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得到头条》,我是徐玲。
今天我们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一是“玻璃大王”曹德旺办大学,二是苹果再次成为中国手机市场销量冠军。
最近,“玻璃大王”曹德旺要办大学的消息引起舆论热议。就在11月20日,曹德旺成立的基金会与福州市正式签订了协议,由基金会投资100个亿,在福州市建设一所应用研究型高校——福耀科技大学。目前工程已经动工开建了,计划在2023年竣工。
消息一出,有人认为,曹德旺办大学是为了给福耀玻璃输送人才。这显然是把格局想小了。事实上,曹德旺本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福耀科技大学不是福耀的大学,也不是福州的大学,而是全球性的大学,志在培养世界一流的制造业人才。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福耀科技大学的教学模式和其他大学有一个区别,就是会采用“双导师”制度:既有传授学术知识的教授,又有一批制造业内的实干家作为导师,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学生一毕业就是合格的工程师。有媒体评论说,曹德旺是“高校教育的探路者”。
好,消息就是这样,我们来看看能学到点儿啥知识。
我想说的是,这些年探索新型大学模式的,不只是曹德旺。比如西湖大学、南京集成电路大学等,它们聚焦在新兴科技的研究前沿,成为创新高地。此外,还有一个值得你关注的现象,有一所“线上大学”特别火,大牛云集、学生踊跃,而且,这所大学不需要报名考试,只要一个账号就能入学。这所“线上大学”,就是B站。
据说,很多平时在学校里经常逃课的学生,在B站上听课却特别认真,每节课必打卡;甚至有很多就读于一流大学的年轻人,也喜欢自称“大学毕业于B站”,说是母校给了他文凭,但“B站大学”给了他学习的热情。
B站课程有多火?我给你念几个数字:林超老师的“跨学科通识课程”,1475万次播放;罗翔老师的“刑法悖论十讲”,1425万次播放;沈逸老师的政治学课程“白宫里的主角们”,1238万次播放。你有没有觉得好奇,B站到底是使了什么招,让年轻人学知识比追番剧还上瘾?
我们团队尝试着做了一点研究,归纳了几点。
先来说说B站上开课的UP主。你别看他们好像是“野生的”,其实这里有一般大学都请不来的行业大牛。比如在B站很火的一门课,叫“实用机器学习”,讲人工智能的。这门课的主讲人叫李沐,是亚马逊的首席科学家、人工智能领域的超级大咖。他在斯坦福大学开设了这门课,然后在自家车库里专门搭建了摄影棚,用中文把这门课重新录制一遍,同步上传到B站,供大家免费学习。
想想看,不用千里迢迢去留学,在家里就能免费学到斯坦福大学的最新课程,这是什么感觉?据说不只是学生,连AI专业的博士生导师都在追更这门课。还有人对李沐喊话,建议他直接在B站带研究生!
除了资历丰厚的行业大咖,在B站开课的人可能自己还是一名学生。比如UP主鬼谷藏龙,他是中科院神经所的在读博士,他在B站上讲生物学知识,不但有趣,而且在学术严谨性上不输给正规课堂,往往一个科普视频里就附上了30篇参考文献。
总之,在B站开课,不看资历,只看实力。
再来看学习方法。
我们发现,同样是讲知识,但B站课程的讲法和传统课堂很不一样。传统课程上,知识是按照学科体系来交付的,先说个概念,再进行名词解释,最后举个例子。而B站课堂上,知识往往是围绕问题展开的。
比如在“罗翔说刑法”系列中,有人问,李四蹭了张三的网络,这种行为构成违法吗?罗翔老师就调用多个层次的刑法知识,来解答这个问题。再比如,有人问一个叫“毕导”的UP主:打麻将如何最大概率赢牌?“毕导”会调用概率论的多个知识点,来推导出不同牌局的出牌策略。
你肯定发现了,这也是我们得到课程一直在用的方法:交付知识,不是从概念出发,而是从挑战出发。枯燥的概念只会让人昏昏欲睡,而有趣的挑战会激起每个人的好奇心。
最后来说说B站的同学们。
他们的特点,是不分专业,跨界互动。比如,在B站开课的赵斌老师,他是复旦大学的生态学教授。他在大学里的“正牌学生”每年只有十多个,大家的学科背景相似,很难有跨学科沟通的机会。而当赵斌教授把知识搬到B站,他的粉丝当中各个年龄、各个专业、各个行业背景的人都有,再加上B站独特的弹幕文化和社区生态,他的课经常会引发跨领域,甚至跨时空的热烈讨论,同学们相互激发,互为师长。
怎么样,你以为B站的年轻人还在刷二次元,其实他们已经悄悄解锁了新玩法。如果把B站当成一座“新型大学”,那么可以看到未来知识传播的趋势,是人人都能做老师,处处都能学知识,行行都能做同学。就像教育家陶行知说的,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最新数据,今年10月份,苹果在中国市场的手机销量比9月份上涨了46%。而除苹果之外的其他主要手机厂商,销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苹果一举超越之前的销量冠军vivo,成为中国市场最大的智能手机厂商。这也是苹果时隔六年之后,再次在中国市场登顶。
