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挑细淘,得到头条。我是李南南。
今天,我将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第一个是,亚马孙部落原住民沉迷短视频,登上国外热搜。第二个是,2024中国国际跨境电商展览会在厦门举办。
先来看今天的第一条。万万没想到,好多人还在担心孩子沉迷短视频的时候,亚马孙雨林部落里的老铁们,先因为沉迷短视频上热搜了。没错,一群部落里的原住民,沉迷刷短视频。
就在前段时间,《纽约时报》专门报道了这件事。这个部落叫马鲁博,散落在亚马孙雨林深处的河岸上,几百年来与世隔绝。他们的生活方式也相当原始,说自己的古老语言,做跟森林精灵通灵的法事,还会抓蜘蛛猴做汤。2022年,SpaceX的星链业务进入巴西,也覆盖了马鲁博部落。
没成想,部落里的老铁们刚一上网,就上瘾了。除了沉迷短视频,部落老铁也是网络诈骗的重灾区,对各类骗局几乎没有任何识别能力。
当然,按照部落首领的话说,这些都是阵痛。长期看,上网也好,刷短视频也罢,还是利大于弊。这让他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外界,也能让外界更多地了解他们。
你看,人家部落首领的见识还是很够用的。在他看来,只要方式对了,刷短视频其实是一件正经事儿,是能够对人起到帮助的。
那么,把这个结论再推演一步,我们有没有可能把短视频,变成一个做事的工具呢?今天,咱们就来回答这个问题。
这方面已经有成功先例。前段时间,自媒体《公路商店》发了一篇文章,叫做《没有什么能阻止社会学家刷快手了》。文章里面说,现在的社会学学者,人手一个快手App,因为这里有一个连CNN和《纽约时报》都覆盖不到的真实世界。而这个世界,正是小说家、社会学家和纪录片导演最需要的内容。
比如,文章采访了一名纪录片导演,他说,自己为了做一个有关长城的选题,用了大半年去西北采风,花了很多力气去研究。但是后来他们才发现,去过的每个地方都有很多快手主播,甚至有人徒步走完了整个长城,这对纪录片来说,是非常好的素材。
后来,他做另一个关于卡车司机的短片时,就用上了快手。本来,你是很难突然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群体的。但是,快手的用处就在这里,比如卡车司机,可能是最喜欢用快手记录生活的群体,他们不光记录自己怎么跑车,还会记录沿途的见闻、卡友间的互动。因此,光看他们的视频,你就有可能拼凑出这个群体的生态。
再比如,有一位社会学博士生,他说,现在刷快手已经是自己每天必做的功课。过去,要做陌生群体的研究,你得真实地去到对方所在的地方。现在,你观察他们的视频和直播就可以。你可以用快手的“同城+”功能,点开里面的地图,随意移动坐标,快手就会向你展示这个坐标附近发生的事情。这名社会学博士,把快手叫做“社会学的洛阳铲”,找到一个你想了解的点,就能用它挖出足够多的宝藏。
“短视频”这种全景式的呈现方式,最大的好处是能帮你迅速了解“远方”。比如,想要拍纪录片,你可以先通过短视频,快速了解目的地的真实风貌。再比如,在春节、端午这些特定的节日,你可以通过短视频,看到不同地区的传统习俗。
好,这是社会学者们刷短视频的方法。那么,回到咱们自己,可以怎么做呢?
