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编辑保罗·塔夫(Paul Tough)也是一位儿童教育专家,长期关注教育和儿童发展。他在自己的第三本书《帮助每一个孩子成功》里引用了认知发展心理学、脑神经科学等研究。他发现,在家庭与学校营造出有安全和归属感的环境、给提供孩子学习动机,才是带孩子走向成功的关键。
接受《天下》杂志采访时,塔夫说,过去几十年,人们认为成功的特质与关键是智力,是那些考试测验上的分数,这也是人们对成绩上瘾的原因,但这是错的。他认为,“放手让孩子面对真实世界的挑战,同时培养学生管理失败的能力,让孩子知道自己有能力改变困境,才是迎战未来的关键”。
在塔夫看来,成功的定义是让孩子有选择的自由。这是很多孩子所没有的,一方面因为他们没有相对多的资源;另一方面,他们常常在僵化的体制内被迫塞入一个框架跟视野,无法思考自己有没有其他梦想。应对未来的能力,无法从考试中测量,也很难去教,最好的方式是给孩子创造出舒服与安全的环境,让孩子自然而然地学习。
塔夫还提出了一个叫做“逆境落差”(Adversity Gap)的概念,贫穷出身的孩子每天面对的都是失败与问题,富有的孩子却像生活在泡泡里,有师长的保护,从来没有经历过失败,这两类孩子之间的落差会越来越大。塔夫说, 家庭风险高的孩子,需要安全感和稳定性;富有家庭的小孩也可能会觉得自己的人生很混乱,家庭很复杂。如果老师能把归属感、安全感和有意义融入孩子的日常,比如在教室创造一个容许失败的环境,让大家看到,那些失败却仍在努力的孩子是教室里的英雄,给这些孩子更多空间尝试新东西,他们就会更愿意冒险。
塔夫在《帮助每一个孩子成功》里以国际象棋棋队老师伊丽莎白为例,虽然棋队里的孩子主要来自低收入家庭,但是伊丽莎白很擅长教导学生管理挫败,鼓励他们把握机会面对错误,而不是被失败的情绪左右。她会带着孩子检讨前一盘棋,下错了哪些步骤,让孩子觉得,“原来这样的困境是可以被改变的,而我有机会可以改正这个错误。”这样相当于告诉孩子们,他们将来也能成为厉害的人;相信来到学校是有更大意义与目的,而不只是为了考试;同时也知道自己必须非常努力。这就会激励他们学习。
| 周一到周日,每天零点更新,全年无间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