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得到头条》,我是徐玲。
今天我们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一是互联网大厂裁员上热搜,二是抖音首页新增“学习”分类入口。
先来看今天的第一条。最近,互联网大厂裁员的消息引起大家关注。一天之中,“阿里裁员”和“腾讯裁员”的话题同时上了热搜,据说两大巨头的某些事业部,要裁员20%以上。消息一出,网上炸开了锅,大家各自感慨。有人说:“找工作不容易,珍惜现在的机会。”也有人说:“实在不行,回家摆摊吧,灵活就业更安心。”
消息就是这样,来看看能学到点什么知识。
你还别说,最近几年灵活就业的人数大幅增加,截至去年年底我国灵活就业人数已经达到2亿人,其中,做网约车司机、当外卖骑手和摆地摊,是灵活就业的几个热门选项。前段时间,还有一个“地摊收入秒杀深圳白领”的话题上了热搜,说是一个摆地摊卖臭豆腐的摊主,每月最低收入1万元起。面对采访镜头,摊主不卑不亢、自信满满地说,“给老板打工不如给自己打工,这样赚钱有干劲”,大家直呼太励志了。
如果你去各个社交媒体搜索一下“摆地摊”几个字,你会发现,地摊摊主已经成为火遍全网的“网红职业”。在小红书上,有几十万条关于如何摆地摊的笔记;在抖音上,与摆地摊相关的话题,播放量超过150亿次。
在这些视频里,衣着讲究、能说会道的小姐姐、小哥哥们,要么在当街练摊,要么在对着镜头分享他们的练摊经验。还有,各种培训摊主技能的帖子也非常火爆,有教摊煎饼的,有教做卤味的,有教做烧烤的,不但有线上教学,还有线下招生。在山东泰安著名的“煎饼村”,有经验的老师傅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年轻人来拜师学艺。
为什么这一届年轻人,突然热衷于摆地摊了?究竟是出于“体验生活”“人均玩票”性质,还是认真地把摆地摊作为一个就业选项?我们团队做了点调查,发现不少年轻人摆地摊,还真不是我们以为的凑个热闹而已,他们有自己很明确的目标。大概有这么几类。
第一类,“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的实际身份不是“地摊摊主”,而是把人设定为“地摊摊主”的网红博主。
你去看有一类练摊视频,有卖高颜值提拉米苏蛋糕的,有卖自制的特调香水的,还有人摆个牌子给人拍街头时尚照的。总之,选品很奇怪,绝对属于赔本赚吆喝的买卖。但是,放在一堆练摊视频中能一下子吸引眼球,点击率比较高。博主声嘶力竭地吆喝一天,没成交几单,看得让人心疼,也是视频的一大传播点。
我还看到有博主摆摊卖红酒,不是一瓶一瓶地卖,而是当街加入各种水果、香料,把红酒热好,一杯一杯地卖。博主自己说,卖完一瓶的流水还比不上那瓶红酒原来的价格。而且,出摊的时间地点还不固定,博主会提前放出线索,让大家去猜,这是把摆摊做成了一个营销事件来传播。
你看,很明显啊,这些博主并不是靠摆摊来盈利,而是通过制作以“摆摊”为主题的视频,来吸引粉丝。这是第一类。
第二类,“为有源头活水来”。摊主们的主要收入其实是线上,而定期出摊,是线下获客的一个渠道。
很多摊主都有极强的私域流量意识,来买东西的人,扫码加好友立减5元,私域流量池就一点点建立起来了,后续主要是线上交易为主。比起纯粹的微商,这种线下转化而来的客户通常黏性更强。因为摊主和客户面对面交流过,所谓“见面三分情”,客户的信任感会多一些。
我看到一个最极端的例子是,一个卖衣服的摊主,用“只试不卖”的策略引流。客人试完衣服觉得满意,想拿一件,这时候摊主会这么告诉他:“这款是最后一件了,很多人试过了,这里已经没有新的了,麻烦你加个微信,我回去拿新的发给你。”
还有一位卖鲜花的摊主,你一次性买三束花,可以送给你一个精美花瓶,但不当场送,你需要加她微信好友,把地址发给她,她给你邮寄过来。注意啊,这不光是加私域流量这么简单了。据摊主说,收到花瓶的人,后续从她这里买花的复购率很高。你想,家里摆了一个精美的花瓶,相当于摆了一个“提示器”,每天提醒你:该买束花了。而摊主的朋友圈,天天在发各种插花方法和当季上新促销,你自然而然会想到找她买花。
第三类,“万丈高楼平地起”。
江湖传闻,不少商业大佬,像马云、刘强东、柳传志等等,都有过摆地摊的经历。对那些心怀大志、有志于创业的年轻人来说,摆地摊是一个最低成本启动的方式。启动资金只要几千块;干一周就能验证你的MVP,也就是最小可行性产品能不能跑通;每个迭代动作都有及时反馈;项目失败了可以及时退出止损,沉没成本不高。
所以,他们是把练摊当做创业的试水,来积累对市场、对客户的一线手感。据说有一个叫程焰的“90后”小伙子,从摆摊卖袜子起步,生意越做越大,后来成功转战互联网,还得到了雷军的亲自指点。有谁知道,从这一届“摊主”当中,会走出多少个日后的商业大佬呢?
