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条音频跟你说一说,企业管理者要适应临时组织的新常态。
前一段时间,美联航逐客事件引发了“血案”,备受全球热议,在舆论风暴之下,美联航股价大跌,市值迅速蒸发。针对这次事件,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将其作为案例,从组织行为的角度,进行了深度分析。其中,鲍勇剑教授说,美联航事件的根源,是员工缺乏临场应变能力的结果,它“罪”在高层的策略缺失。下面,我们听听他具体是怎么说的。
首先,鲍勇剑教授说,现代的组织运营模式,就像是布满漏洞的瑞士奶酪,企业在大大小小的商业活动当中,随时都可能发生临时事件,它没有时间规律,具有偶发性和高度的不确定性,应对团队也大多是临时组建的,成员的来源、组合、扮演的角色都不固定。所以,企业想要避免事故的发生,减少危机的出现,就需要具备“临场应变能力”,适应这种越来越常态化的“临时性”事件。
这次的美联航“血案”,就是一起“临时组织”现象:航空公司利用大数据分析,在挑选出乘客之后,按照预定的管理政策,对乘客进行了驱逐任务,最后发展成暴力事件。美联航的做法,是典型的传统组织运营模式,员工就像瑞士钟表,严格执行公司的策略和政策,一丝不苟的运行,把活生生的商业场景,变成了冷冰冰的数字,这就让企业付出了惨重代价。
鲍勇剑教授说,类似美联航这样的“临时性”事件,在医院、救火现场、工业事故现场经常出现,管理者们大多是用奖励,或者赔偿的方式进行解决,目的是做一些情感上的安慰,但做事后管理总结的却很少。多年前,本尼斯用“临时系统”,伦丁用“临时组织”理论,概括了这些管理新现象,但直到近年才被重视。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一是人们觉得,临时事件都是偶然发生的,而日常管理的重点,是维持组织的正常运转,关注临时事件没有必要;二是临时事件具有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时候,命令也是不确定的,本身就没有统一的应对方法;三是不理解临场应变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演变成组织能力的。
鲍勇剑教授说,临场应变,源于现场舞台艺术的即席发挥,与电影相比,舞台表演每场都是现场生产,存在大量影响因素,所以每场的表演效果,都会有不同之处,演员灵光乍现的场景,更是可遇而不可求,所以令人如痴如醉。这种情况,引发了管理者们的关注,因为舞台现场的表演艺术,与现代管理很像,主要有几个显著的特征:一是现场会偶发不确定事件;二是都需要马上解决,任务紧迫;三是决策与执行同时发生,无法按部就班;四是事件的旁观者也有可能成为参与者;五是现场的解决方案,下一次可能就不适用了。这些在舞台表演上,称为“即兴发挥”,在组织管理者的眼中,就是“临场应变”。
关于“临场应变”,鲍勇剑教授举了一个经典的例子:那是在1970年的时候,“阿波罗13号”火箭载着宇航员,准备前往月球。但是就在靠近月球的时候,登月舱的动力系统却突然出现故障,失去了动力,而且氧气罐也出现破裂,不仅登月是不可能的,连宇航员能否活下来都是问题。但就在这种情况之下,三名训练有素的宇航员,与地面人员展开全面协作,只用胶布这些简单的材料,却在寒冷、缺氧和动力丢失的情况下,最终安全回到了地球。这次事件,发生在未知环境,偶然发生,面对危机,宇航员与地面人员迅速组成了“临时组织”,在充满各种不确定性,以及缺乏足够经验的情况下,边想边做,边做边想,最终传奇性地化解了危机。可以说,这次事件,体现了人类最大限度的临场应变能力。
鲍勇剑教授说,二十一世纪的组织,都是临时组织,没有例外。同时,现在的企业管理者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临场应变能力。
以上内容,就是鲍勇剑教授从组织行为角度,对美联航事件进行的深度分析,供你参考。
本文源自:公众号“复旦管院”(教授圆桌谈:美联航事件给我们的管理启示)
音频稿:梁志一
讲述:顾一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