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音频和大家聊聊,企业怎么应对新时代的激烈竞争。
现在时代变化得这么快,别说新兴公司的CEO,就连已经获得成功的企业家有时候也会觉得迷茫。前不久,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副院长魏炜、怡安翰威特咨询公司首席顾问张振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朱武祥,一起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说,新时代的竞争法则正在发生质的改变,它和我们说了说现在和原来有哪些不同,为了克服这些问题企业该怎么办。我们一起来听听。
文章说,新时代竞争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竞争的空间层次变得更加丰富了。在过去,竞争的主体是一个个具体的企业,但是到了今天,竞争的主体是不同的商业生态系统。比如腾讯和阿里巴巴,它们的强大不仅是自身的实力强,还因为它们所在的生态系统很强大。
第二是,竞争的时间密度升级。在新环境下,企业三五年经历的变化,可能比过去十年发生的变化还要大,原来的那种以三年为周期的企业战略规划已经不适用了。第三个方面是,成功企业影响的深度和广度在加大。
竞争环境发生了这么大的改变,企业该怎么应对呢?文章说,企业在提升自己的过程里需要跨越三大鸿沟,分别是统一商业语言、构建商业思维模式还有匹配执行活动。下面我们给大家具体说说这三大鸿沟。
首先要说的是统一商业语言。很多管理者都觉得,企业战略决策层和执行层之间的交流障碍,是战略最后不能落地的最主要原因。但是文章发现,其实决策层内部对战略的理解,差异比大家想象的要大得多。尤其是在创始人和职业经理人组成的团队里,这种分歧更加明显。因为职业经理人的分析方式经常要借助经典的管理模型,比如五力模型,SWOT分析框架等等;但是创始人不会这么分析,他们更看重的是对行业本质的洞察。
因为商业语言的不统一,大家对战略、商业模式、共生体等等大的概念理解不一样,沟通管理成本不断增加,企业内部战略会议的效率就会越来越低。所以文章认为,想要适应新时代的竞争,必须先统一商业语言。
企业要跨越的第二个鸿沟,就是构建商业思维模式。文章在这里说了很多,其中有一个生态思维模式很有意思,说给你听听。文章说,中美互联网企业都有这种生态思维模式,但是重点不太一样。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比如百度、阿里、腾讯这三家公司,他们构建的生态系统都是围绕着“流量变现”这条线展开的,所以虽然这三家的切入点不一样,但最终形成的生态结构是差不多的。最开始做交易的阿里现在在努力做社交,做社交的腾讯现在投资了电商京东,做中文搜索的百度控股了糯米团购,三家本来完全不一样的企业,最终有了三个相似的生态系统。
但是美国的互联网企业不一样,它的商业模式一直是很单一的。比如谷歌,虽然谷歌的业务覆盖范围非常广,从搜索到地图,从无人车到手机都有它,但是直到今天,谷歌收入的90%以上还是来自广告。
企业要跨越的第三个鸿沟是匹配新的执行活动。原来企业的竞争优势只来自企业自己,但是现在来自整个商业生态,所以企业的执行动作也要调整。那该怎么做呢?文章给了我们三个角度。
第一个是在企业自己的生态系统里,加入多元化的利益相关公司。比如IBM的风险投资模式就是典范,如果他们认为某个创新公司的业务对自己有帮助,就可以让风险投资集团对创新公司进行收购,被收购的创新公司呢,可以利用IBM的技术和专家资源来促进新技术的研发,还能获得IBM销售渠道的支持。在同一个生态系统里,IBM和创新公司就能得到双赢的局面。
第二个角度是,想想怎么帮现在就在生态系统里的利益相关公司成长。比如奔驰作为豪华车的品牌代表,它会和4S店经销商合作,对4S店关键岗位的员工进行培训,保证客户在市场、销售、售后三个环节都能得到高端的体验。
最后一个角度是给利益相关者设计商业模式,增加生态系统当中的需求,带动自身产品的销售。比如在经济欠发达的赤道几内亚,通讯设备很少。中兴在进入这个市场时,就为赤道几内亚提供了通信人才的培养服务,帮助他们进行产业孵化和项目的前期运营,最后中兴就赢得了长期绑定的合同。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内容,企业怎么应对新时代的激烈竞争,供你参考。
本文源自:《哈佛商业评论》(跨越新时代竞争的三大鸿沟)
音频稿:李爱云
讲述:孙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