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挑细淘,得到头条。我是李南南。
今天咱们聊个轻松的话题。马上新年了,又到了院线、电视台、视频网站推大片,推大剧的时候。而其中大IP改编,始终都是一个热点。今天,咱们就聊聊其中一个很受关注的改编,那就是《三体》。
12月10号,第一部《三体》改编的影视剧,动画版《三体》正式在B站上线。当天播放量就破亿。其实,动画版上线,这件事本身肯定是一个惊喜。因为一直以来,在网上流传的,都是另外两个版本的改编。一个是据传要在今年夏天,在腾讯视频上线,由张鲁一主演的版本。现在,这个版本已经宣布,要明年在央视播出。而另一个,就是奈飞版。但是,这两个版本虽然动静很大,却迟迟不见上映。反倒是动画版《三体》,在没有大规模预热的情况下,突然上线。对很多原著粉丝来说,算是一个惊喜。
但问题是,就在动画播放到第三集之后,网络评分开始下滑。目前在各大网站的评分,大概都下降到了7分以下。很多观众说,剧情没有原著的深度、人设没有原著饱满、台词没有原著的神韵,等等。
好,消息就是这样。我们看看能从中学到什么知识。
我想先问你两个问题,在你的印象里,大IP改编,有成功的吗?估计你肯定会说,有很多啊。好,第二个问题,大IP改编,有不挨骂的吗?估计很多人的答案都是,没有。但凡大IP改编,都难逃原著粉丝的差评。而且IP改编这个事,咱们不能只算金钱账,还得把口碑算进去。
比如,前些年有个德国导演叫乌维·鲍尔,简称乌宝。你一定要记住这个名字,因为这个导演太奇葩了。据说这是全世界影迷公认的,史上最差导演。他的几乎所有作品,IMDB评分都在1到2分之间徘徊。而且这个人,据说还是全世界游戏迷的噩梦。因为他专挑热门游戏改编翻拍,比如《毁灭战士》《吸血莱恩》《死亡之屋》等等。钱是赚到了,但是口碑一部不如一部。我以前做过一段时间的影评节目。在影评这个圈子里,据说有个约定俗成的标准,就是凡是乌维·鲍尔的片子,你都可以在看正片之前,提前把差评稿写好备用。最近这几年,这个乌维·鲍尔已经低调多了,主要是因为发生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据说他后来自我感觉越来越良好,盯上了暴雪游戏。就给暴雪高层打电话,说想改编《魔兽世界》。但据说暴雪只回了一句话,叫,不管发生什么事,我们都不会把任何游戏的改编权交给你。说白了,他再想拍游戏改编电影,已经很难拿到大公司的授权了。
第二件事,因为遭受的差评太多,乌维·鲍尔后来终于忍无可忍,跟影评人约架。没错,一个导演,找给他写差评的影评人约架。你不是总在网上骂我吗?有本事咱俩现实中碰一碰?后来,这场架还真打了,而且找了专门的拳击擂台,按照拳击比赛的规则打。但这个影评人估计没想到,乌维·鲍尔早年练过拳击,而且水平不低,据说在导演这个圈子里,乌维·鲍尔的拳击水平仅次于史泰龙。乌维·鲍尔在擂台上把影评人揍得不轻。而且要特别说明的是,那天晚上,乌维·鲍尔是一挑四。没错,他约了四名世界各地黑他的影评人代表,车轮战,愣是一打四,把四个影评人全打趴下了。堪称是世界影史上的一幕奇观。这也导致后来,连写差评的人都少了,乌维·鲍尔的热度,再一次下降。最近这些年,已经没什么作品了。
其实,假如你看过这个乌维·鲍尔的电影,真的有那么差吗?换个角度想,毕竟他是专业导演出身,影片投资不低,有的甚至动用了巨石强森这种好莱坞一线明星。再差,能差到哪去?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拍的改编电影,原著迷们不满意。
那么,有没有哪个改编方式,是大家都认可的呢?有。今天,我整理了三种改编方式,算是做IP改编的三种被验证过的方法。
第一类改编,是在选题上下功夫。一开始就找那些,为了电影而写的小说,或者是本身就有很强的电影感的小说。它们从一开始,就特别适合改编成电影。比如大名鼎鼎的《教父》。
《教父》的小说出版于1969年,半个多世纪以来,被翻译成了37种语言,被称为全世界最畅销的小说之一。1972年,《教父》搬上大银幕,并且成了那一年奥斯卡最大赢家。同时获得了最佳男主角、最佳影片、最佳改编剧本。2007年,《教父》被美国电影协会评为百年百佳电影第二名。第一名是《公民凯恩》。这部《公民凯恩》很特殊,因为它有很强的开创意义,业内普遍认为它是现代好莱坞的起点。有这个纪念意义在。因此,后面的电影再好,排名也不可能超过它。就像拳王泰森评价上一代的拳王阿里。泰森说,阿里是第一人,绝对的第一人,任何人都知道这没有可比性。《公民凯恩》就有点这个感觉。因此,一直以来,在影迷中都有一种说法,说抛开特殊意义不说,单以电影而论,《教父》才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影。
