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3|科技前沿:怎么用文字创作一幅画?

这里是《得到头条》,我是徐玲。

今天我们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一是北森AI闪面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二是科学家找到驱蚊新方法。

今天的第一条,是彭天放老师的硬科技报告。

最近,由人力资源管理SaaS平台北森研发的“AI闪面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这是一款AI视频面试工具,关于它的应用场景,北森举了一个例子:“门店快速扩张,一年要新开150家店,店长每天都要花大量时间在邀约和电话沟通上,有的好不容易约来面试,面了3~5分钟,就知道不是想要的人,但还要花时间继续聊。如何减少无价值的初面、释放店长时间?”

这种情况下,就可以用“AI闪面”工具来对候选人进行初步面试,淘汰掉明显不合格的人。据说,这款AI工具是通过对大量面试对话的深度学习来建立算法模型,从胜任力、基本特质、语言技能、工作偏好这四个维度,对面试者进行量化打分,给出是否进入下一轮面试的建议。HR可以把海量的、繁琐的、重复性的初级筛选工作交给AI,把自己的时间腾出来做更重要的事,比如寻找、识别公司的核心人才。

我还注意到,在另一个需要耗费大量工时的领域——平面设计,最近也涌现了一批很不错的AI工具。我们身边到处都是平面设计产品,比如公交车站的广告、图书的插图、包装袋上的图案等等。这些图案通常都是由设计师通过专业设计软件和绘图设备手工完成。一幅作品少则几个小时,多则几个星期。

AI科学家们盯上了这项耗费巨大人力的工作,看看能不能让AI算法,按照用户的需求描述,自动设计一些平面作品。目前,已经有好几家科技巨头,比如美国的Open AI公司、META公司和微软,都发布了自己的AI绘画工具。

这些工具可以只根据一段文字描述,或者一张我们随手画的草图,就创作出乍看上去还不错的作品。彭天放老师作为一个“美术小白”,亲自上手试用了其中的几款创作工具,生成了几张图片,我把它们放在文稿区了,你可以看看。这是一个没有绘画基础的普通人,利用AI工具在一两个小时里可以达到的水平。

你肯定会好奇,这些AI算法是怎么做到的?为什么能够单凭一段话,就创作出细节如此丰富的美术作品呢?

归根结底,这些算法还是利用深度学习的方法。把网络上数以百万计的美术作品和它们的文字描述之间建立了一个神经网络模型。当你向算法输入一段文字的时候,这个算法模型就可以快速找到与你的这段文字相关联的一堆美术作品,再加上AI的一点自由发挥,就能生成这样一幅绘画。

根据彭天放老师的实测体验,目前这些工具可以达到的水平是:对一些比较具体,但又不是过分细节的文字描述,能返回出质量相当不错的作品。比如,“我想要一个印象派风格的花园,其中有小溪、有人、有树”这种需求,就比较容易得到高质量的AI画作。而那种特别具体或者特别抽象的描述,作品呈现的效果就比较差。

不过,这些AI绘画算法已经足以给平面设计行业带来很多改变了。比如,一些细节要求不高、只大致需要一个示意图的场景,直接交给AI就行;再比如,设计师在寻找灵感、创作初稿的阶段,都可以利用这种AI绘画工具,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现在,如果你去知乎、B站上搜索AI绘画,会看到有很多敏锐的美术设计师,已经开始使用这些工具,辅助自己工作了。

那么,随着AI技术的进步,再过几年学美术的学生是不是都要失业了?大规模失业倒不至于,但确实给设计师带来了新的挑战,他们的技能树可能需要调整。比如,综合能力可能比坚守某种风格更重要。越是鲜明的创作风格越容易被AI模仿,未来的设计师需要借助AI工具,成为各个风格都能驾驭的全能选手。再比如,优化能力比熟练程度更重要。设计师不再需要去做重复性的构图工作,而要具备对AI创作的图片进行细节修改的能力,让作品的水平从AI生成的60分迈向90分。

说到这儿,我想起几年前,关于“未来有哪些工作可能被AI取代”,李开复老师提出了一个经典的“五秒钟准则”:一项原本由人从事的工作,如果人可以在5秒钟以内对工作的问题作出决策,那么,这项工作就很可能被AI取代。他认为,翻译、助理、客服、司机等岗位,有90%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不过,刚才聊的AI面试和AI绘图,倒给了我一个新的启发:AI带来的挑战,不是哪些职业会被取代、哪些职业不会被取代的问题;而是在未来,所有职业的初级岗位都会被AI取代,每种职业中的重复性劳动都会交给AI,只有需要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力的高级岗位和专家岗位,才会留给人类。这就倒逼我们每个人都成为“高级人才”和“专家”,发挥出我们作为“人”的最大潜能。从这个意义上说,AI和人类,确实在“协同进化”。

来看今天的第二条。

炎炎盛夏,正是蚊子肆虐的时候。如果不巧你是个“招蚊体质”,特别吸引蚊子来咬的话,真是很麻烦。目前市面上还没有一种100%有效的驱蚊方法,区别只在于你被多叮几口还是少叮几口。

最传统的盘式蚊香和各类电热蚊香,它们的原理差不多,都是通过释放具有杀虫成分的化学物质,把蚊子赶跑。这类灭蚊器的问题在于,药剂少了赶不跑蚊子,药剂多了可能对人体有害。

另外还有一类灭蚊器和灭蚊灯,是采用“诱捕”的方式,通过产生蚊子喜欢的光线、热量、水蒸气和流动的空气,来模拟人体呼吸时发出的二氧化碳的潮湿气息,引诱蚊子靠近并捕获。这确实是一个好思路,不过,蚊子真的是靠我们呼出的二氧化碳来识别人类的吗?

