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一个作家的教育观

作家刘震云曾获得过茅盾文学奖,代表作包括《一地鸡毛》、《一句顶一万句》、《我不是潘金莲》等。导演冯小刚曾把他的作品拍成电影《一九四二》、《我不是潘金莲》等。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刘震云谈到他的作家之路,以及他对教育的观点。

可能会让人感到意外,数学对于他成为作家有很大的帮助。一个帮助是,“数学特别讲究严密,算了三页纸,小数点点错,那就全错了。写作的话,一字一句都要写得特别准确,细致和严密是非常重要的。”另一个帮助是,数学在他1978年高考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当时满分100他考了80多分,“别人都是社会上颠沛流离过来的,能考十分八分就不错了”。正是在北大中文系他开始写作。

刘震云曾有过一段被编辑退稿的时光。后来回想起来,他说,退稿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你确实写得不好;还有一种是你写的不是别人认识的那个好,比如后来大家都夸的小说《一地鸡毛》,一开始别人就说不好。刘震云说:“退稿的时候,你唯一面临的形势,就是周边没有一个说你能成功的人,那你自己还要不要继续写下去?它是一条道路,我没有别的道路可走,所以得坚持写。别人有别的道路,像北大那些人,当大官的特别多,成为大商人的也特别多,身价几百亿、上千亿的也都有。但这些我都不会干,所以就在写作这条路上坚持下来了。”

刘震云希望到一个贫困山区给一二年级的学生讲一堂语文课。他的观点是,“中国教育如果有问题,就是在课堂上只准老师说话,不准学生说话。发达国家的课堂是老师说,学生也说,形成一种讨论的气氛。其实春秋战国时是这么办的,你读一下《论语》就知道了,孔子说一段,学生说一段。”而农村的孩子相比城市的孩子会更羞涩,对老师的挑战就是让他们也开口说话,共同讨论一篇有趣的课文。刘震云说:“我有信心把它讲好,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小时候就是下面坐着的,最前排那个学不会字的学生。”

|周一到周日,每天零点更新,全年无间断|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