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音频的内容是,互联网信用对经济的影响。
今天,互联网信用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明显,不管是人们在网上买东西,还是商家在网上卖东西,都会有信用记录。那我们在互联网上建立的信用,会对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最近,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课题组,发布了一份《互联网信用生态体系及其价值度量》的研究报告。在报告的前言中,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主任章政,从三个角度分析了互联网信用给今天经济带来的改变。
第一,互联网信用改变了市场主体的属性。
在传统经济中,如果你想知道一个企业的市场地位,要从企业特征入手,比如,规模有多大,资产有多少,品牌是不是很出名,等等。这些特征,都是历史积累的结果。换句话说,想要知道一个企业现在的信用状况,或者将来的状况,我们要往回看。所以我们很难说清楚,究竟是大企业的信用好,还是小企业的信用好。说大企业信用好,是因为大企业资本多、规模大、员工多;说小企业信用好,是因为小企业更知道信用的重要性,而且能更好地维护信用。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我们对市场主体属性的判断,主要靠的是历史积累,缺乏对当前状况的描述手段。
互联网出现之后,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过去注重历史积累,现在注重当前的表现。一个企业,我们可以通过它的账户的实际表现,通过对它账户中的信息的分析,了解到它信用是怎么样的,这就是信用存量。所以,今后如果谁掌握了信用存量,谁就有可能赢得市场的未来。
第二,互联网信用改变了市场活动的方式。
古典经济理论认为,市场活动的本质是等价交换,你给我东西,我给你钱。这样你得到了你需要的,我也得到了我需要的。现实表现就是商品和货币的交换。但这个法则遇到了挑战:当我们手里没有钱的时候,可能永远交换不到我们需要的东西。比如,你要去买盒饭,如果不付钱,对方就不会把盒饭给你,因为别人不知道你是有信用的,也就是说,市场经济也有不方便的时候。
但互联网信用的出现,把市场的法则改变了,把东西和钱的交换,变成了东西和信用的交换。这时候钱已经不重要了,信用才是第一位的。就拿刚才买盒饭的例子来说,如果信用好,你完全可以先拿了盒饭之后再付款,这时候,钱的作用是滞后的。所以,随着互联网经济和信用关系的发展,货币经济的作用正在后退,信用经济的登场成为了必然。
此外,在互联网上跑的已经不是钱,而是信用账户中的“信用存量”。这时候,在市场上运行的是每一个流动的信用值,所有流动的信用值合起来就是信用流。所以,未来宏观经济关于“信用值”和“信用流”的管理,可能会成为政府市场调控的新对象。简单地说,就是互联网让信用动了起来,信用让市场活了起来。
第三,互联网信用也改变了市场本身的价值。
过去产业链的特点是,从上游到下游,从产地到销售地,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每个市场主体只完成其中的一个动作或一种功能,相对稳定和封闭,对创新活动比较排斥。日本企业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父亲如果做一个企业,儿子可以继续做,因为价值链是封闭的,上一辈积累了好的信用,下一辈只要好好继承,总能做好,因为上游是谁、下游是谁永远不会变。
互联网信用的意义就在于,它打破了这种固定的价值链结构,过去封闭的价值链,变成了开放的结构,这时候经济主体的作用,不是看它在价值链中的位置,而是看它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的功能。如果我们只用商品“交换”来认识市场已经不够了,市场的真正意义可能在于它的价值“创新”能力。这种开放型市场结构的出现,背后的关键原因是信用结构的改变,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以上观点,供你参考。
本文源自:阿里研究院(北京大学CCRC主任章政:互联网信用究竟改变了什么?)
音频稿:宝利
讲述:杰克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