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挑细淘,得到头条。我是李南南。
今天,我将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第一个是,2024年巴黎奥运会正式开幕。第二个是,为应对生育率下降,日本政府推出官方相亲软件。
先来看今天的第一条。再过20多个小时,2024年的巴黎奥运会,就要拉开大幕。有人说体育比赛,就像现代人的篝火。全世界的人们,都会放下手上的事情围聚在这个篝火旁。同时,这届奥运会,也是少有的,既奢侈又节俭的一届。
说它奢侈,是因为今年奥运会的赞助商里,奢侈品牌特别多。就连今年奥运奖牌的设计,也由奢侈品公司的设计师操刀。说它节俭,是因为今年是第一届,运动员宿舍不加装空调的奥运会。运动员宿舍采取了一种叫自然地温制冷系统的技术,能让室内比室外低上6摄氏度。但是据说中国体育代表团入驻的那栋楼,正好是有中央空调的。
好,闲话少叙,咱们进入正题。夏季奥运会举办了33届,几乎每个国家的运动员都在拼尽全力。这也让奥运会,成了一个检验方法的试炼场。也就是,那些号称能让队伍获胜的方法,哪些是真管用,哪些只是误解,都能在奥运会上获得一个答案。
今天我们就说说,那些跟比赛有关的说法,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以及这些方法对普通人有什么用。
我们主要说三个问题。
第一,主场优势,是否真实存在?答案是,存在。一个队伍到了自己的主场,确实能提高胜率。这里面有气势的因素,有信心的因素,还有场馆的因素。之前还有人写过一本书,叫《粉红牢房效应》,说你要是在比赛的时候,把对手的休息室刷成可爱的粉红色,对手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丧失斗志,变得软绵绵的,而主场队伍就可以利用这点。
但是,在这些主场优势里,有一个有点让人意外。这就是,裁判。之前有位行为经济学家,叫莫斯科维茨,他统计了大量的体育比赛。结果发现,裁判在比赛中,经常会做出对主队有利的决定。
比如,在北美的冰球联赛上,每场比赛平均下来,主队要比客队多1个左右的罚球机会。再比如,在美国的职业橄榄球大联盟赛场,主队平均每场受到的处罚,要比客队少半次。
乍一看,这好像是裁判有意偏袒主队。但是,研究人员琢磨了好久,才发现裁判之所以做出这些决定,主要是因为,他们受到了观众的感染。在体育赛场上,裁判的精神高度紧张。而此时此刻,他的耳边又都是支持主队的,山呼海啸一般的加油声。裁判身在其中,很难不受这个影响。这就好比足球比赛,平时再内向的人,到了现场也会忍不住喊两句。
为了佐证这个研究,研究人员还做了个对比。发现假如现场比赛时观众少,那么对主队有利的判罚,也会相应变少。
换句话说,主场优势,关键不在于场地,而在于现场的人。尽管现在随着回放技术成熟,体育比赛中裁判的主观波动,已经被渐渐抹平。但是,回到日常场合,我们或许可以用好这个主场优势。比如参加比赛,现场有亲友团没准真能有用。
第二,热手效应,是否真实存在?也就是,在球场上,假如一个球员连续得分,他的状态会不会越来越好?
答案是,热手效应这个事,并不普遍存在,关键在得分人。一个运动员表现是否好,关键在于他能承受多大的成就。
首先,当一个运动员得分的时候,他肯定会产生自信。这会让他的状态变好。其次,当得分太多时,这个自信就会渐渐变成包袱。他会开始害怕失去刚积累下来的成绩,状态就有可能下滑。最后,基于前面这个过程,一个运动员的状态能否持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能背负多大的成就。说白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心越大,分数就越是动力。心越小,分数就越是压力。格局这个东西,是真实存在的。
跟热手效应相对应的,还有一个词,叫冰镇效应。比如,在比赛对自己队伍不利的情况下,要求技术性暂停。好像一暂停,就能打断对手的状态。但是,根据研究人员的观察,这个冰镇效应,也不存在。就拿罚球来说,不管你在对方罚球前是否叫暂停,他罚球命中的概率几乎都一样。
换句话说,短期看,运动员的状态有好有坏。但长期看,他最终的成绩,一定会达到一个跟他实际能力匹配的水平。实力跟运气,这两个因素,其实是彼此制衡的。运气会造成短期波动,而这个短期波动,又会被实力这个长期因素抹平。
第三,体育比赛,能促进友谊,使人团结。这个结论毫无疑问,确定是真的。
之前有经济学家考察过非洲的部落。要知道,很多部落的原住民是没什么国家概念的,他们只认部落。怎么办?当时有人想了个办法,办比赛。以国家为单位比赛。结果发现,开始比赛之后,部落原住民的国家认同,突然提升了很多。
再比如,刘慈欣在2003年写过一个短篇科幻,叫《光荣与梦想》。因为名字跟其他书重复,就导致有点被埋没。这个故事说的是,有两个国家打仗,一个国家很强,一个国家很弱。假如打起来,弱国一定会生灵涂炭。因此,联合国就想了个办法,举办一场只有两个国家的奥运会。用比赛代替战争,谁拿的金牌多,就算谁赢。
可以想象,最后弱国还是输了。按照约定,弱国要被强国接管。但让人意外的是,在输掉比赛之后,弱国国内的老百姓,居然团结起来对抗强国。要知道,这个国家之前可是一盘散沙,根本组织不起来。但经历过这场比赛之后,他们的共同体意识被点燃了。
刘慈欣的几个短篇小说合集都收录了这个故事。咱们得到就有电子书,搜索刘慈欣《光荣与梦想》就能找到。书里的描写要比我说的震撼得多,推荐你看看。
