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为什么中西部省份需要“强省会”?

这里是《得到头条》,我是徐玲。

今天我们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一是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二是“加密时装周”开幕。

来看今天的第一条。最近,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这是第五个落地的国家级都市圈。在这之前,已经有南京、福州、成都、长株潭四个国家级都市圈获批;同时,重庆、武汉、沈阳、广州等地的国家级都市圈申报工作正在推进中。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地方代表团甚至“打起了擂台”:湖北代表团建议,要加快建设武汉都市圈,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而河南代表团则恳请国家支持郑州都市圈规划建设。有媒体评论说,各地政府在招商竞赛、“抢人”大战之后,又展开了一场入围“国家级都市圈”的暗战。

消息就是这样,来看看能学到什么知识。

有专家指出,都市圈战略是对之前各地在提的“强省会”战略的一次升级。所谓“强省会”,就是要做大做强省会城市,以省会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带动省内其他地区的发展。

衡量一个省会城市强不强,有一个指标,叫做“首位度”,也就是省会城市的GDP占全省GDP的比值,一般超过30%就算是强省会。比如,2021年成都GDP占四川GDP的37%,成都妥妥地属于强省会。

来对比一下江西的情况,2021年南昌GDP只占江西GDP的22.5%,南昌就属于弱省会,这也符合我们的印象。去年11月份,江西省委书记就强调要加快“强省会”战略,提出“省会强则全省强,省会兴则全省兴”。

不过,强省会战略也引起了一些质疑的声音。为什么要强调“强省会”?省内各个城市均衡发展,不好吗?比如,济南的经济首位度为13.7%,南京的经济首位度为14%,在全国所有省会城市中排倒数一、二名。但是要知道,全国各省的GDP排名,山东第三,江苏第二,是仅次于广东的经济强省。弱省会并没有拉胯全省经济。甚至,广州的经济首位度也不高,只有22.7%,广州也属于弱省会。

大家担心,强调“强省会”,会不会对省内的人才和资金产生“虹吸效应”,反而不利于省内整体经济的发展?

你发现没有,强调“强省会”战略的,主要是中西部地区的省份,东部地区提的不多。这主要是由于,中西部省份面对的挑战和东部地区不同。

第一,人口流失问题。就拿四川来说,改革开放以来,四川一直是劳务输出大省,大量人口到东部发达地区打工。如果没有这些年成都作为强省会的崛起,那么,四川劳动力流失的情况会更严重。而过去十年,成都新增了600万人口,成为全国第四大城市。成都不但留住了本省的年轻人,还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才前来就业,“蓉漂”取代“北漂”,成为新时尚。

第二,市场分散问题。有学者指出,发展区域经济必须先要有集聚效应,集聚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能够向周边溢出。没有集聚,就没有溢出。如果省会城市不是强经济中心、没有带动全省发展的实力,那么省内经济就是一盘散沙,无法形成联动。

比如,贵阳是一个弱省会,贵阳的经济首位度为24%,贵州各地市场非常分散,遵义跟着重庆走,毕节跟着成都走,六盘水跟着昆明走,铜仁跟着湖南走。这样一来,贵州的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就很难在省内落地。

第三,对外竞争问题。著名经济学家温铁军老师说过,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密码,是“地方政府的公司化竞争”。可见,省域竞争的确是中国经济活力的重要来源。而各省的竞争,实际上是以省会为主的核心城市的竞争。

别的不说,如果一省没有拿得出手的大城市,在争取国家重大政策和项目的过程中,肯定是吃亏的。比如,有江西老乡自嘲说江西是“阿卡林省”,“阿卡林”是日本动漫当中一个很没有存在感的主角。你看,虽然江西的经济增速一直在全国前列,但是,跟邻近的广东、湖南、浙江相比,江西最没有“主角光环”,往往跟国家级大战略无缘。反过来,像成都、西安、武汉这样的强省会,还自带网红气质,在媒体曝光度和国家政策的倾斜上就占了起手。

我们再回到开头说的国家级都市圈,像西安都市圈和成都都市圈的落地,就是在强省会的集聚效应已经凸显的情况下,引导省会经济向外围城市溢出和辐射,构建一个以省会城市为中心、以周边城市为依托的开放型经济协作体系。这就是从“强省会”向“强都市圈”的战略升级。

来看今天的第二条。

上周,有一个非常特别的时装周开幕,叫“加密时装周”。这是一个纯数字世界的时装周,展示的是一系列虚拟的“时装NFT”。你可以在线购买这些服装,并且通过增强现实的AR眼镜,看到自己穿着的效果,还可以下载自己穿着虚拟服装的高清照片。

除了这样的“加密时装周”,传统时装周也来凑NFT的热闹。在上个月举办的米兰时装周和伦敦时装周上,就有两家品牌宣布,推出秀场同款服装的NFT版本,你可以买来收藏或者在线上穿着玩儿。线上怎么穿呢?你在指定的平台下单,上传自己的照片,设计师就会帮你渲染出穿着对应服装的照片发给你。据说这些“时装NFT”销售非常火爆,基本是一上线就被秒光。

