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挑细淘,得到头条。我是李南南。
今天,我将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第一个是,《阿凡达2》在中国内地结束首轮放映。第二个是,时尚专家预测2023年着装趋势。
先来看第一条。就在昨天,《阿凡达2》结束了在中国内地的首轮放映。从上个月16号,一直到这个月15号,整整一个月。昨天,在院线开始陆续下线。估计你现在要是打开文化娱乐版的新闻,肯定能看到很多相关报道。而且这些报道,普遍聚焦在两件事上。
第一,《阿凡达2》赚了多少钱?今天肯定会出具体的统计数字。但即使不看数据,我们也能确定,它是2022年的票房冠军。而且早在1月6号,《阿凡达2》的票房,就已经达到15亿美元,进入影史票房前十。第二,即使成绩这么好,肯定还是有很多人觉得还不够好。毕竟,大家对《阿凡达2》的期望太高了。很多电影院,都等着这部电影出奇迹,来提振过去三年落下的士气。
好,消息就是这样,我们看看能从中学到什么知识。
关于《阿凡达》的事,估计你已经听说过很多了。尤其是十多年前的《阿凡达1》,一下带火了3D电影。而当年,因为工作原因, 我刚好有机会参与了一些3D内容的制作。今天,我想给你补充两个关于《阿凡达》的小细节。
第一,《阿凡达》到底厉害在哪?很多人觉得,在于它的那些大创举。但是我觉得,《阿凡达》还有一个地方很厉害,就是它的那些微操作。
比如,3D摄影。你知道为什么人眼看东西是3D的,但是到了屏幕上,就变成了2D?很简单。因为3D,是左眼和右眼配合的结果。不信你蒙上自己一只眼睛再看,会发现自己在判断东西远近这件事上变迟钝了。换句话说,两只眼睛看东西,就是3D的。而摄影机只有一个镜头,就相当于只有一只眼睛,因此是2D的。
听到这,你应该发现了,3D拍摄的关键,其实就是加一个镜头。但问题是,当年《阿凡达1》拍摄时,双镜头的摄影机并不成熟,怎么办?难道去专门开发一套双镜头摄影机吗?
这时,你就能看到微操作的力量了。制作团队的办法是,不就是个双镜头吗?把两个摄影机拼在一起不就得了?没错,当年拍摄《阿凡达1》时,还真就是这么干的。但是,这就又带来一个问题。专业摄影机很厚,两个镜头挨不到一起,相当于两只眼睛看东西时,没法往一块聚。说白了,就是不能对眼,不能拍特别近的地方。怎么办?他们又做了一项微操作。就是把两个摄影机垂直排列,变成一横一竖。一个横着拍,另外一个垂直拍。并且在竖着的机器前面,放一块斜着的镜子,这样竖着的机器,拍的实际是正前方的画面。
我在文稿里放了一张3D拍摄设备的照片,你仔细看,它就是由一横一竖,两个摄影机拼成的。
你看,这么一来,别说双眼往一块聚,就连对眼都没问题。换句话说,它可以拍摄任何距离的东西。还记得十多年前,因为工作原因,我第一回参加3D拍摄。当时摄影团队拿出这套设备,并且说这是《阿凡达》的同款,当着我们的面一点点组装时。我还是很吃惊的。怎么也没想到,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影,摄影机居然是像积木一样,拼出来的。当然,实际的微调细节要复杂很多,咱们只是说这个原理。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个技术底板,可复制性极强。要知道,你要是为3D拍摄专门研发一个镜头,成本非常高。但是,这个拼装方案要便宜很多。就是因为成本低,它才有了大规模普及的可能。今天你看到的几乎所有3D电影,它的拍摄设备都使用了这套底板。
你看,这又是微操作的一个好处。你压低了技术门槛,给了同行一套能够通行的技术模板,这样别人就有机会进来。整个蛋糕才能变得更大。
顺便一说,当时也有人试过做3D电视,为什么没做起来?其中一个原因就是,3D电视一开始,就走上了不同的技术分支。同样是3D,当时就分成好几种。有红青技术,你现在看到的3D眼镜,两个镜片一个红色一个青色,用的就是这个技术。还有偏振技术,也就是那种跟普通眼镜几乎一模一样的,那个镜片的学名其实叫偏振片。还有快门技术。简单说,就是3D眼镜里要加装电池,让它像相机快门一样,保持一个极高频率的开合,从而实现3D效果。具体技术细节咱们就不展开了。我们重点要说的是,当年3D电视这个领域本来就不大,其中还分岔出这么多技术,而且彼此不兼容。你看,这个蛋糕想做大是不是有点难?
