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挑细淘,得到头条,我是徐玲。
今天我们选择两个话题,为你提供知识服务。一是中国和新加坡进一步推动电商领域的合作,二是国内奶酪市场增长迅猛。
来看今天的第一条。10月27日,我国商务部和新加坡签署了《关于电子商务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双方计划建立电商合作机制,进一步推动在物流、移动支付等领域的合作。
你知道,在这一波中国互联网企业出海潮中,新加坡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前哨。在电商领域,阿里巴巴的国际电商平台来赞达(Lazada),总部就在新加坡;今年2月份,SHEIN把公司的控制主体变更成了新加坡公司。在游戏领域,最近半年,腾讯、米哈游、莉莉丝三家国内游戏大厂,都推出了全球化新品牌,并且都选择把公司开在新加坡。在视频领域,抖音集团和爱奇艺的海外总部,也都设在新加坡。
新加坡人口体量这么小,国内互联网企业为什么把它作为出海前哨?我们在第23期节目中聊过,大厂们看重的不是新加坡本身,而是新加坡背后6亿多人的东南亚大市场。疫情让东南亚人逐渐习惯“线上生活”,直接把互联网普及率拉升了一个台阶,这两年东南亚的电商、游戏、视频等市场规模正在呈爆发式增长。以新加坡为据点,再依托新加坡发达的金融体系和数字经济,就可以把产品覆盖到整个东南亚市场。
有意思的是,我最近读到公众号“品玩”的一篇文章,叫《为什么中国科技创新全球化的前哨不在新加坡,而在匈牙利?》作者骆轶航老师提醒我们注意一个事实:就在国内互联网大厂忙着去新加坡淘金的时候,国内的一众先进制造企业正在“集体向西”,去往遥远的中东欧小国——匈牙利。
今年3月份,亿纬锂能在匈牙利启动动力电池工厂的建设;6月份,联想建在匈牙利的工厂正式投产,日产1000台服务器、4000台工作站;9月份,宁德时代在匈牙利启动了电池工厂项目,蔚来汽车的匈牙利工厂下线了首座换电站。
再看更早的时候,比亚迪是2017年就在匈牙利设立了欧洲第一座纯电动大巴工厂,于2020年实现了首批交付。华为更是早早布局匈牙利,在这里设立欧洲供应中心,建立工厂和物流中心,作为华为全球供应链布局的主要组成部分。
好,不用再多举例,相信你已经感受了,中资企业在匈牙利的投资有多火热。而且,投资模式也和新加坡完全不同。新加坡吸引的是互联网产业,以轻资产模式为主;匈牙利吸引的是先进制造业,去匈牙利的企业是二话不说,先买地建厂,走重资产路线。
互联网大厂为什么选择新加坡,前面已经说过了,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先进制造企业为什么选择匈牙利?匈牙利地处中东欧,看上去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内陆小国,在国际上没有什么存在感,也没有发达的金融业和丰富的能源,为什么它能成为中国先进制造企业出海的前哨?
我们知道,欧洲的工业空心化很严重,提起欧洲制造,好像只有德国。你可能想不到,匈牙利也是少见的以制造业为主的欧洲国家。目前匈牙利GDP中工业占比高达30%,和德国差不多,比日本的25%要高。
匈牙利的工业,又以汽车产业和电子产业为主。在欧洲,匈牙利被称为“东方底特律”,匈牙利有18%的人口在从事汽车制造相关工作,汽车产值占了匈牙利制造业的1/3。汽车还是匈牙利的重要出口产业,占匈牙利出口总额的20%。除了汽车,匈牙利第二大支柱产业是电子产业。匈牙利人口的17%在从事相关工作,电子产业产值占到匈牙利制造业的20%,电子产业出口占匈牙利总出口额的28%,超过了汽车工业。
听到这儿,你肯定会冒出一个疑问:匈牙利的汽车和电子产业这么牛,出口这么好,匈牙利似乎和腾飞期的日本、韩国一样,是一个出口导向性的制造大国。不过,日韩走出了很多知名汽车品牌和电子品牌,我们怎么没听说过什么匈牙利的牌子?
