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得到头条》,我是徐玲。
今天我们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一是车企扎堆造手机,二是2022年成中国潮玩“出海”元年。
先来看今天的第一条。你肯定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有一个很火的词叫“互联网造车”,当时百度、小米、阿里、滴滴等互联网公司纷纷宣布造车。而今年一开年,业界又出来一个热词,叫“车企造手机”。以吉利、蔚来为首的车企,开始纷纷下场做自己的手机。
比如,吉利宣布要投入100亿来造手机,计划于2023年推出产品。最近又传出,吉利正在收购魅族手机。同样地,蔚来汽车也要做手机,而且是从0开始造手机,拒接任何形式的贴牌。而且,不但是国内车企造手机,马斯克也多次在采访中暗示,特斯拉将进军智能手机业务。手机名字都想好了,叫Model π。
你看,从互联网造车,到车企造手机,跨界竞争已经成为业界的常态。
消息就是这样,来看看能学到什么知识。
车企到底为啥要造手机呢?我们之前聊互联网造车的时候说过,未来,数据就像石油那样,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目前收集用户行为大数据的硬件端口,是手机;而下一代的主要端口,可能是智能汽车。互联网造车,就是为了抢占下一代数据采集的主要入口。
反过来,车企造手机,同样是这个逻辑。智能汽车的本质,是把汽车从机械设备变成了电子设备,所谓“软件定义汽车,数据决定体验”。谁拥有更多的用户数据,谁就能更好地优化用户体验。更多的数据从哪里来?虽然业界认为下一代主要数据入口可能是智能汽车,但那个时代毕竟还没到来。
现在智能汽车都配备了中控大屏甚至是多块屏幕,但大多数司机在开车时,操作还是相对较少的,用户的主要行为数据还是在手机上。更何况,用户是跟车待在一起的时间多,还是和手机在一起的时间多?所以,车企想要更多获得用户数据、优化用户体验,当然就得自己造手机。就像吉利李书福说的:“手机更好地发展,就能带来车机更好地发展,车机更好地发展,就能够推进智能座舱水平的不断提升,从而帮助智能汽车竞争力不断提高。”
当然,除了数据获取这个底层逻辑,车企造手机,还有着更现实的考虑。
你知道,智能汽车分为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两套系统。在智能驾驶部分,车企造手机的一个现实考虑是,降低流量成本。
智能汽车都会配备多个传感器,比如小鹏最新的P5车型,配了32个传感器,包括13个高清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和2个激光雷达。这些传感器采集到的海量数据,需要回传云端来优化算法。因为要上传的数据量惊人,而且,运营商对车企收的流量费比手机高得多,上传数据很贵。
有条件的用户,可以把车停到自家车库后连接家里的Wi-Fi,或者安装自带Wi-Fi的充电桩,但这样的应用还不普及。如果车企自己造手机,那么可以先把车收集到的数据传到手机上,等人到了有Wi-Fi的地方再把数据上传云端,这就能节约不少流量成本。
除了智能驾驶部分的流量考虑,在智能座舱部分,车企造手机也有一个现实考虑,就是在和视频平台谈判时拥有更多的议价权。
现在的智能汽车虽然配有大屏,但使用体验并不好。要看娱乐视频,得借用投屏小程序,操作很麻烦。如果想在车机上直接安装视频APP,那车企得找到视频平台去谈。车载屏幕的规格五花八门,视频软件如果要去一一做适配的话成本很高,而智能汽车的销量跟手机相比差了两个数量级,视频平台没有动力去做这件事。车企实在要装,那得按每个用户数每月给视频平台交费,这笔钱算下来也是肉疼。车企自己造手机,拥有了更大的用户基数,这样和视频平台谈起来也更有底气。
甚至还有人开脑洞说,在未来,有可能手机本身就是智能汽车的核心部件。也就是,智能座舱里不再需要配备智能车机了,手机就是车机。人一上车,手机折叠屏全部展开,就是一个车载大屏。再把手机一键切换到智能车机模式,实现车机的全部功能。而且,可以在车的中控、副驾、后排都设计好镶嵌安装手机的位置,车上的人人手一台设备,不会相互干扰,下车把手机拿走,当正常手机用。
更重要的是,以手机为核心的智能座舱,还可以实现随时升级。汽车往往要用十年以上,中间要更换芯片非常麻烦,往往是用个几年就落伍了。而手机两三年就换一次,可以随时对智能座舱进行升级。当然,要打造一个以手机为核心的智能座舱,车企也必须亲自下场造手机,毕竟,汽车的核心部件不可以假手他人。
蔚来汽车联合创始人秦力洪说:“过去的车企在产品之外,比的是投放、渠道。以后的车企,比的是谁的用户触点更多。”总之,不论是互联网造车,还是车企造手机,都是为了尽可能多地“待”在用户身边。只要你在场,就有机会。
来看今天的第二条。
今年一开年,中国头部潮玩品牌,像泡泡玛特、52Toys、TOP TOY等,纷纷加大了出海力度。泡泡玛特副总裁文德一说,2022年为“潮玩出海元年”,泡泡玛特将加快在海外的开店布局。