好,关于体育比赛的研究,咱们先说到这。最后,借用顾拜旦的一句话,好多人把这句话理解成,重在参与。但事实上,顾拜旦的原话是,生活中重要的不是凯旋而是奋斗,其精髓不是为了获胜,而是使人类变得更勇敢,更健壮,更谨慎和更落落大方。
再来看今天的第二条。前段时间,日本东京政府推出了一款应用软件,叫做“东京二人故事”(Tokyo Futari Story)。没错,就是一款相亲软件。
这款软件的目的,是提高结婚率和生育率。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在6月初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日本的总和生育率是1.20,已经连续第八年下滑。与此同时,2023年日本的结婚数首次跌破50万对,创下50年以来的最低历史记录。
回到这款软件,跟市面上的其他软件比,它的注册流程更严格。除了证件、照片、学历、身高这些常规的信息之外,还需要提供收入证明和确认关系状态的官方文件。注册后需要参加政府组织的面试,同时需要签署承诺书,保证自己是很严肃地在寻找婚姻伴侣。
关于这个软件,还有一个小插曲,马斯克还在X上发表评论支持东京政府的做法,他的原话是,假如不采取这种相对激进的措施,将来日本这个国家可能会彻底消失。
回到最根本的问题,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日本人选择终身不婚呢?除了社会观念的变化、经济压力等因素之外,还有一个很让人意外的答案是,为了保留自己的姓氏。
没错,一部分日本的年轻人即便有伴侣,也拒绝领证。原因就是,日本《民法》第750条明确规定,夫妻双方在完成婚姻登记后必须采用同一个姓氏。目前,日本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有明确法律规定夫妻必须同姓的国家。
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这就是日本《民法》只是要求夫妻同姓,理论上来说,使用夫妻双方任意一方的姓氏都可以。但是,从这项法规实施以来,日本人普遍都改为夫姓。根据日本官方的最新统计,新婚夫妇中95%以上都是妻子遵从传统改成夫姓。
这个事儿日积月累也产生了很多意外的结果。最近《三联生活周刊》发布了一篇文章,说的就是这个问题。
比如,按照目前的趋势,大约500年以后,所有的日本人都将姓“佐藤”。
就在今年3月底,日本东北大学老龄化经济社会研究中心的教授吉田浩专门做了一项研究,结果发现,再过500多年,日本所有人的姓氏都会变成“佐藤”。
首先,吉田浩教授采集了当前日本姓氏的数据,结果发现从2022年到2023年,姓佐藤的公民比例上升了1.0083倍。其次,吉田浩教授根据目前的增速预测,在2446年,有50%左右的日本人将姓佐藤,而到2531年,所有人都将姓佐藤。在接受采访时吉田教授还说,假如每个人都变成“佐藤”,我们可能不得不直呼其名或者用数字来称呼。
再比如,婚后姓氏的变化,增加了日本女性在职场关系上的负担。过去几年,日本职场女性劳动参与率一直在提升。根据“国金证券”今年3月发布的报告,2022年,日本女性的劳动参与率是74%。但很多在职场的日本女性,一旦结婚,就要抛弃原来的姓氏。这就导致身边的同事、朋友还要重新熟悉她们新的姓氏,这就在人际关系上增加了一重负担。
再比如,给孩子取名这件事,很多日本的家长就倾向于给孩子取一个中性一点的名字。去年年底,日本倍乐生公司公布了2023年1月到9月出生的婴儿名字,发现日本家长普遍不使用“太”“子”等让人联想到性别的汉字,而是选择更中性的名字。背后的原因就是,这样以后孩子无论改成谁的姓氏,名字都能更自然一些。
《蜡笔小新》中,妹妹小葵刚出生,父母就在谈论她未来需要改姓的事。因为这关系到要怎么给这个女孩取一个尽量适合绝大多数姓氏的名字。小新爸爸说,假如是男孩子,就可以结合自家的姓氏,用名字组合出好听的读音和寓意,但女孩子会改姓,改姓之后,名字的意义可能就全变了,需要慎重。
针对这个现象,日本社会也在寻找解决方案。比如,最近几年,日本政府允许身份证件上备注旧姓。再比如,在日本职场中,用婚前的旧姓称呼同事已经成为一种主流。今年6月中旬,日本经团联也发表声明,敦促日本政府尽快实施“选择性夫妇别姓制度”。根据日本NHK电视台的调查结果,截止到今年5月,日本全年龄段内赞成保留各自姓氏的人数已经占到了62% ,70岁以下人群的赞成率超过了70%。
好,关于日本的姓氏危机,咱们先说到这。从这个角度看,社会网络就像一个放大器。很多看似很小的事情,一旦进入社会网络,它的结果就可能会被无限放大,超过人们的想象。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说了两个话题。
第一,体育比赛中的运气是否真实存在?运气与实力,是一组彼此制衡的因素。短期看,运气确实会让人的状态发生波动。但长期看,一个队伍的成就,早晚会达到跟真实实力匹配的程度。
第二,日本的姓氏危机是怎么发生的?本来,佐藤就是日本第一大姓氏。而这个趋势又被社会网络进一步放大,成为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社会网络就像一个放大器,能产生很多意外的结果。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头条》,下周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