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往往会掉进惯性思考的陷阱中而不自知,比如总觉得别人会注意到自己出丑,其实这是聚光灯效应,会在不经意间把自己的问题放大到无限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研究发现,这样的惯性思考陷阱有145个。韩国心理学家李男锡的新书《不知不觉掉入的101种惯性思考陷阱》,从卡尼曼的研究中精选出了101种常见的惯性思考陷阱,他希望人们能够通过理解常见的思考谬误,达成某些目的,比如让别人不知不觉对自己产生好感。以下给你介绍3个提升个人魅力的小方法:
第一,单纯曝光效应:出现的次数越高,评价越正面。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扎乔克(Robert Zajonc)让美国受试者看了25个汉字,他对受试者说,这些汉字都是形容词,请他们猜测汉字的意思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结果显示,受试者看到汉字的次数越多,做出的推测越正面。李男锡建议,如果你试图得到某人的好感,可以找机会多在对方面前出现。
第二,富兰克林效应:让对方帮自己的忙,他会更喜欢你。1996年,美国德州大学心理系两位博士将实验参加者分成了三组,参加一项可以拿到高额奖金的比赛。比赛结束之后研究人员走向第一组参加者,亲自向他们说明因为研究经费用完了,请他们归还奖金;同时助教去跟第二组参加者传达同样的信息;研究人员和助教没有对第三组进行任何行动。实验结束后,研究人员通过问卷调查询问参加者对研究人员的好感度,结果第一组给出的评价最高,第二组最低。这个实验证明,人们直接地向别人传达自己好意后(在这个实验里是参加者把奖金归还给研究人员),对于那些自己帮助过的对象,人们给出的评价会更好。也就是说,如果想要获得别人的好感,最好能让对方给自己释放小小的善意,并且在对方表达善意前,沉着地等待。
第三,出丑效应:在专业外有一点点小失误,反而会加分。美国加州大学心理系教授艾略特·阿伦森(Elliot Aronson)让受试者听录音带,内容是某人在猜谜。一组录音中,主角回答问题时打翻了咖啡等;另一组只录了回答题目的内容。听完录音后,受试者要评价对答题者的好感度,结果听到翻倒咖啡声音的受试者给出的好感度比较高。李男锡说,人们从理性上偏好能带给自己利益、更聪明且完美的人,但事实上,有点不足的人似乎更让人觉得有魅力。 不过,利用出丑效应前,先要营造出很有能力的印象,之后有小失误或小缺点时才会有效果,如果一开始就持续出现失误,那么被正面评价的机会就很渺茫。
| 周一到周日,每天零点更新,全年无间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