那么,《教父》的改编为什么这么成功呢?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教父》这个小说一开始,就是为了电影而写的。当年《教父》的小说作者马里奥·普佐沉迷赌博,欠下了大笔赌债。情急之下,就决定写个小说,卖给电影公司,赚一笔稿费还债。于是,他找到了派拉蒙影业,还写出了故事提纲。但派拉蒙的高管并不是很上心,只是给了普佐一笔预付款,并且跟他说,先把小说写出来,再说别的。没错,这个小说,就是后来的《教父》。等小说写完,火得一塌糊涂,派拉蒙才意识到捡到宝了,赶紧快马加鞭把电影拍了出来。
你看,从一开始,《教父》就是一部为了电影而写的小说。它的故事体量、表现手法、台词设计,都非常适合拍成电影。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美国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金,他的绝大多数小说,都是按照电影的手法写的,非常适合翻拍。比如《肖申克的救赎》《闪灵》《绿里奇迹》这些获过大奖的片子,都是他的小说直接改编的。再比如,《鬼吹灯》。同样是盗墓题材,《鬼吹灯》改编的电影电视剧,好像就比《盗墓笔记》评分高一点。有个做导演的朋友告诉我,这是因为《鬼吹灯》这个小说,本身镜头感就特别好,恨不得拿出来就是现成的剧本。
再比如,李碧华的小说,也非常适合拍成电影。比如《霸王别姬》《青蛇》《胭脂扣》等等,改编的电影口碑都很好。你看,假如要想翻拍好,第一步,选材很重要。
但是,有一种情况是例外,就是改编者的名气,比原作者的名气还大。那么你就可以放开手去改编,从原作者到观众,谁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比如《傲慢与偏见》,最早版本的电影,编剧是赫胥黎,也就是《美丽新世界》的作者。他的名气不比简·奥斯汀小。在改编剧本的时候,根本就没把对方放在眼里,直接把电影大刀阔斧,几乎改成了另一个故事。但是,这种情况毕竟是少数。
在选定了合适的题材之后,是不是可以放心改编了?未必。你还是要过原著迷这一关。怎么过?与其等到电影拍出来,不如把这个原著迷把关的环节提前。这就是最近这些年制片方常用的选角模式。也是咱们今天要说的,第二种改编模式。也就是,在电影拍摄过程中,就把选角过程公开,请原著迷们来投票。比如,《哈利·波特》在这方面做得就特别好。直到现在,网上还有人转发当年选角的视频。这个模式并不复杂,咱们就不多说了。
但是,不管是小心选材,还是公开选角,这些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呈现原著。但是,在IP改编这件事上,其实还有一个更极致的做法,那就是,你能够让原来的IP,完成另一个维度上的价值重建。这么说可能有点抽象,举个例子,大家都看过的86版《西游记》。
86版《西游记》火到什么程度?第一次播出时,收视率高达90%。后来的30多年,重播超过3000次,这个数字甚至申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怎么做到的?有个叫白惠元的文学研究者曾经研究过,是因为86版《西游记》,强化了观众对于祖国山河的认同。86版《西游记》全程实景拍摄,根据导演杨洁的说法,她在取景时,始终是站在祖国的高度上来选取风景。剧组几乎走遍了中国的主要景区。五行山是在云南的石林取景,盘丝洞是在四川的九寨沟和都江堰取景。而86版《西游记》,主要就突出了这个“游”字,而弱化了原著中降妖除魔的“斗”。你看,电视剧里每一个故事的结尾,都是师徒四人,打败了妖怪,你挑着担,我牵着马,继续西行。在那个旅游还不盛行的年代,很多人对祖国山河总体感受的建立,其实都跟这部86版的《西游记》有关。
你看,这就是改编的另一种境界了。你能够跳出原著的精神主题,在另一个维度上,实现一个价值重建。
其实,我们可以算一笔大账。我曾经听到过一个说法,我还挺认同的。说的是,一部小说或者电影,即使再出名,你放心,看过的人,也是极少数。从这个角度看,改编这件事,只要你创造了新的价值,跟原著是否完全一样,它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最后,马上新年了,你要是闹片荒,不知道看什么好。作为一个曾经做过影评的人,我想向你做个推荐。别看任何冷门电影。我觉得所有向你推荐冷门电影的,本质上都是为了显示自己品位高,阅片量广。我的建议是,你就老老实实把1990年到2010年,这20年的奥斯卡最佳电影看一遍。因为这20年是奥斯卡质量最高的20年,演员、导演、特效,火候都恰到好处。而且这些电影虽然名气很大,但相信我,真正看过的人,其实没多少。你看了,你就是感受过这份快乐的少数。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头条》,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