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挑细淘,得到头条。我是李南南。
今天,我将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第一个,是湖南永雄,将三度冲击上市。第二个是,苹果公司预计在12月,将部分iPad生产线迁往印度。
先来看第一条。最近,湖南永雄传出准备赴美上市的消息。你可能没听说过这家公司。这个公司注册信息写的是,个人信贷不良资产管理。说白了,就有点像债务催收。而且湖南永雄,是这个行业里的龙头。这已经是永雄第三次冲击上市。前两次分别是2015年冲击新三板,2019年冲击美股,但都以失败告终。
很多人觉得,这归根结底,不外乎两个原因。第一,行业形象。毕竟,在一部分人看来,这个行业的形象,有点一言难尽。但这只是一部分的看法,真正的原因是第二点,商业模式。虽然工具一直在进步,从以前的面对面催收,到后来的电话、网络、邮件催收。但是,这个行业的劳动逻辑却变化不大。依然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所有催收行为,主要靠人来完成。这个模式,在资本市场上好像并不是很被看好。因此,湖南永雄这回能不能成功上市,很多人觉得,依然不好说。
好,消息就是这样,我们看看能从中学到什么知识?
首先,催收行业有没有过成功上市的先例?有。比如,美国的两大催收巨头PraGroup和Encore capita,都已在纳斯达克上市。当然,咱们也不能光拿上市说事,资本看好,跟用户体验,还不能完全画等号。比如,美国就有不少人说,自己在被催债时,遭到了不文明用语。
但是今天,我想带你认识一个催收公司,叫True Accord。翻译成中文,叫真正协议。在谷歌上的评分,高达4.8分,满分5分。而且下面表达感谢的,不仅有债权人,还有很多债务人。他们说,多亏这家公司的帮助,自己才能摆脱债务困扰。有人甚至说,这可能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催收公司。
那么,他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首先,在预催收环节,也就是债务正式到期之前的提醒环节,他们专门开发了一款叫做Retain的SaaS产品,用来提醒债务人。比如,银行、商超都可以用它来提醒债务人,再过几天,得还钱了。同时,消费者也可以在这上面管理自己的账单。比如设定还款时间,设定自助支付,等等。这些都属于比较入门的基础操作,在这就不多说了。
这家公司真正体现水准的地方,其实在后面的逾期环节。说白了,到日子了,钱没还,怎么办?在我们通常的印象里,债权人和债务人,好像有一种天然的对立关系。你欠钱不还,我就得跟你过不去,直到你还钱为止。
但是,True Accord的解决方案,正好相反。我觉得他们的做法,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叫,不是把债务人当对头,而是把债务人当成用户,为债务人提供良好的催收体验。
你可能会说,你来催我还钱,还能让我体验好?True Accord是这么做的。首先,他们设计了一款产品,叫Recover。好多人觉得催债烦人,就是因为对方总是不分时间场合地打电话。尤其是在朋友同事面前,或者开会的时候接到这种电话。但是,这个产品从来不打电话,只发邮件。你看,到这一步,起码债务人的面子保住了。
你可能会说,光靠邮件,这能行吗?万一我压根就不打开这封邮件怎么办?人家有办法。首先,在标题上,软件会自动根据债务人的公开信息,比如年龄、性别、欠款金额,来计算出更适合的邮件标题。
比如,有正经职业的中年人,这些人一般上有老下有小,对待债务比较认真。那么给他们的邮件,标题就要郑重一些。比如,“你可以做到!这笔债务是你的,你就必须承担责任。这是我们提供的还款方案,供您选择。”
假如是年轻人,语气就会轻松一些,带点幽默感:“嗨,我是你的债务,你忘记我了吗?”或者是“我正坐着吃冰淇淋、听着失恋情歌,因为感觉你正躲着我。”因为有这样千人千面的标题,Recover每周只发三次邮件,却能创造65%的开信率。相比于传统催收每天十几次的问候,效率高了很多。
而且更重要的是,用机器来发邮件,成本非常低。低到什么程度?他们接单的标准是,只要这笔债务超过3美元,他们就接。你看,这么一来,业务范围又扩大了不少。
但是,你可能会说,就算我愿意打开邮件,但假如就是真没钱,怎么办?True Accord替你想办法。这时,他们会派专人提供人工服务。首先,是跟你讨论还款弹性,说白了,就是可以讨价还价。甚至是给出一点折扣。你可能会说,一个催收公司有什么权力给折扣呢?债务人会同意吗?其实这并不难,因为催收公司收取的佣金是很高的,20%-30%是常事儿,如果是长期的欠款,甚至会超过50%。为了促使债务人还款,他们让渡5%的收益,完全值得。假如债务人还不满意,Ture Accord甚至会请对方提还款方案,双方共同商讨出最佳还款计划。
