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音频的内容是,家庭经济状况会对身体和心理造成什么影响。
前不久,“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环球科学》运营的公众号“科研圈”,综述了近期国外的一些权威科学报道,讨论了家庭经济状况对人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发表在今年1月份《美国公共健康杂志》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得出了一个让人吃惊的结论:在美国,富人比穷人多活九年半。研究人员没有收集新数据,而是对美国官方发布的预期寿命数据进行了分析。他们是这么做的,把美国各个州打散为3141个县,再把这些县按照平均家庭收入中值的高低重新归类,得到家庭收入从高到低的50个“假想州”。对这些重新组合的州的寿命分析显示,收入越高的假想州,人的寿命越长,其中最有钱的假想州的男性和女性的预期寿命,比最穷的假想州多出了大约9年半。这个结果或许不难理解,经济条件和生活习惯有很密切的关系,更是直接决定了医疗条件的高低。比如说,根据2015年的调查结果,美国最富人口用于锻炼和健身的时间,是最穷人口的两倍。
那我们该怎么办?努力赚钱吗?但是有些研究表明,就算一个穷人家的孩子摆脱了贫困,赚到了钱,他可能也很难摆脱贫穷对身心的影响。
比如,新西兰进行过一项涉及1000名儿童的长期研究,研究者在研究对象26岁的时候,检测了他们的身体状况,发现不管这些人在26岁的时候经济水平是什么样的,他们的血液循环系统的健康程度、药物成瘾的状态、牙周健康情况等,都和小时候的经济环境直接相关。有关小时候的家庭经济状况会影响成年后的健康,有这么两个假说。一种假说认为,人在小时候很多器官都处在发育期,如果这时候营养跟不上,可能会对某些器官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成年后的健康状况。还有一种假说认为,生活在不同经济水平家庭的小孩,得了感冒这样的小病的时候,他们从得病到恢复健康的时间是差不多的,但是,贫困家庭的小孩患上这些小病的频率,显著高于那些中高收入家庭的儿童。所以这个假说认为,反复经历这样的小病,会对儿童的身体产生损耗,从而影响成年后的身体状况。
甚至还有研究表明,生长在贫困家庭,对成年后的心理健康也会有很多不好的影响。2016年12月的《美国科学院院刊》,发表了康奈尔大学一项为期15年的研究,研究认为,童年时期所处的家庭经济水平,至少会对下面4个方面的心理健康状况产生影响:首先,穷人家孩子成人后的短期记忆能力较差。其次,穷人家孩子长大后的“无助水平”更高。和生长于富人家庭的个体相比,穷人家的孩子能够持续思考问题的时间更短,他们会更快地感觉自己没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并选择放弃。再次,穷人家孩子成人后出现外向型精神症状的可能性更高。最后,穷人家孩子成人后的压力适应负荷更重。压力适应负荷衡量的是精神压力对人的身心状态所产生的慢性影响,它可以通过对血压和一系列激素的动态变化水平测量得到。如果压力适应负荷更严重,人衰老的速度会更快。
研究人员同时分析了这些心理健康指标与性别、辍学、单亲、职业等状况的相关度,发现除内向型精神症状和压力适应负荷与性别相关之外,这些心理健康指标均只与幼年时期的家庭经济水平相关。
那如果经济条件暂时不太容易改善,父母要怎么做呢?文章说,父母可以从三个方面出发,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生长环境:一是保持居住环境的整洁,让子女生活在尽可能干净无毒的环境中;二是无论多忙多累,也不忘记给子女多一点的爱和陪伴;三是关注子女的社会关系,让他们尽可能交到好朋友,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以上观点,供你参考。
本文源自:公众号“科研圈”(长在穷人家:寿命更短,性格更糟)
音频稿:宝利
讲述: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