前段时间,腾讯研究院的王健飞老师,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来谈论这个问题。他认为,我们可以很好地利用短视频的“信息茧房”效应。假如把它用好了,信息茧房就非但不是短视频的劣势,反而是它的优势。
为什么这么说呢?假如信息茧房能够把一个人留在一个特定的视野范围内,那么这同时也意味着,这个范围内的信息深度和传播速度都会更高。在这个基础上,王健飞老师认为,只要用对方法,掌握穿越不同信息茧房的能力,你就完全可以把短视频,刷成自己的知识库。
具体怎么做,有这么五个步骤可以参考。
第一步,是多账号策略。你可以建立很多个不同的账号,并且分别训练它们,通过搜索不同的主题、点赞不同的内容,反向塑造算法对你兴趣的判断,把不同的账号,刷进不同的信息茧房。
第二步,叫时间连续策略。目的是,把分散的短视频,按照主题刷成完整的内容。你知道,碎片化也是短视频的一个劣势,很多内容,都是没头没尾的。但是,短视频平台上,同时存在大量的历史视频,因此,你可以通过搜集上下文,把一个短视频扩展成完整的事件。比如,想知道一个地方曾经流行过什么,可以在搜索时,加上年份或者月份。再比如,你想知道某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可以找到一个关注这个话题的用户,然后一直翻他的视频。
第三步,叫地理伪装策略。也就是,想看哪,就把地址定位在哪。点开抖音快手的本地频道,点进地名,就能选择全国的任意地理位置。注意,第一次刷某个地方,前几十条视频可能都是广告,你得多往下刷一会儿。同时,别只看那些热门视频,短视频平台上有大量播放量在500左右的视频,这些视频能够带来异质化,也就是更多样的信息。
第四步,是加入短视频里的组群。比如,进入某个县城商家的用户群,你就可以观察到一手的县城消费趋势。这能丰富你的信息层次。
第五步,是整理视频。很多人说短视频是时间黑洞,一刷就是几个小时,但最后一无所获。因此,在完成前面几步后,你还需要一个最后的整理动作。你可以按照主题整理,给每个视频生成标题、关键词、摘要,并且把短视频按照你的规划分类。
好,关于刷短视频的方法,咱们先说到这。刷短视频本来是件轻松的事,但话说回来,既然来都来了,我们何不把这个时间也用好呢?就像前面提到的社会学家说的,只要用对方法,网络世界信息的丰富度,就是我们观察真实世界的精度。
再来看今天的第二条。前段时间,2024中国国际跨境电商展览会,在厦门举办。在这回的展会上,亚马逊还宣布要在厦门启动“亚马逊全球开店产业带加速器”项目,吸引中国卖家入驻亚马逊平台。
这场展会已经有很多报道,现在已经算不上新闻,但是,我想请你注意的,不是展会本身,而是展会释放的一个信号。这就是,厦门这座城市,在电商领域的存在感正在变强。
我们今天就挑其中的一个现象重点说说。这就是,抖音厦门帮的崛起。
抖音厦门帮,指的是抖音上的一群,专门给美妆品牌做投流的团队。因为恰好集中在厦门,就被称为厦门帮。
其中包括,温博士品牌背后的“厦门海尼集团”,VC品牌背后的“厦门起量科技”,造物者和三资堂背后的“厦门跑红集团”等。而就在今年6月,小杨哥的三只羊集团厦门分公司也正式开业,未来也有可能“抖音厦门帮”的新晋力量。
其中,温博士、VC、造物者等品牌的月均销售额都超过1亿元,有的时候单月就能达到2亿元,超过了雅诗兰黛、海蓝之谜与赫莲娜等国际大牌。
那么,为什么厦门的电商团队,特别擅长推品牌呢?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首先,过去厦门有很浓厚的微商氛围。我们都知道,过去微商经济爆发的时候,美妆和护肤品一直是微商的热门品。因此,他们在美妆产品的选品和流量转化上,已经具备了一套成熟的经验。
比如,他们很在意建立品牌的专业感。像“温博士”,就直接起了一个带“博士”的名字,再找专业的研究所或者专家背书。再比如,厦门帮也很注意把使用场景细分,这样品牌之间就不会彼此抢流量。同样是护肤品,温博士宣传的是针对毛孔粗大,造物者瞄准的是熬夜出油,而VC的定位是给来不及化妆的上班族提供快速美白。
其次,厦门帮的行动速度很快。根据自媒体《六道笔记》的观察,一直以来,福建的团队特别擅长抓住各种流量机会,从竞价到信息流,从货架电商到内容电商。每个流量红利出来,总能有不同的公司或者团队跑通玩法。他们会把大团队拆分成小团队,然后小成本测试各种素材和打法。一旦有成功的打法,就大量复制,保证投入产出比。
这种做法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员工的能动性很强。因为员工是基于平台做营收,约等于给自己打工,因此狼性十足,能打硬仗。二是效率很高。他们经常是一批人一起测试项目,成功了共享成果,失败了分担风险。
说白了,厦门帮真正厉害的地方,不在于总结出了什么具体的投流方法,而是磨合出了一个效率很高的团队协作方式。未来即便化妆品的热潮退去,厦门的商家依然有可能打造出鞋服、食品等抖音爆款。
借用“微光学社”的创始人陈平的观点,厦门帮成功背后,实际上有一套组织和系统的支持。抖音平台上的流量规则就像一场开卷考试,而“厦门帮”的策略就是打团体战,相互协作,不断调整,最终研究出合适的打法。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说了两个话题。
第一,怎么把短视频刷成你的知识库?核心思路是,做分类。把短视频当成书本,把信息茧房当成书架,用分类的思路,把特定的书本,放在适合的书架上。
第二,抖音电商的厦门帮是怎么做起来的?首先,厦门原本有浓厚的微商氛围,这些微商团队积累的很多经验,可以平移到抖音上。其次,这些团队还形成了一套快进快出的敏捷打法,可以快速适应新的流量规则。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头条》,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