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春节特刊:怎样用好“腾挪”策略?

这里是《得到头条》,我是徐玲。

今天是大年初五,按民间传统习俗,是“接财神、开集市”的日子。那咱们就一起来刷一门重磅经济课程,《年度得到·何帆中国经济报告》。你知道,何帆老师有一个宏愿,就是连续30年,每年走访大小公司、城市村落,为你带来一份年度经济报告。今年这份报告,何帆老师提炼出了一个最适合中国国情的生存策略:两个字——腾挪。

腾挪这个词,是从围棋中来的。下棋的时候,你可能会发现,对手的力量在局部超过了自己。这时候,硬怼可能会全军覆没,高明的棋手会选择在另一个地方下一颗子。如果对方不跟,等于你就开辟了一个新的根据地;如果对方跟了,那在这块新开辟的战场上,是你掌握着主动权。腾挪,就是这样一种在困境中另辟蹊径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够帮你扭转局势,反败为胜。

好,道理我们懂了,具体怎么用呢?何帆老师把它拆解成了三个具体的招式:第一招,叫“找到破局点”;第二招,叫“我打我的”;第三招,叫“改变约束条件”。下面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第一招,“找到破局点”,什么意思?现代社会,我们会感觉到人与人的竞争、企业与企业的竞争,特别激烈,这就是所谓的“内卷”。内卷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我们会不自觉地认为,竞争是单一维度的。你考90分,我必须考95分,层层加码。其实,现实世界的竞争并不是单一维度,而是多维度的。小张奥数好,小李作文好,小王体育好,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再比如开餐馆,你可以靠高品质食材取胜,可以靠口味创新取胜,可以靠优雅环境取胜,也可以像海底捞那样,靠贴心服务取胜。

“找到破局点”,就是不在对手的优势赛道上缠斗,而是找到自己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把优势资源全压上去,成为你的突破口。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商业案例,极飞公司,来看看怎样“找到破局点”。

极飞是做无人机的。说到无人机,你肯定会想起另一个名字,大疆。极飞和大疆差不多同时成立,也就是说,极飞一开始,就遇到了一个无比强大的竞争对手。特别是在2012年,大疆推出了全球第一款面向普通消费者的航拍一体机,也就是具有拍摄功能的无人机。这个开创性产品,立马让大疆无人机的销量飙升,两年时间就在全球无人机消费市场占据了超过70%的份额。

想想看,如果你是极飞团队的人,会怎么办?投入重金去研发比大疆更先进的航拍无人机吗?资金不允许,时间也不允许。能不能找到另外一块市场空间,避开跟大疆的竞争呢?当时,无人机还有几个应用场景:一是帮助科学家进行极地环境的科考工作,二是帮助警方展开巡逻搜救工作。可是这两个场景都太小众了,市场规模肯定做不大。还有一个场景,是用无人机做物流运输。这个场景倒是很常见,但无人机的物流成本比较高。每飞一次,平摊下来的电池成本就要十块钱,而人送一趟快递,成本只有一块八,无人机根本没有竞争优势。就这样,极飞找了很久,也没找到自己的主力战场。

直到2013年,极飞团队去了一趟新疆,终于有了思路。他们看到一望无际的棉花地里,农户正在给棉花喷洒农药。他们戴着简易的自制口罩,背着农药箱,手里拽着一个农药喷头,在地里艰难地行走着。要知道,农药是有毒的,还有刺鼻的味道,打药时,人被熏得眼睛都睁不开,甚至还有中毒晕倒的危险。

极飞团队看着农户们艰难的背影,突然来了灵感,能不能用无人机帮助农民们喷洒农药呢?用无人机洒药,可以大幅度减轻农民的工作负担,成本也比人工打药要低很多。而且,农业这个场景市场规模巨大,没有什么竞争对手。看到这个机会,极飞毅然决然地砍掉其他所有业务,all in农业这一个赛道,这就是极飞的破局点。

事实证明,极飞这一步走对了。到去年年底,极飞的农业无人机业务已经发展到了42个国家和地区,服务超过931万农户,7亿亩次农田。7亿亩什么概念?有28个北京市那么大。

这次何帆老师去新疆调研,发现用了极飞的无人机,3000亩的棉花田,居然只需要两个“90后”的小伙子管。他们只要在手机上给无人机发指令,无人机就能自动起飞、自动洒药、自动回来。他们一边打着篮球,一边就把活干完了。

你看,面对强敌,不要死磕,展开视野,看到更大的地图,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

好,前面说的就是腾挪策略的第一招,找到破局点。再来看第二招,叫“我打我的”。这是指,当你找到自己的赛道之后,按照自己的节奏,心无旁骛地干下去,不被外界的变化干扰,不跟风赶趟。何帆老师这次调研了一家制造业企业,就是把“我打我的”这一招发挥到了极致,我们来具体说说。

这家企业叫桐昆,他们四十多年来,只做一件事,就是生产涤纶长丝。涤纶长丝是一种纺织原料,可以用来做衣服、鞋子,还有窗帘、床单等。桐昆规模不小,是一家上市公司。不过,外界对这家企业的评价很奇怪,是两个字,“无聊”。四十年里,这家企业没什么革命性的技术创新,也没有什么大刀阔斧的组织变革,但做着做着,就成了行业龙头。就这么一家公司,有什么可调研的?