最近,我看了一位年轻科学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赵志磊在一席做的演讲。他们团队花了6年时间来研究这个问题,也就是:蚊子到底是怎么发现我们的?这里先科普一个知识点:世界上大概有3500种蚊子,绝大多数蚊子是“饥不择食”的,也就是逮到什么咬什么。只有不到10种蚊子特别“挑食”,专门叮人类。也正是这类蚊子,传播了疟疾、西尼罗脑炎、登革热等疾病,必须搞清楚它们是怎么发现人类的。

之前科学家们就知道,蚊子是高度近视,它是看不见我们的。蚊子的听觉系统发达,它们靠振动翅膀时发出的嗡嗡嗡的声音来寻找配偶,但并不靠听觉来识别人类。实际上,蚊子是“闻到”我们的。如果你在草原上骑马,那些专门叮人的蚊子会准确无误地落在你的身上而不是马身上,绝不会搞错。

那么问题来了:人体的气味和其他动物的气味相比,到底有啥特别?蚊子是如何感知到这个差别的?这也是赵志磊博士的团队想要搞清楚的问题。

他们要做的第一步,是养一群蚊子来做实验。

他们选择的是埃及伊蚊,也就是俗称的“花蚊子”,他们从野外搜集这种蚊子的卵,然后带回实验室孵化。但是他们马上遇到一个问题:在实验室养小白鼠容易,养蚊子该怎么养?蚊子要繁衍后代,就必须吸血,而埃及伊蚊只喜欢叮人,对动物血液不感冒。

最后,这帮博士实在没办法,只好“以身饲蚊”,据说把一只胳膊放进养蚊笼里面,几百只蚊子只需要十多分钟就能吸饱血,非常高效。他们团队里的一位同事,创下了一天之内喂3000只蚊子的记录,至今无人打破。

好,实验用的蚊子有了,接下来进入第二步,就是搜集人类和各种动物的身体气味。

搜集人体气味的流程是这样的:用一个干净的超大塑料袋,大概2米长,装满干净空气。人脱光了躺进去,在里面待够两个小时再出来,塑料袋的空气里就留下了人体的气味。再让这些空气穿过一种特殊的收集管,气味分子就会被吸附住。

另外,他们还搜集了狗、羊、老鼠、黑猩猩、老虎等50多种动物的气味,和人体气味做对比。他们发现,无论是人体气味还是动物气味,里面都包含了上百种化学分子,而且,里面没有哪种化学分子是人体特有的。人体气味和动物气味的区别,只在于每种化学物质的具体含量不同。人体气味中的某些化学物质比其他动物高得多,比如“癸醛”和“甲基庚烯酮”。不过到这儿还不能确定,究竟是不是这几种化学物质吸引了蚊子。

接下来第三步,这部分的科技含量就很高了,他们需要找到蚊子大脑嗅觉神经中的具体哪个部分,识别出了人体气味。办法是,通过基因编辑,得到大脑会发出荧光的转基因蚊子。当这种蚊子某个脑区的神经细胞被激活的时候,这部分区域的荧光会加强。这样,研究人员就可以给同一只蚊子依次闻不同的气味,比如8个人和5种动物的气味,看看分别是哪个具体的脑区被激活了。

结果他们发现,蚊子大脑中有一个特殊的嗅小球,只被人体气味激活,而对其他动物没有反应,这就是蚊子识别人类的关键部位了。进一步的实验发现,这个特殊的嗅小球,就是专门探测“癸醛”这种化学物质的。

到这儿,算是破案了,那些专门叮人的蚊子,就是通过人体散发的“癸醛”来找到我们的。新的驱蚊办法也就呼之欲出了:一是,利用“癸醛”来模拟人体气味,精准诱捕蚊子,目前赵志磊博士的团队已经申请了专利,可能马上就会实现商业化。二是,可以研发一种化合物,专门抑制蚊子大脑中那个特殊的嗅小球。我们在身上喷上这种化合物之后,蚊子就再也闻不到我们了,等于我们在蚊子面前“隐形”了。

赵志磊博士说,从“饥不择食”到“专门叮人”,蚊子进化了一万年。人类和蚊子的斗智斗勇,还远没有结束。

来说说咱们得到的事儿。

贾宁老师的《从财报看透企业价值研修班》第2期正在招生中。贾宁老师是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博士生导师,同时,她还在清华EMBA给几千位高管讲课。贾宁老师跟我分享了她在清华做EMBA面试考官的经历。

她说,看EMBA申请人履历的时候,考官不仅会关注申请人现在在哪一家公司、哪一个岗位,还会特别关注他以往在什么样的公司工作过。如果他工作过的公司,恰巧是一家有问题的公司,考官就会格外注意一下。倒不是说每一家公司出问题,一定跟申请人有直接关系,而是说,考官会认为,如果申请人去了这家公司,这家公司又很快出了问题,那至少说明,这个申请人选择公司的判断力不足,对他的评价会打折扣。

所以说,不管你是经营者、管理者还是求职者,选择企业的眼光都非常重要。当你准备去一家企业时,应该先对这家公司把把脉,了解这是不是一家靠谱的企业,是不是可持续经营的企业。怎么看?从财报中找答案就是一个好方法。

贾宁老师的《从财报看透企业价值研修班》,带你从复杂的财报理出关键信息,摸清一家公司的脉搏,帮你规避风险、发现机会。再过两天招生就结束了,你可以抓紧报名,报名链接我放在文稿里了。

好,今天就聊到这儿,《得到头条》,下周见。

附:《从财报看透企业价值研修班》报名链接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