好,消息就是这样,我们来看看,能学到点啥知识。
苹果为什么能重新登顶,当然有很多原因。比如推出了新品iPhone 13,以及华为被打压之后,苹果在高端机型上基本没有对手。不过,有调研机构指出,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全球供应链紧张的情况下,苹果的供应链管理体系比其他手机厂商更好。
的确,苹果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很强,这是业界公认的,苹果CEO库克也被称为“供应链管理大师”。不过,我们可以再追问一句,“供应链管理”到底管的是什么?在我们一般的理解中,苹果就是在全世界找到最合适的供应商进行采购,然后把采购来的零部件,全部交给富士康组装就完了。听起来特别简单,不就是把所有制造都外包嘛,苹果只需要当个“高级买手”就行了。
不过,你要是这么理解苹果供应链,就把这件事想浅了。如果真这么简单,那为什么全世界这么多消费电子品牌,都在学习苹果的供应链管理,但就是学不到位?我之前看到质量专家林雪萍老师的分析,想要做好供应链管理,你不能只是一个“采购专家”,你必须首先是一个制造专家。
林雪萍老师举了一个例子。当年iPhone 3S面世的时候,把手机面板的材料从亚克力变成了玻璃,亚克力是一种透明塑料。这意味着,需要在玻璃面板上打孔,这是之前业界从来没用过的工艺。你想,玻璃那么脆,一钻孔就会直接会碎掉,当时所有人都认为根本没法解决。但苹果坚持这个创意,他们在全世界寻找适合钻玻璃的刀具,最后找到北京的一家善于用小刀雕刻的机床企业,由苹果工程师进驻这家企业一起搞研发,最后成功攻克了这个难题。
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我们通常认为,苹果只管设计、营销和供应链,不插手制造;但实际上,苹果在制造环节绝不是甩手掌柜,它深度参与并且全面主导着整个制造环节。你可能都想象不到,光是一个电脑键盘,苹果的加工图纸上就会标注几十处测量位与标定要求。代工厂必须按苹果的制造意图和工艺规范进行加工。哪个环节会费多少原材料,哪个环节要多少人工,哪个环节良品率是多少,苹果都摸得门儿清,代工厂糊弄不了。这才是苹果成为供应链高手的秘诀。
换句话说,如果你想要把制造外包,你必须比代工厂更懂得怎么制造。
同样地,美团高级副总裁张川说过,他们之前犯过一个错误,就是认为美团不需要懂客服,几万个客服人员全部外包就行了。但是后来他们发现,如果自己完全不懂客服,其实你不知道一项业务到底需要多少客服人员、合理的成本是多少。更麻烦的是,即使是外包的客服人员,你也需要管理啊,但你自己不懂,那就永远培养不出好的客服管理者。所以美团后来决定,把客服全部变成自己的员工。再过一两年,美团觉得自己懂客服是怎么回事了,也有了一批客服管理人才了,才又开始把客服外包。
所以结论是什么呢?不要把你自己不懂的业务外包出去,而是把你已经驾轻就熟的业务外包出去。只有这样,外包才能成为提升效率的工具,而不是吞噬效率的黑洞。
来说说咱们得到的事儿。
你可能知道,得到的联合创始人快刀青衣,是半道改行做的产品经理。他说自己的产品思维,受一本书的启发很大,这本书叫做《启示录:打造用户喜爱的产品》。快刀给年轻的同事开书单,次次都把《启示录》列在前排。现在,这本书出了第二部,《启示录2:打造优秀的产品团队》。
两本启示录有什么区别呢?快刀是资深足球迷,他打了这么一个比方,《启示录》负责启发,就像巴西足球体系,可以培养出一个个战神;《启示录2》则负责建设,教你打造一个德国足球体系——每个人都是系统成员,每个人的动作都可以预期,整个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极高。
你看,这其实已经不局限在产品领域了,只要你在带团队,就能从这本书里找到启发。这周《启示录2》正在得到首发,电子书会员免费读,推荐你去翻翻。
“理智”的部分说完了,咱们来聊聊“情感”。
咱们非常熟悉的心理咨询师陈海贤老师,出了一本新书——《爱,需要学习》。
亲密关系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课题,但又往往缺少有效的学习途径。就比如困扰很多情侣的“感情杀手”——冷战,既不知道如何避免,也不知道怎么解决。
陈海贤老师说,不要完全排斥冷战,你可以用一招“橄榄枝大法”来应对。也就是,你和伴侣做个约定:冷战时,如果一方伸出橄榄枝,另一方必须接受和回应。这个橄榄枝,可以是一个拥抱,一个微笑,或者下厨为对方做一顿饭。好的关系不是没有冷战,而是有很多橄榄枝来终结冷战。
你看,找对了方法,爱也可以练习。
陈海贤老师还提供了一个独家的“亲密关系舒适度”测试,我把链接附上了,你赶紧去测一测。做完测试,别忘了领取优惠券,现在买新书,还有机会买到陈海贤老师的签名版。
今天就聊到这儿,《得到头条》,明天见。
附:陈海贤 亲密关系舒适度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