官的呢。

比如像贾谊啊、司马相如啊、东方朔啊这些汉代词赋名家,就是当时典型的自媒体人,不过汉代还没有成熟的稿费制度,这些文学名家就是靠朝廷打赏来赚钱的,像成语“洛阳纸贵”、“一字千金”就是因为打赏而来的。而且呀,这些打赏数额随着时代发展是越来越大,为打赏而写作的文人也是越来越多,比如说武则天时期,随从的文人跟女皇游玩时就即兴作诗,献给女皇,武则天觉得不错,就赏给了文人一件锦袍;结果后来又有一个文人呈上另一首诗,比前一个人写得更好,武则天竟然把锦袍收回来,转赐给第二个文人。你看,古人为了写软文求打赏,竞争还挺激烈。

你可能会说,这些文人不过是写文章献媚而已,算不上媒体人吧。好的,那咱们再来看看宋朝,到了宋朝时,文人除了随意写文章可以获得打赏,还能专门靠写官文得稿费了。当时的文人还给稿费取了个特别文雅的名字,叫“润笔”,滋润的润,毛笔的笔,意思就是说各位官老爷,我给你们写文章你们不给点钱滋润一下,那我的笔都快干啦。当时的文人赚稿费可和打赏不同了,除了写个什么诗词歌赋取悦下上级,帮助朝廷写诏书啊、为去世的大官僚写墓志铭啊、为某些地方写碑文啊,通通都能拿到稿费。比如说,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就经常通过撰写碑文赚取巨额稿费,有时候写一篇碑文就能拿到一大笔黄金,有的文人看着眼红,还讥讽韩愈,说他是通过阿谀奉承死人来赚钱。你看,连写文章都有稿费了,这总算得上是媒体人了吧。

你一定会说,原来这些文人也没有想象那么清高哈,那么他们也打广告吗?也会帮人洗地吗?你别说,他们还真这么干。比如说,汉代的司马相如就写过一篇有名的软文,叫做《长门赋》,这篇文章是写来干嘛的呢?主要就是在汉武帝刘彻面前,给他的老婆陈皇后打广告。当时陈皇后失宠,被贬入了长门宫,为了让皇帝回心转意,陈皇后就专门请司马相如为自己作赋。司马相如极尽铺张,描述了一个嫔妃受冷遇之后有多么可怜啊多么忧愁,然后让皇上看见,结果汉武帝看了之后还真被打动了,陈皇后又重新获得了恩宠,而司马相如也因此获得了一大笔黄金。你看,花钱办事,司马相如还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雇佣写手。

到了明清时候,文学消费甚至都已经不再是朝廷和贵族的专利了,连普通人也会花钱买文章。随之而来的,就是大批文人开始出售自己的文章甚至版权。当时,小说、话本一类的通俗作品很受欢迎,于是许多文人都干脆做起了专业作家,以出售书稿版权为生。比如蒲松龄有名的小说集《聊斋志异》,就曾差点被人以上千两黄金买下书稿出版发行。此外啊,到了明清时期,就连抄袭盗版也开始出现了,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当时媒体市场的繁荣。

你看,这个现象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对自媒体人的需求并不是今天才出现的,而是自古就有,无论哪个时代都需要学习消遣打广告,只不过是到了现如今,科技发达了,换了个形式,从纸张变成了互联网,从口口相传变成了互联网传播罢了。

本文源自:国家人文历史(古代也有“自媒体”?打赏还很丰厚?)
音频稿:李程远  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学者
讲述:杰克糖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