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得到头条》,我是徐玲。
今天我们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一是网络热议“‘00后’整顿职场”,二是企业服务赛道融资持续火热。
来看今天的第一条。最近几个月,随着第一波“00后”大学毕业生踏入职场,关于“‘00后’整顿职场”的话题持续发酵。在社交媒体上,“00后”被塑造成典型的“职场反抗者”形象,据说他们怼天怼地怼老板,一言不合就走人。网上各种段子满天飞。
比如,“‘70后’请假是因为父母不舒服,‘80后’请假是因为孩子不舒服,‘90后’请假是因为自己不舒服,‘00后’请假是因为看你不舒服。”还有,“‘80后’在加班对领导唯唯诺诺,‘90后’在摸鱼装模作样,只有‘00后’在重拳出击,工作一年仲裁4家公司,告倒闭两家。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这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职场反抗者”形象,到底是“00后”的普遍特质,还是被媒体炒作出来的刻板印象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去读了最新一期的《详谈》,这期的访谈对象不是什么大企业家,而是四名普通的“00后”。此外,这期《详谈》还和年轻人的社交平台Soul合作,对几千名Soul用户做了问卷调查。总共收回有效问卷4550份,其中来自2022年本科应届生,也就是刚刚踏入职场的这波“00后”的有效问卷数量是455份。
可以说,访谈和调查问卷的结果,大大刷新了我对“00后”的认知。
比如,“00后”怎么看“996工作制”?在网络传说中,“00后”坚决反抗“996”,领导说“6点开个会”,“00后”就直接问“有加班费吗”;如果领导说“是重要的事”,“00后”还会反问领导“为什么不早点说”,甚至搬出劳动法。
而根据《详谈》对“00后”的问卷调查,有超过一半的人认为,“可以接受,如果薪资待遇足够好的话可以理解”;有三成的人认为,“虽然很难接受,但找不到好的工作会忍一段时间”;只有16%的人表示“完全接受不了,会主动辞职”。也就是说,大部分“00后”对996的态度是:只要钱给够,愿意为五斗米折腰。
调查问卷里的另一个问题也可侧面印证这一点:“00后”认为,找工作最重要的因素是“赚钱更多”,排第二位的是“跟自己兴趣爱好相关”,“时间自由”只能排在第三位。
在访谈中,有一位来自北大的“00后”直接表示,并不觉得996会很累,他们在大三、大四的时候,既要上课又要实习,过的是187的生活,也就是凌晨1点睡觉、早上8点起床、每周7天不休息。更何况,现在很多互联网大厂都改成了995,他认为这个工作节奏“太舒适了”。访谈的另一位“00后”则表示,接不接受996得看工作内容,“我对于感兴趣的东西就会很投入,之前剪视频能剪到凌晨三四点,也不会觉得困、觉得累。”
你看,大多数“00后”并不是我们想象的“职场反抗者”,他们对工作是更实用主义的。
再来看,“00后”怎么看待自己的生活状态?在访谈中,李翔老师问了每个人这样的问题:怎么看B站拍的宣传片《后浪》?这部片子的主题是向年轻人致敬,片子里说:“我看着你们,满怀羡慕。人类积攒了几千年的财富,所有的知识、见识、智慧和艺术,像是专门为你们准备的礼物;科技繁荣、文化繁茂、城市繁荣,现代文明的成果被层层打开,可以尽情享用;自由学习一门语言、学习一门手艺、欣赏一部电影、去遥远的地方旅行……你们拥有了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权利——选择的权利。”
这样的生活状态如果是真的,谁不羡慕?有意思的是,在访谈中,几个“00后”都表示,虽然当时也跟风在朋友圈转了,但《后浪》并没有真正触动他们。这是“70后”“80后”想象的“00后”的样子,并不是他们的真实生活状态。实际上,他们感受到的压力,并不比前辈们少,甚至危机感更强。
我记得我们读大学那会儿,一直到大三才会认真考虑之后要读研还是要工作,而现在的大学生,很多是从大一开始就着手准备。清华学生会做过一个调研,问学生们第一次听说“保研”这个词是在什么时候。2018年入学的人,高考前知道保研这个词的只有23.8%;而2021年入学的,80%的人高考前就知道了保研。大三的学长会向大一新生们传授经验,“后悔大一的时候没做这个没做那个,导致现在保研的时候遇到了种种问题。”
如果是准备找工作,大三暑假才去实习的话已经晚了,因为大四上学期就要秋招,如果想去大厂,没有两三段比较完整的互联网实习经历,很难应聘成功。如果想去投行,也是一样。在访谈中,一个“00后”说他的室友“从大二开始,当时正好是线上网课,他一边读书,一边做了七份实习,到大三就拿到了中金的offer。”
那么,除了考研、保研、实习、找工作,“00后”会在多大程度上关心更大的问题?世界的,人类的?根据问卷调查,只有14%的人表示“非常感兴趣,会在朋友圈和社交媒体上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大部分人的态度是,还行,会看新闻,但并不会和朋友经常讨论国际大事。“00后”有能力无限连接这个世界,但他们对远方的事情并不那么关心。
最后,我来说一个“00后”让我最吃惊的地方。李翔老师问每个受访者,最近在听什么歌、看什么小说和电视剧?我发现我竟然和他们毫无代沟。他们听周杰伦、陈奕迅的歌,读村上春树的小说,看《雍正王朝》《我爱我家》和《老友记》。你看,“00后”的品味“很古典”。
