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他人交往交流时,有时会出现误解,尤其是当某一方自以为讲清楚了,另一方自以为懂得了的时候,会让双方一次又一次地陷入误解。如何防止误解产生?如何才能修复误解所造成的隔阂呢?微信公众号“KnowYourself”在一篇文章中,给出了解决建议。文章认为,要想防止误解产生,需要信息传达者与接收者的共同努力。
首先,双方都要意识到,交往交流时可能存在误解。不管是传达还是接收信息,人们都可能因为受限于自身的经验、固有印象等,没有真正理解对方的想法。意识到这点后,就要进行清晰直白地表达,或全神贯注地倾听对方,而不能仅凭直觉和预设,陷入到自以为是之中。
对于信息接收者来说,要对自己的3种思维保持警惕:对某些人的固有印象;对“只回应而不试图理解”的倾听方式;对偷懒的惯性思维。对信息的传达者而言,减少误解最实际的办法,就是做一个足够好的信号发出者,尝试去清楚直白地表达想法,而不是指望对方能从只言片语中读懂你。文章引用了社会心理学家海蒂·格兰特·霍尔沃森(Heidi Grant Halvorson)的一句话:“我们无法控制对方的思考过程,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让自己做一个不主动制造误解的人。”
修复误解带来的隔阂时,也需要双方保持交流和沟通。“即便你很生对方的气,也要弄清楚自己究竟想不想修复这段关系,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沟通就不可避免。比起关系本身,谁先主动沟通又有什么重要的呢?”弄清楚自己的想法后,就要学会道歉,这能让对方看到你的诚意和澄清误解的机会。
文章建议,在沟通和澄清误解的过程中,尽量更多地用“我”的角度来陈述,比如“我当时是这么想的……”,“我会这么说,是因为……”,这样会让对方有机会去解释,“虽然你是这么想的,不过我其实想表达的是……”。
总之,这篇文章认为“直接”“真实”和“诚恳”有助于减少误解,当你做错了,就说“对不起”,当你不知道就说“不知道”,当你有需要的时候就说“我想要”。
| 周一到周日,每天零点更新,全年无间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