这就要说到第二点:和日韩不同,日韩制造业以本国资本、自研技术为主,而匈牙利制造业由外资主导。东欧剧变后的20年,匈牙利执行“向西开放”战略,大力引进西方资本。
匈牙利有从奥匈帝国时期就攒下来的工业家底,有比西欧便宜得多的劳动力,地理位置也很好。这里地处欧洲腹地,有四条欧洲公路穿越匈牙利,还有多瑙河横穿匈牙利国境。
特别是,2004年匈牙利成为欧盟成员,产品出口欧盟内部更方便,吸引了欧美各大汽车制造商前来投资。全球排名前十的汽车制造商,全部在匈牙利开设了工厂,奔驰和奥迪在匈牙利的产能投资达到百亿欧元级别。大陆、博世这样的汽车零配件大厂也在匈牙利开设了工厂。
西方资本让匈牙利工业产值和出口保持了高增长,但是,它们仅仅把匈牙利当作廉价生产基地,并没有推动匈牙利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匈牙利的汽车和电子产业以零部件生产和组装为主,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人工资长期维持在低水平。匈牙利经济学家韦尔泰什坦在2014年指出,匈牙利加入欧盟十年,但并没有缩小与欧盟发达国家的差距。
雪上加霜的是,2009年爆发的欧洲债务危机,让匈牙利遭受重创。匈牙利政府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了250亿美元的救助资金,才勉强支撑下来。我们多次聊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钱可不是白拿的,被援助国要以让渡很多经济主权为代价。
一方面,是被困于低端制造业无法升级,另一方面,本国的经济主权受外资约束。在这种情况下,匈牙利政府在2010年提出了“向东开放”战略,加强与俄罗斯、中国等国的合作,把它作为匈牙利的基本国策之一。
2013年以后,匈牙利更是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创造了多个第一:匈牙利是第一个确认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欧洲国家;第一个在中东欧地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国家;第一个在国内设立母语和汉语双语教学的欧洲国家,等等。
与此同时,中国加大了对匈牙利的基础设施投入。2015年,中国和匈牙利合作建设了全长350公里的“匈塞铁路”,这是“一带一路”交通互联的核心项目。中欧班列也陆续开通了从长沙、厦门、合肥、石家庄等城市直达布达佩斯的班次。还有“中欧陆海快线”的开通,让来自中国的海运货物,可以经由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北上直达布达佩斯。
好,说到这儿你就明白了,匈牙利本身的工业基础、独特的地理区位和“向东开放”战略,以及“一带一路”的加持,让匈牙利成为中国先进制造企业进入欧洲市场的桥头堡。
更重要的是,中国企业带去匈牙利的,不是劳动密集型的落后产能,而是最先进的制造经验。比如联想的“智能工厂”,能用“生产控制塔”控制每一个屏幕和机床,实现环境实时监测、人机协同生产。再比如蔚来和宁德时代,带去了电动车领域的最新技术。
对匈牙利来说,这是一个绝佳的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型的机会;对中国企业来说,想要取代欧美企业,成为全球产业链的新链主,就必须打造一个全球产业合作的新样本:不是把合作伙伴困死在低端制造业,而是带领产业链伙伴不断技术升级。产业链伙伴创造的价值越高,作为链主的中国企业也就越成功。
来看今天的第二条。
最近,淘宝与《商业评论》杂志联合发布《2022乳制品趋势白皮书》。白皮书指出,国内乳制品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2年市场规模估计为4980亿元,到2026年预计达到5966亿元,也就是说,未来4年内将新增出约1000亿元规模。其中,常温奶的销售金额占比最高,处于成熟期;增长潜力最大的包括低温奶和原制奶酪,它们在高价值人群中的渗透率也比较高,达到了20%左右。