说到这儿,我想起吴伯凡老师的一句话:创业,挣的首先是认知,其次才是财富。
来看今天的第二条。
最近,你在刷抖音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一个变化,就是在上方的“同城”分类旁边,多了一个“学习”分类。点开之后,会弹出一个标签选项卡,包括美食、健身、亲子、科技、财经等各种标签,你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习。当然,这些泛知识类的内容抖音上一直就有。有人说,这次抖音单独推出一个“学习”入口,其实在强调,上抖音,你不只可以娱乐,也可以学习知识;你不是在消磨时间,而是在干正经事。这样一来,你再打开抖音时,负罪感就没这么强了。
消息就是这样,来看看能学到什么知识。
我们常说,现代人的时间都是碎片化的,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是这个时代的共识。根据DT财经的数据,有88%的受访者人表示,会有意识地利用好碎片时间。但是,利用的效果到底如何,就因人而异了。有46%的人表示,对于碎片化学习的内容,大部分只能简单记忆,印象不深,刷完就忘;还有人认为,碎片化学习反而降低了自己做事情的效率和记忆力。
这是怎么回事呢?最近,我读到果壳的一篇文章,很有启发。想要让碎片化学习发挥作用,关键是要理解大脑的一个工作机制,叫“酝酿效应”。我来解释一下。
你知道,人的大脑中有几百亿个神经元。学习的过程,就是让大脑当中本来不相连的神经元细胞开始彼此建立连接,并且连接数量越来越多的过程。比如,我们每背一遍单词,大脑中就有神经元建立起连接,背诵次数越多,神经元的连接也就越多,我们的外语也就说得越溜。
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大脑比我们自己更勤快。当我们学习累了,扔下书本去干别的事情的时候,大脑的神经元仍然在默默地建立连接,进入“酝酿期”。你可能会发现,几天前还稀里糊涂、不明所以的一个问题,再想一遍,突然就领悟了。我自己也经常是,写稿子卡壳了,去洗个澡、散个步回来,可能思路一下子就有了。
有一种心理学理论认为,酝酿效应起作用的关键原因是,当我们在深入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虽然这个问题还没解决,但是,我们已经激活了大脑中关于解决这个问题的相关记忆痕迹。当我们在做别的事情的时候,大脑关于这件事的程序还在后台悄悄运行着:一是,这个记忆痕迹会在大脑的信息库中继续扩散,激活之前被忽略的关键信息;二是,大脑也是默默地从外部收集新的有用线索,把旧信息和新信息相碰撞,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好,理解了“酝酿效应”,我们再来说怎么有效利用碎片化学习时间。
第一,可以用碎片化学习来辅助主线任务。相比主线任务,碎片化学习的认知强度可以没那么高,但最好是和主线任务相关的。比如当写不出广告文案的时候,那你可以在下班地铁上刷刷有趣的广告MV,看一个广告界大牛的心得分享,这样能促进新旧信息的碰撞,提升酝酿效应。
如果实在不想再看相关内容,那么,什么都不干、彻底放空,也是好的,大脑仍然会在后台酝酿。最不可取的,就是刷完朋友圈刷微博,刷完微博刷抖音,你也不知道下一条出现的“知识”是什么。这等于是你新开了无数条任务线,打断了大脑对主线任务的酝酿过程。所以有人会觉得,碎片化学习反而降低了做事情的效率。
第二,碎片化学习也可以是独立于主线任务的,比如你想利用碎片化时间来学画画、学乐器等等。那么,这里的要点是,不要无限准备,而要尽快开始。不要想着,什么时候我有一个长假了,或者有大块闲暇时间了再学,而是,先开始。只要你开始学了,哪怕接下来的进展不快,但至少,大脑已经启动了这类神经元的连接,它会在后台默默工作,酝酿效应会起作用,无非是快一点或者慢一点而已。相反,如果你迟迟不走出第一步,这方面的神经元连接是零,就无法享受酝酿效应的红利了。
你看,用酝酿效应来学习,不是做“时间的捕手”,而是做“时间的朋友”。
来说说咱们得到的事儿。
今晚8点,我们会上线一个全新的训练营产品——《得到口才训练营》。这个训练营专门针对线下公开演讲的场景,从口语表达、身体语言、声音三个维度,帮你全面提升公众表现力。
这个训练营的主讲人是我的同事徐溟旭,我们都叫她小然老师。小然老师在加入得到前,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主持人,她也是得到老师和明星学员的口才打磨教练。脱不花在重要活动中的发言、得到高研院的同学在开学典礼上的演讲,都是小然老师辅导打磨的。当然,这里面也包括我。我第一次进棚录音时,紧张得要命,简直就好像中文不是我的母语。幸好有小然老师在旁边,从零开始,教我在话筒前发音吐字的技巧。
今晚8点,小然老师为你准备了一场《得到口才训练营》直播首发仪式,她将携手口才营的金牌教练团队,一同亮相。CEO脱不花也会到场助阵。我把直播预约链接放文稿了,不要错过。
好,今天就聊到这,《得到头条》明天见。
附:《得到口才训练营》直播预约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