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音频给你说说为什么要给孩子讲故事以及该用什么故事来教育孩子。
先给你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小女孩,她在七岁的时候,就拯救了上百万非洲小孩的生命。这个小孩叫凯瑟琳,五岁的时候,她看到非洲纪录片说平均每三十秒非洲就有一个小孩因疟疾而死。妈妈告诉她,这些小孩太穷了,如果有钱买蚊帐的话,就不会被蚊子咬,也就不会得疟疾而死了。接下来,凯瑟琳竟然开始不吃点心、不买娃娃了,说要省下钱捐给非洲的小孩。于是,妈妈就决定帮她一起筹钱,给非洲的孩子们买蚊帐。她们去跳蚤市场摆过摊,卖旧书、旧玩具,还去各个小区的教堂演讲,为买蚊帐募捐。他们还亲手做了很多奖状,如果有人资助买蚊帐就送给他们。凯瑟琳甚至还给福布斯富豪榜的前一百名都写了信,请他们捐款给非洲的小朋友买蚊帐,比尔盖茨因此捐了三百万美元。经过不断的努力,凯瑟琳的善心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7岁的凯瑟琳,就已经救了超过一百万个非洲小孩的生命了。
这个故事来自“得到”的订阅专栏《今天》。
为什么七岁的小孩能创造出这么大的奇迹?难道是因为天真,不知道人间险恶?还是因为单纯,不知道世间困难?订阅专栏《今天》的主讲人郝广才说,都不是,是因为当她有想法的时候,身边的大人在帮她。就是因为这个故事,郝广才才决定把每天真实发生的故事写下来,他要告诉家长,有他们的帮助,孩子可以积极乐观、不怕困难,甚至改变世界。所以,才有了《今天》这本书和《今天》这个专栏,每天讲一个当天发生的真实故事。
而无论是对于孩子还是成年人来说,相对于讲道理,讲故事的影响更深远。万维钢在专栏《精英日课》里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他讲过一本书叫《像TED一样讲话:世界顶级大脑的九个演讲秘密》,这本书的作者加洛引用了一项研究,让一个人讲故事,几个人听故事。故事进行的同时,研究者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扫描讲故事的人和听故事的人的大脑。研究者发现,故事开始之后,听众的大脑,就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讲故事那个人的大脑的镜像。我动感情,你也跟着我动感情。我怎么想,你也跟着我怎么想。
也就是说,讲故事是传播思想非常有效的方式,你也许不记得对方讲的道理,但是精彩的故事你一定会记得。而万维钢本人也表示,多年之后翻出了这本书,已经不记得这本书讲了什么道理,但是还记得演讲中讲的故事。这就是故事的力量。
但是,同样是讲故事,讲真实的故事和讲《三只小猪》之类的寓言故事,效果也不一样,真实的故事才能让孩子最大程度的感同身受,而体验,才是最好的学习。
再给你讲一个真实的故事。1968年4月4日,美国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遇刺身亡,这件事撼动了美国,但是,三年级的小朋友并不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有一位老师为了让孩子们明白种族歧视的意义,就想了一个办法。她告诉学生,蓝眼珠的人比较优秀,要坐在教室前面;而褐眼珠的人天生比较差,只能坐在教室后排。为了区分两种学生,褐眼珠的学生还必须要戴一条围巾,免得搞错。这样一来,老师就发现,两组学生不在一起玩了。蓝眼珠的学生看褐眼珠的学生都带着一种看不起的眼光。隔天,她宣布,昨天老师搞错了,褐眼珠的人才是比较优秀的,要颠倒过来。结果,褐眼珠的学生就把围巾扯下来,丢到蓝眼珠学生的头上,高兴得要命。蓝眼珠的学生这下坠入了地狱,很多孩子都哭出来。后来,老师告诉大家,蓝眼珠和褐眼珠没差别,这只是一个实验,目的就是让他们了解什么是种族歧视,以及歧视如何造成仇恨的。十五年后,美国公共电视访问了当年的这些小朋友,直到当时,他们都还清楚地记得那两天的种族实验课带给他们的震撼和启示。这个故事同样来自郝广才的专栏《今天》。
最后,借用万维钢在专栏里面说的一句话:我敢打赌再过几年你会忘记这条知识新闻说的道理,但是你会记得“一个七岁小孩救了上百万非洲小孩”还有“蓝眼珠和褐眼珠”的故事。这就是故事的力量。
本文源自:“得到”订阅专栏《今天》(五岁的蚊帐大使,体验是最好的学习),“得到”订阅专栏《精英日课》(什么故事最好使?)
音频稿:陈轶男
讲述:杰克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