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曾经担任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是中国最知名的经济学家之一。从世界银行卸任之后,林毅夫回到中国,担任国务院参事和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务。
新结构经济学是林毅夫提出的经济学理论。他根据自己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观察,以及在世界银行期间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了解,提出新结构经济学的概念。这个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需要根据这个国家自身具备的要素资源结构的变化,来进行调整和布局,而不能盲目去照搬模仿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
林毅夫的理论主张政府在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中要扮演重要角色。也因为如此,林毅夫和另一位知名经济学家张维迎在2016年就政府产业政策的利弊进行了激烈辩论,并在当时轰动一时,引发了几乎整个中国经济学圈的参与。第一季李翔商业内参也曾介绍过他们的辩论。
8月11日,林毅夫做客国务院参事室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和新华网主办的参事讲堂时,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角度,把中国目前的产业分为五类,分别介绍了这五类产业该如何进一步发展,以及政府在其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即使你不赞同林毅夫的一些观点,他的这种划分,也能让你清晰的认识一下中国的各个产业现状。
第一类是追赶型产业。林毅夫说,2016年中国的人均GDP同美国、德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相差还很多。尽管它们有的产业中国也有,但收入水平比中国高,原因是这些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水平更高、技术水平和产品附加值更高。
如何把这些产业的水准提升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呢?林毅夫说,有四种方式。一是并购。通过并购先进公司,引入技术,再嫁接到中国公司的产品上,从而提升产品质量和产品价格。二是到拥有先进技术的国家去设立研发中心,吸引当地的工程技术人员来为公司工作,研发新技术。三是吸引外资到中国设厂生产。四是自主研发。
第二类是领先型产业,也就是中国现在已经在国际上领先的产业。这些产业的公司要做的是,通过研发新产品和技术来继续保持优势。
林毅夫说,企业的研发是建立在基础学科研究的基础上的。但由于基础学科研究通常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出现,而且会变成公共知识,所以公司做基础科研的积极性并不高。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政府来支持基础科研。
第三类是转阵型产业。林毅夫说,这是从军队里学来的一个词,就是我们应该转变阵地了。应该转变阵地的产业是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过去中国因为工资水平低而享有优势,现在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这个优势正在丧失。
这个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一是有能力的企业向价值链中较高的部分转移,比如经营品牌、产品设计、产品研发、质量管理等。二是把工厂转移到工资水平较低的地方,比如中国的西部,或者海外其他低收入国家。林毅夫说:“尤其现在建设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均GDP在我们的50%以下,有的只有我们的10%,如果能够抓住这个窗口机遇期,也可以实现腾飞。”
第四类是弯道超车型产业。这类指的是中国和发达国家在一个起点上,可以直接竞争、甚至超越的产业。
林毅夫说:“从上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移动通讯、互联网等新技术出现,涌现了一些产品和技术研发周期特别短、以人力资本投入为主、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需要相对少的产业。”这些产业就是中国跟发达国家在同一起点上的产业。
在人力资本方面,由于中国教育的快速发展,中国跟发达国家已经没有多少差距。而且, 在以技术为主的新业态,中国甚至还有比较优势。“因为我们人多,所以天才就多,在技术发展上只要有一个突破,全社会都突破了。其次,我们的国内市场大。新产品、新业态,只要研发出来,很快在国内可以形成规模经济。第三,在硬件上,中国的产业在世界上部类最齐全、配套能力最强。所以只要有个想法,在国内马上可以形成产品。像共享单车,这个想法一出,马上在国内会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这在国外是不太可能的。”
这个产业也是创业公司密集的产业,需要政府提供的支持是:提供一个宽松的创业环境,减少创业的关卡。
第五类产业是战略型产业,研发周期很长,需要更高的人力资本,金融和物资资本的投入非常大,但中国仍然应该做。
这类产业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战略型行业,它的技术和产品对未来中国的国计民生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比如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空间海洋技术等。第二种是跟国防安全相关的产业,比如战斗机、航母、大飞机等。第一种可能还有民营企业来做的空间,第二种资本投入非常大、研发周期非常长,民营资本通常没有办法承担,这种情况下,“对于这些产业的扶持,就应该跟发达国家学习,由财政上直接拨款来支持研发。”
以上就是经济学家林毅夫对中国当前五类产业的划分,以及进一步发展的建议,希望能对你了解中国经济有所启发。
| 周一到周日,每天零点更新,全年无间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