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北京冬奥会的“经济账”

这里是《得到头条》,我是徐玲。

今天我们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一是北京冬奥会的“经济账”,二是两会代表委员关注年轻人婚恋问题。

先来看今天的第一条。本周末,北京冬残奥会将落下帷幕,这意味着本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圆满结束。本次冬奥会的成果不用多说,无论是对绿色低碳理念的推广,还是对科技应用创新的推动,乃至于对外大国形象的展示,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说,“世界冰雪运动的历史将以北京冬奥会作为分界线”,并再次给出了“无与伦比”的高度评价。一句话,北京冬奥会给中国人长脸了。

不过,今天我们不看面子,来看里子,单来算算北京冬奥会的经济账:到底赚了还是赔了?北京冬奥组委给出了确切的答案:本届北京冬奥会不亏也不赚,实现了“收支平衡”。

根据2014年北京奥申委提交的赛事预算,本届冬奥会的赛事运营预算为15.58亿美元,包括交通、安保、开闭幕式等方面的支出;另外还有一块场馆建设预算,为15.11亿美元,包括比赛场馆和奥运村的建设。这两部分相加,本届冬奥会的总预算为31亿美元。后来在2015年,北京奥申委调整了一次预算,从31亿美元增加到39亿美元。

来对比两个数字:2018年平昌冬奥会总支出为129亿美元;2014年索契冬奥会总支出达到惊人的510亿美元,光是建设场馆就花了64亿美元。当然,这里面有统计口径不一致的问题,但无论按什么统计标准,北京冬奥会都可以算得上史上最省钱的冬奥会了。

怎么做到的呢?

第一,北京作为史上第一个“双奥之城”,本届冬奥会继承了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大量“遗产”。比如,在冬奥会北京赛区的13个场馆中,有11个是2008年奥运会留下的,包括鸟巢、水立方、五棵松体育中心等等。这些旧场馆只需要稍加改造就可以投入使用,水立方秒变“冰立方”,五棵松体育中心变身冰球馆。还有一个场馆,是把废弃的首钢工业园改造成了滑雪大跳台场地。北京赛区唯一新建的场馆——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这个场馆建在2008年奥运会的曲棍球场和射箭场上,节省了用地成本。

第二,北京冬奥会所需要的各种设备是“以租代购”,能租到的就坚决不买。大到工程机械装备、立体停车场、造雪机、浇冰车,小到电脑、打印复印机、体育比赛器材等,甚至是奥运村里的床单被罩,都是租的。冬奥组委负责物资的官员说:“以租代购既降低了购买器材的成本,又降低了仓储和资产贬值的成本。从2018年开始,我们减少了2万多件物资采购,节约了大约16%的预算资金。”北京冬奥会主物流中心面积,比往届冬奥会减少30%~50%。

第三,北京冬奥会的开闭幕式,也清晰地传达出了节俭办赛的理念。比如,开幕式总时长只有100分钟,焰火表演时长总计仅约3分钟,全部采用环保弹药。

第四,在奥运场馆的投入上,引入了社会资本。比如三个奥运村,全部为社会投资,并提前规划好了商业用途。冬奥会结束后,北京和张家口的奥运村将作为商品房出售,而延庆的奥运村将成为度假村酒店。

在想方设法省钱的同时,北京冬奥会更是“吸金”高手。

首先是赞助收入。本届冬奥会共签约45家赞助企业,这是冬奥史上赞助商最多的一届,收到的总赞助费也创下了历届冬奥会之最。其次是电视转播收入,本届冬奥会的转播总收入突破11亿美元,北京冬奥组委按比例能分到4.3亿美元,也创了历届冬奥会之最。

另外,还有奥运特许商品的火爆,这是之前没有想到的。顶流冰墩墩以一己之力,让本届冬奥特许商品的销售收入有望达到4亿美元。相比之下,之前的三届冬奥会——温哥华、索契和平昌,特许商品销售加起来的总收入才1.65亿美元,还不到北京冬奥会的一半。

总之,一手节流、一手开源,让本届冬奥运在面临防疫成本和门票损失的情况下,仍然做到了“收支平衡”,非常不容易。这是从短期的经济账来说。

如果放眼长期,北京冬奥会创造的最大商业价值,促进了中国冰雪产业的大爆发。在2015年申办冬奥会的时候,我们提出“3亿人上冰雪”的目标,结果提前两年就完成了目标,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达到了3.5亿。我国的冰雪产业规模更是一年一个台阶,2015年为2700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突破万亿元。

真的可以说,北京冬奥会徒手辟出了一个万亿级的大市场。之前多年一直“赔本赚吆喝”的冬奥会,遇见中国这样的人口规模和经济体量,爆发出了惊人的商业能量。

来看今天的第二条。

最近正在召开全国两会,人口问题成为人大代表们关注的重点之一。我看到,有人大代表建议,在各级工会设置一个婚恋委员的专门岗位,为适龄单身男女解决婚恋问题提供服务。你看,这个思路很有意思,解决人口问题,不仅要“促活”,让已婚人士多生二胎,更要注重“拉新”,让更多年轻人赶紧结婚当爹妈。年轻人的婚恋问题,成了家国大事。