实际上,泡泡玛特早在三年前就开始在海外布局,不过,一开始因为不熟悉海外市场,并没有开设直营店,而走的是经销商模式。但是后来发现,这种模式局限性很大,很多经销商并不是专门的玩具代理商,而是其他垂直类经销商,比如卖消费电子产品的,他们引入潮玩只是为了开辟新渠道,但他们的客户并不是潮玩的精准客群。意识到这种情况后,泡泡玛特开始从经销商模式转向直营店模式。截至目前,已经在海外开出了12家直营门店和79家机器人商店。
同时,名创优品旗下的潮玩品牌TOP TOY也正在走向海外。依靠名创优品在海外的1800多家门店,TOP TOY的海外布局之路可能会更顺一些。有业内人士指出,海外潮玩市场比较分散,没有出现特别强大的垄断巨头,这也是中国潮玩品牌的机会。2022年,中国潮玩出海正当时。
消息就是这样,来看看能学到什么知识。
你发现没有,潮玩品牌出海,和其他品类的国货出海很不一样,不是主打跨境电商模式,而是更注重线下门店销售。在国内,潮玩品牌同样注重线下布局。比如泡泡玛特,在全国有300多家门店;刚才提到的TOP TOY,开张一年就在全国拓了近100家门店,2021年它的销售收入超过3亿元,其中90%的销售额是在线下门店实现的。
为什么潮玩品牌青睐线下渠道呢?我看到,TOP TOY的创始人孙元文是这么说的。零售业有一个基本的思考模型,就是“人—货—场”。人,是指客户,你能押中潮玩主力消费人群,也是“Z世代”那群人他们快速变化的口味吗?很难。货,是指产品,你能控制老IP给你独家供货,以及新IP不断涌现的趋势吗?很难。场,是指卖场。这个可控吗?可控。
全国有5000多个购物中心,其中最好的500个是稀缺资源,开一个少一个。迅速进入这些商场,在最好的位置开体验店,商场就不会引入第二个同质化竞争的品牌,等于是自动给品牌加了一道护城河。如果TOP TOY是消费者逛商场唯一看到的潮玩店,自然就抢占了消费者的心智。所以,对潮玩品牌来说,在最好的商场、最好的位置,以最快的速度开店,就是竞争优势。
听到这儿,我们会想,在这么贵的地方开店,寸土寸金,是不是应该尽量多铺货,尽量提高坪效呢?如果你去看TOP TOY的门店的话,会发现恰恰相反,他们对门店面积的利用,可以说非常“浪费”。比如他们在广州的一家店,把店铺最好的1/3面积拿来做展览,不卖货。展出的是全球限量款艺术品雕像,像钢铁侠、小丑、火影忍者、海贼王等等,展品每个月更换一次。
这些东西对于潮玩玩家非常有吸引力,他们一定会拍照发朋友圈、发小红书,主动帮你宣传。而且,不用你追着,他们会主动加入TOP TOY的社群,以便及时得到下次展出的信息,还会约上好朋友一起来看。广州这个店仅仅开业半年,店长就加了30万的企业微信好友,而且留存率超过了90%。只要有限量款出来,微信群里基本是秒光。
孙元文说,关于线下门店的认知,该更新了。以前我们认为,门店就是卖货的地方,最重要的是坪效;而现在,门店是获客的地方,最重要的是场景化的体验。只要消费者来了,获得了好的体验,他什么时候买、在哪儿买,这都不用担心。
我的同事告诉我,运动品牌迪卡侬最近也在大规模改造门店,把原来那种仓储式的密集货架撤了,把大量面积腾出来作为运动空间。里面有滑雪模拟机、攀岩墙面、高尔夫模拟屏、模拟网球场、动感单车等等,顾客可以随意玩儿。有些门店还专门开辟了运动教室,给会员们提供培训课程。乍一看,你还以为这里是一个健身会所。迪卡侬门店改造的逻辑是一样的,也是从卖货,变成获客。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说:“商业的目的,在于创造客户并留住客户。”
来说说咱们得到的事儿。
今天,我们有一门课重新上线,叫《西方哲学课》。这门课,有4万老用户订阅过,是我们得到的口碑课程。这门课的主理人傅佩荣教授,是耶鲁大学的哲学博士、央视《百家讲坛》的主讲人,他研究了54年的哲学,还出版过《哲学与人生》等百余种图书,影响力遍及全球华人。
不过,今天我要给你讲的,是一个你没听说过的傅老师。他的朋友送给他一个外号,叫“今之古人”。为啥这么叫他呢?原来,傅老师作为一个现代人,却从来不用手机。那么,如果我们要找傅老师,该怎么联系呢?我们要先给傅老师打一个固定电话,给电话留言。傅老师查收电话留言后,再回电给我们。所有跟傅老师联系的亲人、朋友、同事、合作方……都得这么做。
是傅老师不接受现代科技吗?不是的。傅老师跟我们讲,他是刻意这么做,让自己过一种单纯,甚至是单调到不易想象的生活。这样好把时间和精力,用来做更重要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目前,已经72岁高龄的他,每天都还在家修订典籍。
当然,从来不用手机的傅老师,为我们得到同学破了一回例。因为要录制这门课程的音频,傅老师专门请学生来教他,怎么用手机录音频。
推荐你加入这门课程,看看穷尽一生做哲学研究的傅佩荣老师,是怎么理解西方哲学的。
今天就聊到这儿,《得到头条》,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