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全球化遭遇了很大的困局。《经济学人》和一家互联网全球民调机构在2016年底做过一个调查,在美国、法国和英国,反对全球化的人超过了一半,其中不仅有丢掉工作的蓝领工人,以及像特朗普这样比较极端的人,甚至还包括了很多精英阶层的人士。全球化究竟遇到了什么问题?得到订阅专栏“硅谷来信”的主理人吴军在斯坦福大学旁听了迈克尔·斯宾塞(Michael Spence)教授关于全球化困局的讲座,并且在专栏里介绍了这次讲座的主要内容。
斯宾塞教授是斯坦福商学院名义院长,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宾塞出生于马来西亚,在英国接受的本科教育,在美国从事研究。他说自己就是一个全球化的受益者。
首先,斯宾塞教授简要地回顾了全球化的起源,一共有三点。
一是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二战后,资本、商品、服务和劳动力在全球的自由流动的本能需求。全球化不是像一般人想的那样,大家互相进行交易,互利互惠。如果是这样,国与国之间的贸易逆差就不会存在了。之所以会有贸易逆差,就是因为资本、商品、服务和劳动力在全球的自由流动的本能,这种动力比国家意志还强。
二是技术和数据(信息)本能的传播。过去发明技术的人,只希望自己用,这样他就能获利。但今天,发明者希望全世界都用,这样全世界都要向他交知识产权费。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全球化。
三是人员的自由流动的需求。一般人们关注全球化的时候,大多数集中在商业上,但是其实人员的自由流动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比如,很多国家之间互免签证,特别是像欧洲大部分国家之间开放边界,这种开发带来了很多便利。
其次,斯宾塞教授介绍了全球化的现状,也可以概括成三点。
第一,欧洲一体化以及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这是二战后全球化的主要成果。这让全球经济能够稳定的增长,以及不少国家摆脱了贫困。这是好的一面。
第二,发达国家为了吸引发展中国家加入到全球化,允许发展中国家在一段时间里保护自己弱小的产业,这其实是发达国家需要为全球化支付的成本。按照协定,发展中国家会逐渐开放相应的市场。但是,这件事从来没发生过,也就是说,一些发达的经济体在国家层面的付出,从来没有获得预想的回报,这是现实,也是矛盾的一面。
第三,全球化造成了发达国家内部中产阶级的消失,两极开始分化。一方面,全球化让发达国家内部产业发生巨变,比如美国失去了几百万个制造业的工作。而且由于发展中国家廉价商品的进入,通货膨胀率非常低,所以低收入人群的工资几乎没有提高。另一方面,由于资本、信息和技术可以从全球赚钱,华尔街、硅谷等地的从业人员收入剧增。这一点可以说是全球化带来的负面结果。今天欧美很多人反对全球化,也是由于这些原因。
那全球化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斯宾塞教授认为,问题之一,是欧美很多国家的人开始反对全球化,主要原因是全球化带来的社会问题让大家措手不及。另外,自由流动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人员的自由流动本来是件好事,结果发生了中东的难民问题,欧美国家对此毫无准备,而且开放的边界很难重新关闭。再比如,知识和数据自由流动带来了知识产权的问题,由于各国保护知识产权的水准相差很大,全球化信息开始自由流动后,导致了偷盗知识产权比开发知识产权更有利可图。此外,资本的自由流动导致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逃税。这些都是流动带来的问题。
作为经济学家,斯宾塞教授是赞同全球化的。但他认为,如果很多问题得不到解决,全球化就要进入寒冬。对于全球化的前景,斯宾塞教授也说了自己看法。他表示,全球化是不可逆的,只能想办法补救。虽然斯宾塞不同意特朗普的很多做法,但有一些政策他觉得是往好的方向努力,比如降低企业税率,在拉平世界各地的税率后,资本的流向可以比较均衡。
斯宾塞也专门对中国的角色进行了说明。有人问他,中国能不能代替美国来主导全球化?他回答说,不太可能。这倒不完全是因为中国经济总量还不够大,更重要的是,主导全球化付出的代价非常高。斯宾塞认为,“在历史上中国从来没有付出过那么大的义务。如果它不承担巨大的义务,不会有国家跟它走,如果承担了巨大的义务,比如开放自己的市场让贸易伙伴们能够获益,那么国内企业界和民众是否愿意为此牺牲,就是个大问题”。
斯宾塞教授还提到,由于智能化时代的到来,让情况变得更复杂了。按照现行的税收政策,经济上进一步的两极分化是无法避免的,但是收重税不是解决办法。斯宾塞教授认为各国必须要重视对失业者的职业培训,政府扶助的对象应该是弱势群体,而不是大企业。
总之,斯宾塞教授认为全球化的问题,不是因为它不好,而是发展太快,加上之前我们过多地看到它的好处,而低估了它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任何事情,哪怕再好,也有坏的一面。
吴军说,从斯宾塞教授的讲座里,我们除了对全球化有了更系统的了解,还要学习他广而深地思考问题的角度和研究问题的方法。我们能否全面、完整地看问题,思考答案,决定了我们能有多大成就。
|周一到周日,每天零点更新,全年无间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