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音频给你解读一下《2016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
今天是一个技术不断变革的时代。人工智能对媒体会产生什么影响?有哪些新技术的变革已经悄悄实现了呢?最近,在2016腾讯网媒体高峰论坛上,腾讯网和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共同推出了《2016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这份报告给我们提供了媒体未来的可能性。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主任彭兰解读了这份报告,和你分享一下。
首先,从总的趋势上来说,人们今天花在移动端的时间越来越多了。报告显示,有81.5%的用户每天使用移动终端超过一小时以上,而每天使用移动终端超过3小时的重度用户的比例,也达到了46.6%。这说明今天的用户已经为移动时代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并且全身心投入了移动时代。
其次,我们在移动端获取新闻的时候,有两个重要关键词,那就是“社交”与“个人兴趣”。数据显示,使用社交应用获得新闻的用户的比例达到了49.4%。个性化推荐也越来越受到用户的认同,根据第三方调查机构提供的数据,在三家主要个性化推荐的新闻平台上,从去年9月到今年9月,每天使用的时间提升的幅度超过55%。所以我们要用更智能化的手段,来判断用户的个人兴趣是什么。
另外,年龄对人们选择新闻话题也有影响。对于社会热点话题来说,年龄程度和用户关注程度是成正比的,年龄越大的人,对热点话题的关注度越高。对于个人兴趣的内容来说,正好相反,年龄越低,对这样的内容感兴趣的程度越高。所以,想要赢得年轻的用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抓住社交渠道,抓住他们的个人性格。
最后一个值得关注的是,今天的用户对新技术有很高的热情。报告显示,有60%以上的用户认为,VR和AR,也就是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很有可能改变未来的新闻业。
通过上面的分析,彭兰总结了未来媒体行业的几个主要的变化方向:
第一个方向是个性化新闻。除了今天这些个性化的推荐客户端以外,可能还会有其他的通道,比如定制化的生产,根据每个用户特定的场景,特定的行为惯性,为他们量身订作一些信息。
第二个方向是机器写作。机器写作已经出现有一段时间了,彭兰说,当人的智力和机器的能力结合在一块之后,未来可能会出现人机合一的写作体系,机器帮助我们发现选题,拓展报道的广度、深度,提炼规律,预判内容的传播效果,反过来指导我们写作的起点。
第三个方向叫传感器新闻。传感器作为一种新闻的工具,可能在两个方面会对我们带来影响。一个方面是作为信息的采集工具,传感器可以作为人感官的延伸,到我们到不了的地方,从感官上增加我们的深度和广度。另一个方面是传感器可能会给我们提供一些预测的可靠依据。比如,传感器可以到达人的生理层面,能探测出人们在观看某些内容时候的生理感受。这会给内容生产提供很重要的反馈依据。
第四个方向是临场化新闻,就是新闻现场再次的塑造。有了虚拟现实这样的技术之后,人们就能沉浸新闻现场,对于某个事件,对于现场的认知,取决于人们的观察角度。这个观察的角度完全自主,会产生“你所见即你所得”的最终结果。这对未来的新闻业可能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以上就是报告的主要内容,供你参考。
本文源自:公众号“刺猬公社”(彭兰:智慧媒体的来临和人机界面 | 2016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演讲实录)
音频稿:宝利
讲述:郑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