好,言归正传,咱们接着说《阿凡达》。它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细节,就是很多人只看到了它对技术的带动。但实际上,《阿凡达》还有第二个厉害的地方,就是它打通了一套协作网络。
咱们先交代一个背景。一直以来,在影视这一行,有两家后期技术巨头。第一个巨头叫苹果,这个你熟。还有一个巨头叫Avid。
但是一直以来,这两套系统之间并不兼容。苹果的后期软件,只能安装在苹果电脑上。而Avid只能安装在windows系统上。你要想同时使用这两个软件,必须同时买两台电脑。但是,就在《阿凡达》出现的那一年,这两套系统之间,居然开始兼容了。这里没有确凿的证据,但干这一行的人普遍都猜,是因为3D制作对后期要求更高,两个软件各有各的长处,彼此能互补。两家公司是为了满足3D后期的需求,才开始互相兼容的。
其实,类似的事情以前就发生过。比如《星球大战》。很多人看到的是它对于技术的拉动。但实际上,它真正厉害的贡献,是打通了硅谷和好莱坞。以前这两个圈子来往不是很多。但是《星球大战》要使用的很多技术,只有硅谷能搞定。于是,两伙人开始合作。这两套协作网络,就这么被打通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很多特效,它背后的技术力量,其实来自硅谷。
最后,假如说我们从《阿凡达》中能读出点什么。我觉得它其实回答了两个问题。第一,什么是好产品?不仅仅是本身技术厉害,更能打通一套协作网络。第二,好产品是怎么来的?不一定要高举高打,也可以通过微操作。
再来看今天的第二条。前不久,Tik Tok发布了《2023Tik Tok未来趋势报告》。里面说,2023年,Tik Tok上有三个大趋势。第一个趋势叫,可操作的娱乐。它说的是,未来要想做广告,这个广告也必须得好看,得能像内容一样传播。第二个趋势叫,为快乐创造空间。也就是,大部分人来Tik Tok,其实还是来找乐,来缓解压力的。好玩还是Tik Tok的底色。第三个趋势叫,社区构建的理想。说的是,在Tik Tok构建社区,深入社交联系,在2023年会变得更频繁。
好,消息就是这样。我们看看能从中学到什么知识。
每年年初发布流行趋势,这个事比较常见。你现在上网搜索流行趋势,能看到很多预测。尤其是时尚元素方面的预测。但是,估计你也发现了,很多关于时尚的预测,其实说的都是时尚圈里的趋势,平时穿不到街上。
但是最近,我在《快公司》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预测的角度很特别。是时尚专家,根据大众生活观念和面料技术的变化,推测出的大众着装在2023年将呈现出的三个趋势。看完感觉离咱们普通人还挺近的。
第一个趋势是,宽松牛仔裤,将会取代紧身牛仔裤。
这个预测的依据是,过去这些年,牛仔裤的流行,其实不仅是由审美决定的,也是由面料决定的。你看,20世纪70年代,流行的是喇叭裤,90年代流行的是低腰裤。而到前十几年,紧身裤突然流行起来了。这个紧身裤的流行,就是因为弹性面料的成熟。这个面料特别适合贴身穿着。
而今年,又有一个新面料开始流行,这就是超软纤维。只要在牛仔面料中加入超软纤维,牛仔裤就能变得既亲和皮肤,又不会松松垮垮地变形。简单说,就是既有型,又舒适。因此,时尚专家就预测,宽松牛仔裤将在2023年流行。
第二个趋势是,西装会重新回到职场中。你要是打算2023年去参加面试,得注意这条。
最近几十年,职场穿着正变得越来越休闲。专业人士不穿西服套装,改穿休闲装 。IT界最流行的穿搭是连帽衫或者格子衬衫加牛仔裤。但是,时尚专家经过调查发现,“穿西装”这个习惯正在回归职场。职场人可能会继续穿牛仔裤、休闲鞋,但会搭配正装衬衫,或是西装外套。2023年的职场穿着趋势,是休闲和正式相融合,传达的要点是:“看起来很放松,但同时能表现出专业和能力”。
第三个趋势是,大众会减少买衣服的频率。
首先,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消费者很可能会减少购物的频率,转而关注服装的质量和耐用性。大众会更愿意少量购买质量更好的服装,而不是一次性的快时尚。
其次,是时尚界有个概念正在流行,叫“永续”。也就是,循环利用。很多环保支持者在批评那种频繁上新、让大众不停买买买的快时尚风格,提倡消费者少买新衣服,从而减少服装业的碳排放。另一边,服装品牌们也在想尽办法搞“可持续”,用再生材料来制作服装,减少生产中的浪费。
比如,回收塑料瓶加工成纤维,来生产衣服,像耐克、无印良品等品牌都有相关的产品。不过这种方式也面临很多问题,比如回收利用率不高,生产过程中会产生额外污染等等。那除了这个有没有其他的路子呢?
我专门去查了一下,结果发现还真有。那就是,干脆省去对回收材料的精加工,而是直接使用回收材料做衣服。
比如,瑞士有个品牌叫Freitag,是做骑行包起家的。这个品牌所有的产品,包括包、夹克、手机壳,都是用使用5年以上的二手卡车篷布做的。Freitag和欧洲各地的卡车公司合作,回收来的卡车篷布,剪去多余的孔眼、绑带等配件,经过清洗,就可以直接进入生产环节了。卡车篷布不仅结实防水,上面的图案还自带特色,这反而成了品牌的设计标签。
再比如,葡萄牙初创品牌R-Coat,是利用回收旧雨伞制作衣服。据统计,全世界每年要扔掉10亿把伞,R-Coat就想着把这些二手材料利用起来。一件外套大概需要5把伞的材料拼起来。同样,因为材料来自不同的雨伞,每件衣服都是不同的,这也成了它们的设计特色。
你看,本来是说时装,最后居然落到了减碳上。这其中的联系,让我想起了香奈儿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我崇拜美,但是讨厌所有仅仅只是漂亮的东西”。说白了,美和仅仅漂亮区别在哪?不就在于,你能不能多跟真实世界发生一点互动,多一点内在的联系吗?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头条》,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