何帆老师说,时代变了,无聊的才是有趣的。桐昆这样的企业,就是用“我打我的”这一招,成功地化解了各种风险。

比如,桐昆从不跟风瞎创新,而是做好适合自己的微创新。

你知道,很多传统行业喜欢效仿互联网的创新方法,所谓“小步快跑,快速迭代”。也就是说,先拿一个不成熟的版本到市场上验证,再不断迭代,修补漏洞。但是,这一招,制造企业要慎用。一旦你把不成熟的产品卖到市场上,可就没有召回再迭代的机会了,一下就把口碑砸了。

桐昆对待创新很谨慎。它几乎不做颠覆性的创新,而是做更加适合自己的微创新。比如说,他们正在开发仿皮、仿真丝、仿棉麻的产品,品相跟真品几乎一模一样,而价格低很多。这种微创新,听起来不性感,其实是打开了很大一片新市场。

再比如,上市之后,知名度大了,资金更充裕了,但桐昆不跟风招募高学历的员工,而是找最适合自己的人才。桐昆的很多高管,学历并不高,他们都是从基层提拔上来的,有的人甚至一开始只是生产线上的挂线工人。桐昆很清楚,它这样的制造企业,需要的不是聪明人,而是踏实肯干,能俯下身子把每一个生产流程抠明白的人。

还有,桐昆从不跟风去赚“快钱”,而是坚守自己的本业。

过去这些年,不少手上有钱的制造业企业,忍不住把钱拿去做房地产、做投资。桐昆没有这么做,一直坚守本业,从不投资短平快的项目。桐昆的人说,他们永远都不会多囤地,而是只留一块地,这块地是为建新工厂储备的。

最后,对于起起伏伏的市场行情和景气周期,桐昆有着很强的定力。

当市场行情大好的时候,桐昆反而非常警觉,不盲目扩张。桐昆的董事长说过这么一句话:“这么好的事情,怎么会落在我的头上?”反而是当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桐昆对自己的硬实力充满了信心。桐昆有两次扩张,都是在金融危机中。一次是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桐昆扩张产能,成为全国产量第一。另一次是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之后,桐昆上了一套全球最大的生产项目,一下子成为全球最大的涤纶长丝生产企业。

你看,或许有很多企业,比桐昆新潮、比桐昆赚钱,发展速度比桐昆快,但最后它们都倒了,桐昆还活着,而且活得很好。坚持“我打我的”,就能拥有穿越周期的力量。

好,说完了“找到破局点”和“我打我的”,再来看腾挪策略的第三招,叫“改变约束条件”。

举个例子。经常有年轻人问何帆老师,我在大城市里找不到归属,该不该回老家?回去了,不甘心,留在大城市,又活得很累。这听起来确实是一个两难选择,但何帆老师反问说:你真的只能在一线城市和小城市之间二选一吗?为什么你不能两个都选呢?2022年了都,谁说地理位置这个约束条件是无法改变的呢?

何帆老师去了宁夏的西吉调研。西吉所在的西海固地区,过去是中国最穷的地方,曾经被联合国列为“最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之一”。可是,何帆老师很惊讶地发现,生活在西吉的年轻人,过得不穷也不苦。他在那儿碰到一对年轻夫妇,女方养多肉植物,男方养鸽子,既是自己的兴趣爱好,又是很赚钱的生意。

就说这个女孩,她先是在家里阳台上种,后来种到了楼顶上,最后楼顶也种不下了,索性搞了几个大棚。你可能会奇怪,在偏僻的西吉,爱养多肉的人不会太多,女孩把多肉卖给谁呢?答案就是她通过直播卖货,把多肉销往了全国。疫情防控期间,女孩在网上直播卖多肉火了,好多人跟她订货,不少客户都来自江浙地区的大城市。卖得贵的多肉,有几百块钱一盆的,也有几千块钱一盆的。

而且,多肉的货源,也不仅仅局限在西吉,有珍贵的品种是从云南进货的,比较便宜的品种是从山东进货的。你看,女孩虽然身处小县城,可是她的买家和卖家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尤其是沿海地区和一线城市。女孩既享受了小城市的自由,又享受了大城市的资源。这是好多在大城市上班的年轻人梦寐以求的生活方式啊。

再说了,谁说选择定居小城市,就得一辈子待在小城市呢?你可以在人生的某一个阶段去趟大城市,不需要把它当作自己的终点和归宿,但可以把它当作提升自己的平台。因为在大城市,你能见到更大的世面,遇见更有趣的人,接触更丰富的思想。先到大城市见世面,再到中小城市找机会,可能是更多年轻人的道路。

你看,这就是“改变约束条件”:时间是有弹性的,今天解决不了的问题,到明天自然就容易解决了。直接解决不了的问题,你可以间接去解决。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头痛最好的办法,很可能是打一盆热水来泡脚。

好,以上就是我从《何帆中国经济报告》中挑选的几个片段,跟你分享。何帆老师说,用腾挪的思路看问题,你会发现,没有人能够全方位地碾压你,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一个千斤顶。不必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也不必总是跟着别人亦步亦趋。推荐你亲自学习这门课,找到自己的腾挪之道。

今天就聊到这儿,《得到头条》,明天见。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