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音频给你说一说商业是如何通过争夺注意力来延续的。
最近有本新书叫《注意力商人》,英文版的,目前还没有中文版,作者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法学院教授吴修铭。书中说,争夺注意力是一切商业活动最底层的逻辑,只有理解了商家是怎么争夺注意力的,你才能抓住现代商业竞争的本质。“得到”的订阅专栏《精英日课》和“每天听本书”栏目都解读了这本书,下面给你说一说。
这本书主要讲了三件事儿:第一,媚俗是争夺注意力的起点,媒体打一出生就很媚俗;第二,为了掌控注意力,媒体、广告主和观众陷入三方博弈;第三,互联网兴起之后,注意力争夺战升级,我们进入了最坏的时代。
先说第一件事。作者认为,注意力争夺的起点是媚俗,而媒体打一出生就带着这种媚俗。书中介绍了一个人叫本杰明·戴,当时的报纸都卖6美分,他创办的《纽约太阳报》却只卖1美分,因为他根本就没打算赚读者的钱,他要靠低价把发行量做上去,然后靠广告赚钱。要知道,当时还没有广告的概念,报纸上的广告和新闻是没有明显区分的,但是他先用免费培养市场,主动在报纸上免费发商家的广告,等这些商家尝到甜头了,再去找他们要钱。结果非常成功,1年之内就成了纽约市最大的报纸。
先吸引注意力,再把注意力转卖给商家,有点像我们现在所熟悉的互联网思维中的流量思维。从这个角度看,本杰明·戴可以说是互联网思维的祖师爷了。书里说,人的注意力有两个特点:一,你任何时候都在花费注意力,不用在这里就用在那里,这对商家来说是巨大的机会;但还有第二点,就是人的大脑还非常善于忽略信息,越常见越容易忽略。也就是说如果你仅仅拿信息轰炸读者,那是无效的。
那么,为了吸引大众的注意力,媒体、广告主和观众的博弈就开始了。先是广告商完全主导电视和观众。当时人们把看电视当做宗教仪式一般的存在,观众的注意力就像绵羊一样被广告商宰割。比如有一个完全被骆驼牌香烟主导的新闻“骆驼新闻”,就规定不能出现其他品牌香烟,更不能出现禁烟的标志。再往后发展,媒体渐渐掌握了主动权。比如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和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之间的博弈:CBS推出独立的好新闻,获得很高的收视率,NBC就推出电视剧,每集收视率达到70%。紧接着CBS又接招推出脱口秀,获得收视率巅峰82.6%,这两个纪录至今都是无人能破。电视节目越来越厉害,电视台的议价权就越来越大。
但是后来,观众觉醒了,先是受不了大量广告的观众开始反击,遥控器就应运而生,后来又有观众发现了知识问答真人秀比赛作假,选手的答案是提前背下来的,就更加愤怒了。所以,广告不得不越来越精彩,各种专业电视台也开始百花齐放,比如MTV、迪士尼和福克斯新闻台等等。
最后,就是互联网时代了。作者说,互联网兴起之后,注意力争夺战升级,我们进入了最坏的时代。
我们发现,学传统媒体、中心化的新闻不赚钱;发扬互联网特点、去中心化的博客不赚钱,聊天室吸引人可是不赚钱,低俗内容更吸引人可还是不赚钱。原先的时候,注意力商人从来不在乎挣钱的姿势,可是在互联网上,他们就算跪下,都挣不到钱。
但是我们看到,依然有挣钱的公司。比如Google的首页只有一个搜索框,没有任何广告。在很多时候搜索结果里也没广告。只有当某个广告正好和你的搜索关键词相匹配,Google才会显示它。只有当你点击了这条广告,Google才会向商家收钱。这种做广告的方法不但作风正派,而且效率奇高。在Google之后,Facebook也挣到了钱,Facebook允许各个品牌付费进驻,每个品牌有自己的Facebook主页。网民会给喜欢的品牌点赞,这样一来,品牌马上就能识别出他们的忠诚用户,然后愉快地对这些用户投放广告。
于是,纵观全书注意力商人的历史,有一个规律非常明显:技术进步推动文化变革。每次出现新的技术,注意力商人就要探索新的开采注意力的手段。对报纸和电视,注意力商人都是很快就找到了盈利的方法;而对互联网,注意力商人探索了很多年。这大概是因为所谓“互联网”其实是个多种不同技术的综合体,得等到各项技术都成熟了,才能让男女老少都把注意力花在网上。
以上就是各个时代下商人的注意力争夺,希望对你认识商业的本质能有所帮助。
本文源自:“每天听本书”《注意力商人》
音频稿:陈轶男
讲述: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