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音频我们说说,为什么中国古代不用金银币。
我们都知道,人类大规模使用纸币之前,世界上绝大部分货币都是金属的。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用的都是金币或者银币,只有中国用铜币。当然,中国古代也用金银当货币,但主要集中在明朝和清朝,而且都是称重量的银饼、元宝什么的。我们看古装剧、纪录片,只见过10两金子、20两银子,没见过金币、银币吧?这是为什么呢?最近,复旦大学经济思想与经济史研究所所长韦森写了一篇文章,专门回答了这个问题,一块来听听。
有一种观点说,中国古代用铜,是因为缺少金银,但是铜的储量丰富,而且铜的开采和冶炼铸造技术发展比较早。但是,韦森表示,这种说法不成立。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中国古代王朝的黄金和白银并不少,两汉时期的黄金储量甚至比古罗马帝国还多。而且,欧洲国家的金银产量其实也谈不上多,但并没有影响他们使用金银币。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差异呢?韦森认为,这跟社会制度有关系,货币发挥的作用不一样。
先说在中国古代,货币发挥了什么作用呢?货币是皇帝和官府用来维持王朝运作、汲取民间财富的一种工具。这主要是由两点因素决定的。
第一,从制度上说,自从秦汉,中国就形成了皇权专制一体的大一统国家制度。我们都听说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这说的其实就是,中国古代不存在个人的私有财产,人们也没有形成个人权利意识。
第二,从经济形态上说,中国历朝历代皇帝基本实行重农抑商的基本国策,几千年来,中国基本上维持了市场贸易相对比较少的自然经济状态。
这两点反映到中国的货币制度上,就形成了这样的结果:货币虽然也用来贸易,用来还债,但最主要还是用来维持王朝运作。
那么,货币是怎么维持王朝运作的呢?货币铸造出来以后,首先用来发工资。朝廷要给大臣们发俸禄,要给工匠、仆人们发酬劳,还要给将军和士兵发军饷。接着,这些“吃皇粮的人”用领到的钱到市场上买东西。老百姓也把粮食或者其他产品拿到市场上卖。一买一卖之间,货币就转移到了老百姓手里。最后,朝廷通过税收,再把老百姓手里的部分货币收回到官府手里。俸禄、市场流通和税收,三者构成一个整体,货币就在其中完成一轮又一轮的循环。如果遇到战争,朝廷就发行更多的货币,来搜刮全社会的财富。
既然货币就是皇帝用来维持王朝运作的工具,那用什么来铸造,自然由皇帝说了算。铜不是贵金属,没有稀缺价值,铸造和发行成本也就相对低。使用铜币,朝廷和官府可以最大限度地攫取“铸币税”。这个“铸币税”就是铸造钱币的成本跟钱币标量值之间的差价。比如,一百枚铜币的铸造成本可能只有10钱,却能购买100钱的商品,那 90钱的差价就是铸币税。跟金银相比,铜的成本低,所能形成的差价自然也就大。皇帝强制用铜币作为法定货币,就可以对民间随意掠夺、不受限制。
其他国家是什么情况呢?表面上看,其他国家的皇帝、君王,也跟传统中国社会一样,要用货币来支持皇室开销、修建宫殿城堡、支付官员的俸禄和军饷。但因为从一开始,他们就是用真金白银铸造货币,他们对民间的掠夺就被限制住了。甚至可以把这个过程看作一种交易:我为你服务,你取我的商品和财物,要给我足值的货币。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本身必须足够值钱。这样导致的结果,是皇帝和官府不可能任意掠取民间财富,民间也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财产和劳动力私有。
总结一下,中国古代不用金币银币,是因为皇帝要通过便宜的铜币,来搜刮社会财富,维持王朝运作。本质上,还是古代皇权不受民间限制,百姓没有私有产权。这个观点供你参考。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腾讯大家”(独特的中国货币制度)
音频稿:大雪
讲述:杰克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