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互联网:应该坚信两个公理

【混沌创业营独家】这条音频给你分享中城联盟主席陈俊对传统企业向互联网转型的思考和建议。

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难不难?难。宏碁集团创始人施振荣甚至说过,如果是大企业的话,转型比创业更难,因为创业是从零开始,大企业转型可能是从负数开始的。那么,对于传统企业来说,有没有成功转型的经验可以学习呢?最近,知识新闻工作室采访到了陈俊,他是中国城市房地产开发商策略联盟第八任轮值主席,同时也是国内首家互联网家居O2O软装平台“艾佳生活”的创始人,艾佳在成立的第一年,A轮融资就估值10亿。下面跟你分享陈俊的转型经验。

首先,对于传统企业转型是否一定要拥抱互联网这个问题,陈俊的答案是:互联网是一种提高效率的工具,如果说农耕文明的生产工具是刀,工业文明是枪,互联网文明就是炮。每个文明的基础效率都是不一样的,就像以前教出一个会打家具的木匠就要好几年,可现在一群人很快就可以造一辆汽车。既然你明明有炮,为什么不拥抱呢?但前提是,你要学好炮怎么用,如果没学好,还不如用你更熟悉的枪。

那么,互联网这座大炮要怎么用呢?陈俊给出的建议是:不要迷信别人的成功方法,应该根据自己对行业的理解,审时度势地研究出适合自己的方式。比如,陈俊说,马云讲课听听就得了,但是绝对不要迷信。因为他已经成功了,成功之后再回顾之前的选择,就一定会受自洽系统的影响,他总结的成功原因未必是真正的原因。思考问题的时候还是要运用自己对行业的理解。

陈俊举了链家的例子。链家有那么多线下店,它有没有拥抱互联网呢?当然有,而且是用适合自己的方式。链家表面是开店,但它最核心的是线上的云数据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它能够快速地预测和判断房屋买卖市场的走向。比如,如果近期数据显示,人们买房需求开始向密云地区聚集,假如说原计划在密云盖豪宅一套卖2000万,那它就可以下结论说,一套2000万太便宜,可以卖4000万。如果没有大数据的支撑,仅仅开店是难以做出判断的。那为什么还一定要在线下开店呢?因为对链家来说,线下的获客成本比线上要低。这就是链家拥抱互联网的方式,对于其他行业未必适用。

另外,对于向互联网转型的创业者,陈俊认为应该坚信两条公理。

第一,互联网改变不了商业的本质,也就是差异化或低成本。要么我的东西你造不出来,要么我们东西一样,但我就比你便宜,全世界就只有这两种生意,即使互联网时代来了也不会出现第三种。所以,如果创业者做不到这两点,拥抱什么都很难以成功。

第二,互联网不是一种思维,而是一种文明。使用这种文明解决了信息对称和信用对称两个问题后,很多生意都会做得比原来更好。举个例子,假如说PRADA挂了一排服装,全球1000个店。今天有一个女士拿了这件衣服到更衣室一试,试完觉得不合适又挂回去了,原来历史上这个动作只有营业员知道,现在通过互联网,总部也可以当场知道。假如这款衣服在全球一共拿下过7000次,却只卖掉了1000件,就说明这件衣服挂着好看,但是穿着不好看;还有的服装可能被拿了4000次,卖掉了3600件,那就说明看着也好,穿着也好。如果没有互联网,这些是没法分析的。

最后,根据自己的创业经验,陈俊为创业者总结了三个应该规避的问题。

第一个要规避的问题是:个人能力的非组织化。个人能力没有组织化的是作坊,不是公司。一个创始人一定要把自己的能力组织化,把一个人的基因转变为所有人的基因,达到即使自己离开,公司也照常运转的效果。

第二个问题是为了手段忘了目标。很多创业者把大量精力放在了搭框架、招兵买马、争取融资上,而忘记了创业的真正目标。好比两人爬山,一人到了山脚就一步一步往上爬,而另一人开始买鞋、买手套,等准备好登山装备,对方都到达山顶了,这就是为了手段忘了目标。

三是小道理压了大道理,实际就是用道德文化试图改变科学文化。科学是冷冰冰的规律,但能持久;道德讲起来往往热血沸腾,但最后结果不好。一个看上去很冷、很简洁的人,时间久了你可能会发现他很暖,因为他是实实在在做事的人。如果有人向你借钱,你不愿意借给他,那就说明原因直接拒绝,因为不借钱给他还想让对方愉快,这是不可能的,不要试图用伪道德取代科学。

以上就是陈俊分享的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的几点思考,供你参考。

本文源自:“得到”知识新闻工作室对陈俊的专访
音频稿:宋碧琼
讲述:成亚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