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汉代的飞将军李广,我们马上能想到两篇特别有名的作品。第一篇我们在小学里就学过: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第二篇太长,我们只说和李广有关的那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前一首诗,说的是李广这个人有多牛,后一篇则是说这个人点有多背。明明有能力又有名气,可是却因为受到汉武帝的压制没能封侯。
真实的历史真是这样嘛?历史作家张锐强就写了篇文章,为我们梳理了李广难封的来龙去脉。
李广的一生,经历了文帝、景帝和武帝三个朝代。文帝就赞叹李广的英勇,说他要是生在高祖时代,轻轻松松就能当个万户侯。可惜文景之治那时候,休养生息,对边境的匈奴,实行的也是和平策略,李广根本没有立战功的机会。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在文帝和景帝的时代,大家就都认为李广应该封侯了。
后来汉武帝上位,改变了对匈奴的政策,多次对匈奴发起战争,按理说,李广封侯的机会应该来了。可是咱们这位飞将军李广,点实在太背,汉朝和匈奴之间大型的战役,他参加了四次,却都没能如愿封侯。后来连司马迁都在史记里说李广点背。
那李广有多点背呢?咱们结合他参与的那四次战役来说说。
第一次,李广和汉武帝的小舅子卫青搭档,以偏师遭遇匈奴主力,李广部队的军力和匈奴相差好几倍,结果全军覆没。要不是匈奴想活捉李广,他可能就在这场战役中挂了。以李广的战绩,罪当杀头,可汉武帝爱才,只是将李广贬为平民。
第二次呢,汉武帝派出的还是卫青和李广。可匈奴一听是飞将军李广,都绕开他的驻地,不和他正面开打,结果李广自然也就没有战功可言。
要说第三次,李广的战绩可真是可圈可点,以四千兵力击退匈奴四万人马。可这位飞将军真是不走运,因为同时和匈奴开战的还有当时的后起之秀霍去病,人家在那一战中,砍下了匈奴三万三百颗脑袋。当时汉武帝对于战功的考核只有一个标准,就是杀敌人数。李广这一战虽然可以说的上是惊天地涕鬼神,可他的部队也伤亡惨重,汉武帝算了一下账,李广功过相当,还是不能封侯。
经过了这三场战役,咱们大概也看出来了,李广这个人,确实是点背。但咱们怎么认为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当时,李广点背成了汉朝上上下下的共同看法。
这时候,汉武帝正在准备和匈奴的最后一战。在汉武帝的计划里,这次出征,原本没有李广的份。可是快六十岁的李广知道,这是他人生中马上封侯的最后一次机会,就再三请求汉武帝允许自己出征。汉武帝实在不好意思,答应了。可是出发前,汉武帝私下交代卫青,李广这人点背,别让他和匈奴直接开战。
李广不知道这是汉武帝的安排啊,出发前一看卫青给自己安排的路线不是和匈奴主力作战的路线,哪里甘心啊,可军令如山,又不能不服。要说李广,点也真不是一般的背,他的部队竟然在沙漠里迷路了,延误了汇合日期,等卫青那边打败匈奴,李广的部队才姗姗来迟。在历朝历代,延误军期,都是大罪,李广羞愧难当,自杀谢罪。一代将星,就这样死在了沙漠。
听到这,咱们基本上也感觉到了,从头到尾汉武帝对于李广其实是很欣赏的,虽然没有封侯,可汉武帝给他的官也不小。当时李广的官职,相当于大内总管,在九卿当中也是排在前三位的。而且从后来对李广儿子封侯的安排上,也能看出汉武帝对于李广是相当有感情的。
你可能会问,既然这样,那为什么“李广难封”还成为了历史上两千年来经久不息的话题呢?这就要说到史学大师司马迁了。
大家都知道,司马迁因为替李广打了败仗的孙子讲情,结果被汉武帝给阉了。其实还有一点大家不太知道,就是司马迁还做过李广的下属。这么一个错综复杂的关系,让司马迁在写李广的时候,加入了许多个人感情。我们想想,司马迁那支笔,渲染能力是多强啊。就这么着,很多人读到李广的故事的时候,都被司马迁给带沟里去了。
再加上后世不得意的文人常常十分投入地把李广想象成自己的化身,这种代入感,让“李广难封”这个雪球越滚越大,逐渐成为了怀才不遇的代名词。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今日值得花时间”(李广之死)
音频稿:陈远
讲述: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