李翔老师说,做完这期访谈,他并不担心“00后”的自我和叛逆,他担心的反而是,“他们会因为过于聪明,在跟外部世界打交道时过于熟练,过于知道如何投世界所好,而牺牲掉他们的自我。”“上一代人总是习惯于把下一代人想象成自己难以理解的另一个物种,但其实并非如此。”
来看今天的第二条。
最近,投融界研究院发布了《2022年上半年创投市场融资数据报告》。上半年,我国创投市场公开披露的融资有2304起,同比小幅增长3.45%;融资金额为3211亿元,同比下降28.75%。这个数据和我们上周提到的2022年上半年VC/PE报告是一致的,也就是上半年的投融资数量更多,而单个项目的融资金额更少。
从赛道来看,最热门的投资领域是大健康和企业服务,它们分别以482和418起融资排在前两位,形成第一梯队。实际上,最近两年以来,大健康和企业服务就一直霸榜最热门投资赛道,整个创投市场1/3的资金投向了这两个赛道。而外界看来非常火的赛道,比如芯片产业、食品餐饮、智能硬件等,只能挤在第二梯队,它们在今年上半年分别只有100多起融资。
消息就是这样,来看看能学到什么知识。
刚才说了,在一级市场,企业服务赛道持续火热,融资不断;但是,如果看二级市场,也就是已经上市的企业服务软件公司,它们在过去一年的业绩表现并不理想。像金山办公、金蝶等传统企服厂商,市值在一年中跌去了四五成;而像有赞、微盟、声网这些后起之秀,跌得更惨,一年中差不多蒸发了80%的市值。
为什么在一级市场火热的企业服务软件,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并不好呢?你知道,最近20年在中国的创投圈有一个基本投资逻辑,就是把美国市场已经跑通的模式复制到中国来。在美国,企业服务是一个巨大的成熟市场,美国市值最高的20个软件企业中,有14家是toB的企业服务软件公司,包括IBM、Oracle这些大名鼎鼎的公司。
相比来说,中国目前的企业服务市场规模还很小,2021年中国的SaaS市场规模是90亿美元,只有北美市场的1/13。这么看来,中国的企业服务赛道确实大有可为,所以一级市场融资火爆。
但是,当很多创业团队把美国企业服务软件搬到中国来之后,却发现,此路不通。美国的主流企业服务软件是通用型的,比如财务、营销、客户关系、人力资源等等,基本上所有行业、大小公司通用,不需要太多的定制化开发。这背后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美国企业的管理制度发展到今天已经高度成熟,各个公司的内部管理流程大同小异,软件需求也差不多。
而在中国,做过项目的人都知道,客户需求千差万别、一言难尽。这一方面,是中国的很多企业还停留在“人治”的阶段,管理流程也就是“千人千面”。另一方面,我们处于一个“三浪并发”的时代,信息化还没做完,就要上数字化;数字化还没弄明白,就要搞智能化。就像一位业内人士说的,“企业还没有CRM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启动精准营销;还没有数据仓库的时候,就要考虑启动数据中台;还没有ERP的时候,就要考虑启动柔性制造。”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企业服务软件面对大量的、随时变动的定制化需求,没办法形成快速的规模化复制,业绩不如预期,直接拖累了它们在二级市场的股价。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的企业服务软件要跑出来,可能需要走一条和美国同行不同的路。不是去横向切分企业的各个功能部门,比如财务、人力、销售等,而是扎根行业、细分场景,为某个具体职业提供解决方案。比如我们在第220期节目中聊到过的酷家乐,它是为家装设计师提供解决方案;再比如广联达,这是为建筑工程师提供解决方案;还有明源云,这是为房地产营销人员提供解决方案。
看上去,这样细分行业的解决方案,比起通用的财务软件、人力软件等市场更小了,更不容易规模化复制;但是,在中国企业的复杂需求下,只有把颗粒度细分到这样的程度,企业服务软件才有可能封装成产品、形成明确的边界和共识,才不会陷入无穷无尽的定制化开发里面。
这确实有点反常识:在中国的企业服务市场,只有扎根更垂直、更细分的领域,才能实现规模化复制。
来说说咱们得到的事儿。
前不久,我们上线了段颀老师的博弈论研修班,已经有2000多名同学报名。这两天,段老师正在我们公司开启一轮紧张的内部试讲,和主编一起逐字逐句打磨讲稿。主编告诉我,听完段老师的试讲,特有启发。
比如,经常会有人这样抱怨:“我是为了孩子好,我是为了爱人好,我是为了朋友好,他们怎么就不买账呢?我真是一厢情愿。”
真的是对方看不到我们的好吗?段老师说,从博弈论出发,这种“一厢情愿”的本质,是人们只看到了自己的动机,并且顺理成章地用自己的动机替代了他人的动机,帮他定义了什么是“好”,而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揣摩对方的想法,对方当然不会买账了。
就像欧·亨利的小说《麦琪的礼物》中,丈夫为了给妻子买一套梳子,卖掉了自己的金表,而妻子为了给丈夫买一个金表链,卖掉了自己的长发。你看,他们都考虑到了对方的需求,却造成了一个美丽的误会。爱一个人,不仅要想对方之所想,还要想对方是怎么想自己所想的。一个好的博弈者,要学会反复“换位思考”。博弈的本意,最终是人与人的相互理解。
段老师的博弈论研修班正在招生中,你在得到APP首页搜索“博弈”两个字就能看到,推荐你加入。
今天就聊到这儿,《得到头条》,明天见。
附:博弈论研修班报名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