我们知道,奶酪在中国是纯粹的舶来品,最开始的受众主要是有国外生活经历的年轻人,以及在一、二线城市喜欢西餐的精致消费群体,市场很小众。过去,伊利、蒙牛等乳业巨头都没拿奶酪市场当回事,他们把厮杀的精力都放在液态奶上了,国际大牌趁机抢占了这块市场空白。2018年,中国销量排名前五的奶酪品牌,分别是百吉福、安佳、乐芝牛、卡夫和总统,清一色的国际品牌。
而不到4年的时间,国产品牌妙可蓝多却快速登顶,市场占有率达到35.5%,远超其他竞争对手。而且妙可蓝多并没有其他大公司做后台,资金、渠道、品牌等方面可以说是资质平平,直到2020年打出知名度后才被蒙牛入股。
一个国内不知名的新品牌,没有大资本加持,赤手空拳和国际大牌竞争,还一举拿下了国内最大市场份额,它是怎么做到的?其实说出来,你会觉得答案很简单,但妙可蓝多先想到,并且先做到了。
奶酪在中国的受众小,主要是因为东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多数中国人没怎么吃过奶酪,初次尝试会觉得口味有点奇怪。想想看,什么样的人群对东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感触最浅呢?当然是儿童,他们还没有形成固定口味,是最好教育的群体。而且,奶酪高蛋白、高钙的特点正适合儿童。
按照这个思路,2018年,妙可蓝多推出儿童奶酪棒。奶酪棒在外形上易抓握,不易被误吞,对儿童更安全;再加上小包装的形式和多样的口味,让它成为儿童糖果的替代品。想想看,当孩子哭闹时,家长是愿意塞给他一块糖果呢,还是一块奶酪棒?为了进一步吸引小朋友,妙可蓝多跟大火的儿童动画片汪汪队合作,让汪汪队的IP做代言人;还把儿歌《两只老虎》改编成妙可蓝多奶酪棒广告,非常魔性。
经过这一套组合拳,妙可蓝多成功开辟了儿童奶酪这块市场空白,从推出奶酪棒的2018年开始,业绩直线飙升,营收4年涨了近4倍。这也惹得乳业巨头们分外眼红,2020年,蒙牛买入妙可蓝多5%的股份,后来一路增持,现在已经成为第一大股东。
奶酪棒的成功,不但引来蒙牛的入股,也引来更多的竞争对手。伊利、三元等大玩家纷纷入局,还有奶酪博士、雪原圣诺等新玩家入局,竞争趋向白热化。
面对这样的局面,妙可蓝多开辟了第二战场——家庭早餐桌。今年4月份,《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发布,建议儿童养成早餐吃奶酪的习惯。而就在那两个月前,妙可蓝多刚刚发布了新产品奶酪片,针对的就是家庭早餐场景,还打出主题广告“营养早餐加一片”,煎蛋、喝粥、吃面都可以加,这又给天天头疼给娃做啥早餐的家长们解了燃眉之急。今年上半年,妙可蓝多早餐奶酪片的增长超过150%,相当亮眼。
你看,搞了半天,你以为妙可蓝多做的是奶酪生意,其实人家做的是亲子生意。中国家长们是在用真金白银向商家喊话:谁能照顾好我的熊孩子,我就照顾好你的钱袋子。
来说说咱们得到的事儿。
又到了周五的“头条帮你问”时间。之前征集问题的时候,很多同学都提到同一个问题:如果我在“得到听书”听完了一本书,还有必要读原著吗?
得到听书的解读人陈章鱼老师回答:听书肯定不能代替阅读。一本书有十几万字,而得到听书30分钟的音频,转化成文字稿大概是8000字。所以“得到听书”会帮你提炼出一本书的精华,但肯定不是全部精华。反过来说,如果一本书的精华只占这本书的几十分之一,那我们肯定就不会为你推荐这本书了。
所以,建议你把“得到听书”和读书结合起来,具体有三种用法:
第一种,把“得到听书”当做筛选器,通过这个产品了解更多市面上的新书和好书,作为选书的参考;
第二种,把“得到听书”当做阅读前的热身和阅读后的检验。在读书前,通过听书明确这本书的重点,提高读书效率。读完一本书之后,自己尝试来概括书籍内容,再把自己的收获和听书相对照,看看有没有遗漏。
第三种,你还可以对照原书,结合听书,去做“反向工程”,去拆解读者的思路和方法。我们的解读人藏龙卧虎,用这种方法,你可以从这些厉害的老师那里“偷”到思考和表达的技巧。
以上就是陈章鱼老师的回答,希望“得到听书”能够成为你提升阅读能力的称手工具。
得到听书和得到电子书推出了年度联合会员,每天不到1.3元就能畅享得到的海量好书。听书、读书相结合,帮你在不同知识领域再精进一步。今天是优惠的最后一天,爱书的你千万别错过。
今天就聊到这儿,《得到头条》,下周见。
参考文献:为什么中国科技创新全球化的前哨不在新加坡,而在匈牙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