从逾期前置管理,到个性化催款邮件,再到有弹性的还款服务,使True Accord催收的成功率比同行要高出50%。
你看,True Accord的做法,给我们提供了这么一种视角。那就是,你所有的产出,从某种程度上说,它都是一个产品,而只要是产品,就一定得弄清楚,你的用户是谁?你在帮他们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以及怎么让他们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好的体验?从这个角度看,Ture Accord的本质,就是把债务人当成用户,为他们提供好用的产品。
接下来看第二条。
最近,你可能注意到了这样一条消息,苹果公司的供应链,也就是俗称的“果链”,在加快向印度转移。12月初,有媒体传出消息,苹果打算把部分iPad生产线挪到印度。接着,苹果最大的代工厂富士康也宣布,要向印度追加5亿美元的投资,扩建手机工厂。另一边,不少消费者也发现了,自己买到的最新款iPhone是印度产的,包装背面印着“Assembled in India”(印度组装)的字样。
今天,苹果的三大代工厂鸿海、纬创、和硕都在印度设置了产线。2020年,印度只生产了全球1.3%的iPhone,2021年上升到了3%,预计2022年的最终数字会达到5%。
消息就是这样,来看看能学到什么知识。
其实,手机厂商在印度建供应链,这本身不是什么新闻。毕竟,印度的人口优势明显,年轻人多,人工成本也低。但是最近,我看到专栏作者、军武科技CEO曾航给出了一番很特别的分析。他说,劳动力成本低,这件事从来都不是印度的优势。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印度的工人,虽然工资低,但是,在实际用工中,会发生很多附带成本。假如把这些成本都加上,印度的人工其实一点都不便宜。
你看,假设一个印度工人,一个月拿1000元人民币。看起来不高。但是,要知道,印度有一批很强势的工会组织。这就导致工人只要一罢工,不管有理没理,企业都要停工赔偿。
其次,是印度的种姓制度。我曾经听一位在印度开工厂的老板说过,有一回他带着一个特别重要的部门负责人,去酒店见客户。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面。但到了酒店门口,那个负责人居然不进门。一问才知道,这家酒店有规定,低种姓不得入内。你看,哪说理去?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一些比较落后的非洲国家。比如,有的人在部落里地位高,但在工厂里职务低。你用当地人管起来,就很麻烦。因为他随时可以搬出部落头衔来压制自己的上级。这些都是你预料不到的隐性成本。
说到这,你可能会问,印度假如靠的不是人工优势,那是什么?根据曾航老师的分析,很可能是对增量市场的政策捆绑。也就是,我确定哪个市场未来持续增长,我就在政策上,在这个市场上下重注,全力倾斜。
比如,对印度来说,手机是一个确定的增量市场。因为过去8年,印度电信的外资投资超过200亿美元,行业规模全球第三。手机App开发相关的产业发展也很快。但是,印度却没有自己的手机产业。于是,印度政府就规定,凡是进口手机,就要征收20%的关税。但假如这个手机是本土组装的,就不需要交这个钱。这就是为什么最近两年,中国的小米、OPPO、vivo都在印度建设了组装工厂。因为印度人用的最多的,就是这三个牌子。从这个角度看,印度手机产业的基础,其实是中国厂商打下的。
最近,印度又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那就是,拿下苹果。至于能不能做成,现在还不好说。
最后,我想带你换一个角度来思考这件事。过去说起制造优势,我们首先都会去看供应链规模、看市场大小、看建厂速度。但是,这些其实都是产业链的输出端。对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来说,我们还得看输入端,也就是上游的,对科技研发的投入。
宁南山老师曾经说过,在科研方面的投入,是预判一个国家未来竞争力的核心指标。从这个角度看,美国过去几年的科研经费投入,大概是每年6000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一。而中国大概是5000多亿美元,世界第二。但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两个国家的科研经费投入,占了全球的60%以上。换句话说,你今天的输入,决定了你未来的输出。
最后,借用一句电影台词,人不能只有眼前路,还要有身后身。放在科技制造这件事上,供应链建设,是当下的眼前路。而科技研发,就是未来的身后身。
好,今天先聊到这。《得到头条》,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