消息就是这样,我们来看看能学到什么知识。

这些新兴的数字时尚,可能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衣服不是拿来穿的吗?花大价钱买来的衣服,只能傻傻地P在照片上,有什么意思?但你要知道,时尚界可不这么认为。业内公认,时尚是加密产业的下一个风潮。想想看,时尚界在乎的,本来就不是衣服的功能,而是风格的表达。数字服装,一方面让设计更加天马行空,一方面用加密技术解决了价值问题,可以说这两个领域一拍即合。

如果我们再把目光往回追溯,你会发现,“时装NFT”不就是洋气一点的“真人QQ秀”吗?“卖皮肤”并不是一门新生意,而是早就被互联网行业验证过的大市场。把“皮肤经济”玩儿得炉火纯青的,当然就是腾讯了。我最近读到公众号“光子星球”的一篇文章,把腾讯的“皮肤经济大法”分成了三层境界,很有启发。

“皮肤经济”1.0版,是2003年推出的QQ秀。QQ用户可以购买衣物、饰品、环境场景,设计自己的虚拟形象。QQ秀一推出就大受欢迎,上线半年就有超过500万人购买,平均每人花5元。而且一些热门单品,什么“东京攻略”发型、“超绝破裂”眼睛,价格被炒到了几万元。

QQ秀大火之后,演化出了空间装扮、钻石会员等各种装扮体系。你可能还记得,QQ的头像页面有一大串五花八门的logo,当年大家为了点亮它们可是费了不少劲儿。腾讯到2010年,一直保持50%的年复合增长率,QQ秀带动的装扮模式功不可没。

“皮肤经济”2.0版,是腾讯的国民级手游《王者荣耀》开启的。这是最频繁推出皮肤的游戏之一,目前已经有400多款皮肤,并且基本保持着每4天出一款的速度。

在《王者荣耀》之前,游戏皮肤往往是和角色属性绑在一起的,也就是,皮肤能增加角色某方面的能力。而《王者荣耀》把皮肤变成了观赏属性为主,就是好看,对角色能力没什么加持。这些皮肤又分好几类:极少数可以免费获得;一部分可以付费直接获得;限定款在付费基础上还加上了获取难度,比如成就限定、周年限定、赛季限定等等;除此之外还有联名IP、专属定制等玩法。总之,想在“峡谷”秀出个性,皮肤不买不行。

2021年,《王者荣耀》收入将近180亿元,其中大概有60%来自售卖皮肤。换句话说,“皮肤经济”是腾讯手游时代的顶梁柱。

“皮肤经济”3.0版,是把皮肤卖给B端用户。可别以为“换皮肤”只有个人需求,其实企业同样有。

比如,2019年春节期间,企业微信试水推出了定制红包封面,企业可以用来给员工发专属红包。刚推出一周,就有1.5万家企业定制了1400万个红包。后来,微信上的红包封面功能也上线,面向企业、机构等B端用户,定制封面1元1个,有效期三个月。后来这个功能又向微信视频号的用户开放。

今年春节期间,各大品牌派发的微信红包封面,在网上引发了狂欢。微信上流传着一份各大品牌派发红包封面的时间表,大家纷纷掐着点去抢。我看到有人收集了几十个封面,还被调侃“红包发得过来吗”。

要知道,其他互联网巨头想在春节期间刷存在感,只能咬牙出血,靠巨额补贴、发红包来引流。而腾讯呢,把微信红包封面卖给品牌商家,不但引爆了关注度,还顺手赚了一笔卖封面的钱。怪不得有人说,春节红包大战,腾讯才是最大赢家。

你看,一路走来,“皮肤”都是腾讯的现金牛。“换皮”,是一门历久弥新的好生意。

来说说咱们得到的事儿。

上周,脱不花给训练营的老同学做了一场“返校直播”,聊了聊职场写作这回事儿。

脱不花说,千万别觉得,坐在办公室里写材料才叫做写作。写作其实渗透在你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比如在微信给客户写一条留言,给公司同事发一条通知,这都是写作。

职场写作的本质,是塑造个人品牌。如果你有8分的能力,同时可以写出很好的复盘报告,那么,别人对你的印象可能会加到9分,这就是写作能力带来的溢价。

反过来,职场写作写不好,不仅会影响个人形象,而且会影响职业晋升。举个例子,一名销售总监把业绩干到了150%,领导想趁写绩效自评的机会,帮他申请奖励,结果一看他的材料,只写了几句,轻飘飘带过。那么领导的期待就会大打折扣,并且开始怀疑,他到底是能力强,还是只是运气好?

所以,职场写作很重要。学习职场写作,不是学遣词造句,而是锻炼写作逻辑。要把一个东西写明白,既要有极强的同理心,能够想象到对方看到文字时,会产生什么理解;又要会把握结构,让对方一眼看到你的重点。

推荐你报名罗砚老师的《职场写作训练营》体验课,只要29.9元,花一周时间,就能系统提升你的写作能力,报名链接我放在文稿区了。

今天就聊到这儿,《得到头条》,下周见。

附:《职场写作训练营》体验课报名链接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