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得到头条》,我是徐玲。
今天我们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一是两会代表委员热议“东数西算”工程,二是东北中老年相亲节目火出圈。
先来看今天的第一条。正在进行的全国两会上,“东数西算”工程成为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关键词之一。“东数西算”,就是把东部的算力需求,调到西部来计算。它和著名的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是同一个系列的工程,分别解决水、电、气和算力的全国统一调配问题。
你知道,数据中心的能耗高,对电力和水资源的需求很大,而且还占用不少土地资源。可以把东部地区不需要快速响应的需求,比如后台加工、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放在土地和能源充足的西部地区来计算,而东部的数据中心只保留那些必须快速响应的需求,比如工业互联网、金融交易、灾害预警等等。这就是“东数西算”的思路。
今年2月份,国家发改委联合多个部门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个地区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这标志着“东数西算”工程的正式启动。
消息就是这样,来看看能学到什么知识。
你可能会问:“东数西算”工程为什么这么重要,可以比肩南水北调?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就得回答,“算力”在当下的数字经济时代,究竟意味着什么。
你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由蒸汽机推动,最重要的生产力是热力。第二次工业革命由电机推动,最大的生产力是电力。而第三次工业革命由计算机推动,最重要的生产力就是算力。正如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说的:“算力是继热力、电力之后,新的关键生产力。”
更具体地说,数字经济时代有三个最核心的要素:数据、算力、算法。其中,数据是新的生产资料,算力是新的生产力,而算法是新的生产关系。这三者相互促进:算法迭代需要海量数据的喂养,而处理爆炸式增长的数据需要算力的快速提升,算力的进步又能够促进更多的新应用、新算法。
如果用国家投入产出比模型来计算的话,在算力产业上每投入1块钱,可以带动3~4元的经济产出;算力规模每增长1%,能撬动GDP增长0.2%。你知道,我国在2020年提出了“新基建”战略,而超大规模的算力建设,就是支撑整个“新基建”战略的“基建”。
好,既然算力对数字经济这么重要,那么,目前全球的发展情况如何?中国又处于什么水平?我们为你找到了一份权威报告,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去年9月份发布的《中国算力发展指数白皮书》,我认真学习了两遍,下面我来帮你划划重点。
先来看全球的总体情况。目前,全球算力处于加速增长的阶段,增速非常吓人。2016年~2020年,全球算力规模平均每年增长30%,而2020年~2025年,预计全球算力规模增速会再上一个台阶,达到每年增长50%。目前,美国、欧洲、日本都在投入巨资加快算力布局,可以说,算力已经成为大国战略竞争的新焦点。有人说,“未来谁掌握先进的算力,谁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
我们来看算力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分布情况。各国的算力规模和GDP水平强相关,算力规模排名前三的国家,和GDP排名前三的国家是一致的。其中,美国占全球总算力的36%,中国占31%,日本占6%,欧洲作为一个整体,占11%。这是从算力总量来说的。
不过要注意,算力并不是像电力那样是无差别的。实际上,算力还需要进一步细分成三种不同的类型,它们各自解决的问题不一样。
第一种叫基础算力,这是由基于CPU芯片的服务器提供的算力,主要用于基础通用计算。我们常提到的云计算、边缘计算等,都属于基础算力。
第二种叫智能算力,这是由基于GPU、FPGA、ASIC等AI芯片的加速计算平台提供的算力,主要用于人工智能的训练和推理计算,比如语音、图像和视频的处理。
第三种叫超算算力,这是由超级计算机提供的算力,主要用于尖端科学领域的计算,比如行星模拟、药物分子设计、基因分析等等。
在全球总算力当中,基础算力占73%,智能算力占25%,超算算力占2%。具体到中国,我们在基础算力和超算算力上分别位于全球第二和第三,而在智能算力上保持绝对领先优势,独占全球52%的份额。仅仅去年一年,全国就有20多个城市在建智算中心。
好,了解了我们国家算力建设的基本情况,我们最后来说说“东数西算”工程的重要意义。目前,数据中心在全国遍地开花,但是缺乏总体布局,各个数据中心呈信息孤岛的状态。“东数西算”工程,其实不只是在东西部之间调配算力,更是对全国的算力布局进行统筹规划,在八大算力枢纽节点上形成数据中心的规模化和集群化。