消息就是这样,来看看能学到什么知识。

我对我周围的“90后”小伙伴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查,我问他们,脱单真的有这么难吗?他们的回答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他们说,脱单确实很难,但比脱单更难的是,主动结束一段关系。恋爱中发现对方不合适,但是又下不了决心分手,就一直拖着,不结婚,也不分手,也没法去找更适合的人,结果硬是把自己熬成了老大难。

听他们这么一说,这还真是个问题。我看到果壳的一篇文章说,这种情况是有心理学依据的。正是因为脱单很难,所以年轻人往往会放松恋爱对象的标准,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先处着,不合适大不了再分手呗。实际的情况怎么样呢?

人们远远没有自己想象得那么理性。往往是一开始恋爱,就投入了全部的情感和心力,迅速对对方产生了强烈的依恋。这儿有一个研究数据,三个月的恋爱关系和两年的恋爱关系相比,恋人之间的依恋程度是一样的。换句话说,恋人之间的情感模式不是文火慢炖逐渐升温,而是“出道即是巅峰”。

如果两人情投意合,直接走进婚姻殿堂,那当然好;但是,如果在相处过程中发现对方不合适,也很难下决心分手。心理学家把这种情况叫做“进展偏见”(Progression bias),也就是,恋爱中不管对方适不适合,人们都往往倾向于推进关系,或者至少是维持关系,而不是结束关系。心理学家猜测,这背后可能是人类进化的遗产。在史前时代,尽早找到伴侣生儿育女才是最重要的,确保能找到一个伴儿,比找到“对的人”更重要。

了解了“进展偏见”,我们就知道,为了脱单而脱单是不明智的,开始一段关系要尤为审慎。另外,在生活中,你也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好朋友陷入了一段不健康的关系,犹豫不决,跑来问你:“我到底该不该分手?”这时候,你该怎么回答呢?是不是直接给他说:“来,进展偏见了解一下,你现在就是这种状态,赶紧分吧,还等什么?”

作为好朋友,旗帜鲜明地说出自己的立场,并没有错。不过,心理学家李松蔚老师建议,你不要只说自己的立场,还要允许对方拒绝改变。李松蔚老师建议,你可以这么说:“我认为这段关系在剥削你,消耗你,甚至会扰乱你的判断能力。你可能会受伤。所以讲实话,我想建议你离开这段关系。当然,我也理解你,在一段关系里是没办法说走就走的。这需要力量和信心,也需要更长的时间做准备,决定之后都还有可能多次反复。所以你暂时不想改变,没有意愿去做,这都很正常。

注意,最后这句话——“这都很正常”,特别重要。因为当一个人明知道该怎么做,却就是做不到的时候,就会很容易陷入“自我攻击”,认为做不到都是自己的问题。一旦陷入这种“自我攻击”,他就更难积蓄力量来作出改变了。所以,如果你真想帮助对方,就一定要告诉他,“这都很正常”,不必苛责自己。“再等一等,攒攒劲儿,有徘徊往复的过程,才有改变的契机。”

来说说咱们得到的事儿。

今天是三八节,祝得到全体女同学节日快乐!我们专门准备了三八节专题,和你一起聊聊女性话题。

比如,年龄会限制女性的职业发展吗?总编室李倩老师说,因为“渣女”喜新厌旧,41岁那年,她把“等待退休”的状态,切换到了进击状态。从广东的报社裸辞,来到得到。当时,她面对什么挑战?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高龄”转行,重新开始。但是李倩老师说,她从来不认为年龄是她的限制因素,反而是一个优势。因为随着年龄增长的,还有阅历和经验。只要保持身体健康,精力充沛,40+正是职业女性的黄金年龄。

再比如,那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职场女性如何兼顾工作和家庭?我来说说我的体会。

我很少焦虑,因为我总是把关注点放在具体的事情上,而不是完美的人设上。如果把注意力放在人设上,比如职场精英女性,应该达到什么状态?完美的宝妈,应该为孩子做到什么?你会发现,这个清单是无穷无尽地长,无论怎么努力,可能都没办法拿到80分,甚至及格都困难。意识到现实自我和理想人设的差距,就是焦虑的根源。

所以,我从来不去想“理想状态”是什么,而是今天具体要做什么。把无穷的事项变成有限清单。只要把日程表上的工作事项和要陪家人做的事情完成,我就可以给自己打100分。

而且,清单的分配时间可以动态调整。工作特别忙的时候,也许没时间陪家人吃饭、给娃辅导作业,但我至少可以在清单上写上“给娃读一个睡前故事”或者“给老公买盒袜子”。只要完成了这件事,我仍然是100分。

所有的焦虑,都来自错失感。最重要的,不是去“平衡”事业与生活,而是让自己确信:我没有错过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我们还为你准备了更多的女性话题,你可以点击文稿里的三八节女性专题链接查看。

今天就聊到这儿,《得到头条》,明天见。

附:得到“三八节”女性专题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