这样做的好处有很多。第一,持续优化数据中心的能源使用效率;第二,提高算力基础设施的有效利用率;第三,通过架构创新来大幅提高芯片性能,等等。最终,让全国用户以更低的价格获得更强大的算力,实现“算力普惠”。
来看今天的第二条。
最近,来自东北的几档中老年相亲节目火出了圈儿。比如《缘来不晚》《爱的选择》《相亲相爱》等。很多人大呼这些节目太上头了,比年轻人的恋爱综艺好看多了。
原来,大爷大妈们在节目中不拐弯抹角,直奔主题,展示出了浓浓的硬核相亲风。比如,大爷大妈们才刚见面,这边一位大爷就说,“我一个月有3000元养老金,愿意跟老伴儿一起花。”有大妈问,“咱俩处了以后,工资卡能交给我吗?”另一位大妈说,“我女儿已经结婚了,外孙女上幼儿园了。”意思是自己没有子女负担,时间自由。
遇上看对眼的,大爷大妈们直接示爱毫不扭捏。看到一位有肌肉的大叔,一位大妈直接上台捏肌肉验货。如果没看对眼,则果断拒绝,大妈一句“个不够,带不出去”,就把大爷给打发了。
我看到很多人评论说,这些饱经风霜的大爷大妈,早已过了风花雪月的年纪。他们毫不避讳地谈钱、谈条件,为的是在无情的岁月面前,找到一个可以相互依靠的肩膀。
消息就是这样,来看看能学到什么知识。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一方面,大爷大妈们越来越熟练地使用各种相亲平台来找老伴儿。除了参加相亲节目,老年人群体正在“攻占”交友平台陌陌、探探,在世纪佳缘等相亲网站上,老年人群体的付费意愿也更高。另一方面呢,年轻人正在逃离相亲平台。不是年轻人不愿意相亲了,而是在他们眼里,一切社交平台都可以是相亲工具。至于专业的相亲平台,就留给大爷大妈们吧。
比如,你可能想不到,微信公众号的评论区已经被年轻人发展成了相亲角。想想也挺有道理,能关注同一个公众号,表明双方有共同的兴趣点。如果这个公众号还比较小众,那交友成功的概率就更大了。有个女孩说,她一向很注意公众号下的评论。遇到那种评论有意思,头像看起来还不错的男生,就会和他留言互动几次,觉得投缘,就会留微信加好友。
再比如,音乐软件,也可以成为找对象的地方。网易云音乐有个“一起听”功能,开启这个功能后,系统就会根据你的听歌数据,为你匹配跟你音乐趣味相同的人一起听歌。一位用户说,自己在考研的时候,经常一边刷题,一边跟别人一起听歌,感觉像是有人陪伴自己自习。在听音乐的同时还能一起聊几句,聊音乐,也聊人生,慢慢地两人的好感就增加了。
还有年轻人,通过读书软件找到了对象。比如微信读书有个功能,叫小圈子。一群上进的人在群里每天读书打卡,分享收获,很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有位用户在小组里看到了有人正在跟他读同一本书,就加了好友。两个人每天讨论书里的内容,有时候能说上三四个小时。就这样关系越来越近,慢慢就发展成情侣了。
我还听说一个脱单率很高的方法,就是打游戏。很多游戏玩家会找人组成CP,在游戏里互相助攻。拿王者荣耀来说,为了组CP,王者荣耀的玩家会在游戏的公告聊天频道里,发布组CP的消息。公告里不仅会列出自己的游戏战绩、段位,还会列出自己的个人情况,包括居住地、性格、兴趣爱好等等。是不是很像一张相亲帖。
两个人组成CP后,如果男生强女生弱,那么男生冲在前面拼杀,女生在后面坐收渔翁之利,就很容易对男生产生好感。如果两人势均力敌,就一起讨论战术,在游戏里互相帮扶。这么一来二去,很容易擦出火花。
你看,这么多方法摆在这儿,年轻人别再说“脱单太难了”啊。你知道,我们得到的slogan是,“人生一切难题,知识给你答案”。而我更想说,“人生多数难题,往往只差行动”。
来说说咱们得到的事儿。
你发现没有,在职场当中,单兵作战的时候你可以把控全程,不容易犯错。但是,当嵌入到一个庞大的协作体系时,却很容易在某些环节出现低级错误,而当事人能力并不差。这是为什么呢?
听书团队负责人李南南老师说,这可能是因为,在庞大的协作链里时,要处理的事特别大,牵扯到很多部门和人。这会给你带来一种,螺丝钉感。简单说,就是你会觉得,整件事情像成熟的机器,有一套稳定的运行逻辑,只要按照确定的方式,做好一颗螺丝钉就行。
但其实,这是个错觉。因为很多看起来很大的事情,它不是一直存在,而是突然冒出来的。在快速成长的团队里,大项目非常多,这种错觉出现的概率更高。如果你还按照“螺丝钉思维”做事,就容易出现低级错误。
所以,遇到大型协作项目,你得问自己三个问题:第一,整个事情的目标是什么?这并不难理解。关键是第二点,我为什么会在这个协作当中?我到底有哪些地方是别人无法替代的?即我的专业身份是什么?第三,基于整个事的目标和我的专业身份,我应该做哪些判断?哪些事必须听我的?注意,这很重要,这是避免螺丝钉化最关键的前提。
总之,越是在大型的协作项目当中,我们越要回到专业身份来做判断。只有当我们以某个领域的专家身份,而不是以“螺丝钉”参与到协作项目中时,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最大价值。
今天就聊到这儿,《得到头条》,下周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