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挑细淘,得到头条。我是李南南。
今天是咱们春节特刊,年度盘点的第五天。今天的主题是,年度文化事件盘点。
一年到头,文化界发生的新鲜事,着实不少。咱们盘点些什么呢?我请来了一个帮手,我的同事、专栏《文化参考》的主理人贾行家老师。
我会选取2022年的几个文化事件,你可以把它们,当成过去一年,最特别的几个文化景观。关于它们的分析已经不少,而今天,我会结合贾行家老师的视角,带你认识它们的不同侧面。
第一件事,严格来说,不是一件事的发生,而是一件事的结束。2022年1月,郑渊洁的杂志《童话大王》正式停刊。《童话大王》1985年创刊,靠着郑渊洁一个人撰稿,不间断地发行了36年,陪伴了几代孩子成长。2021年年底,郑渊洁宣布,因为维权牵扯了太多精力,决定把《童话大王》休刊。
当然,对写作、休刊、维权这些事,咱们不过多讨论。贾行家老师提醒我们关注的一个角度是,郑渊洁童话,到底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贾老师给出了一个答案,是“够得着”。为什么说郑渊洁童话的意义在于够得着?
一来,郑渊洁会不停地把当下和儿童有关的新闻写到童话里,诚实地输出他的想法。贾行家老师说,他小时候就是从《舒克和贝塔》里,学会了理解上一个时代的出身问题,老鼠舒克的妈妈在第一集就说:“贩卖正直的人最不正直。”《飞马牌汽车》,讲的是因为“不进站就不能开门”的规定,乘客们在堵车的公交上待了好几年,他是从这个故事里理解了什么叫“无条件服从是最大的消极”。从这个角度说,郑渊洁近似于儿童读物里的摇滚乐,提供的是一种真实的情绪和观点的渲染。
二来,所谓够得着,是让孩子们在每个月里都能目睹到作者郑渊洁如何生活和工作,而且有可能按照地址找到他。《童话大王》一直设有“北京通州260信箱”这样一个收信地址。网上也流传着一个趣闻,郑渊洁在北京买了10套房子来放小读者的信。
比如,郑渊洁的小读者中,有这样一位男孩汪成志。1991年,他在武汉读初一,他向父亲提出,想自己到北京去看长城,外加见郑渊洁,他父亲竟然同意了。他拿着父亲给的200块钱,一路坐火车到北京,又到了通州,找到了“260信箱”所在的邮局。邮箱位于郑渊洁父亲所在的干休所,郑渊洁平时深居简出,但那天正好在干休所帮老爷子过生日。就这样,他顺利见到了郑渊洁,完成了自己的计划。
这件事强烈地推动了汪成志的个性发展。他本来是一个重点中学里循规蹈矩的好学生,但后来,他没有继续过循规蹈矩的生活。他去职业学校学了3D设计,搞了中国最早的电子商务网站,如今在深圳做智能产业高管,业余时间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尝试了非常有趣的人生。
这就是郑渊洁对于孩子的意义,在童话之外,看到这个世界并不能被父母和老师的经验覆盖,原来人是可以这样长大、这样生活的。
好,咱们接着看第二件事,2022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这届奥斯卡的获奖作品,咱们不多说。主要说说颁奖典礼上的一个插曲,这个插曲甚至盖过了奖项本身的风头。颁奖礼的主持人洛克开了一个威尔·史密斯老婆贾达光头的玩笑,然后史密斯上去当众打了洛克一巴掌。那一分钟的视频,瞬间传遍了全网,成为奥斯卡历史上的经典场面。
网上还有人P了张电影海报。威尔•史密斯演过一个电影叫《当幸福来敲门》。这个海报给改成了,当大嘴巴子来敲门。
在这件事里,贾老师关心的是,它在传播过程中出现的很多现象,还有这些现象和我们的关系。
比如,贾老师讲了这么一个接近社会实验的故事。台湾有一位小学老师,在六年级的社会课上,把这件事,反复讲了5遍。在每一遍的讲述里,他通过给出不一样的信息,来测试学生们的反应。
第一遍,他说“主持人拿史密斯老婆贾达的光头开玩笑,贾达当时就坐在旁边。史密斯不爽了,上台扬起手掌,当众打了洛克的脸。”三个班的同学里有四成支持史密斯。
第二遍,他说“贾达是因为生病而脱发的,洛克是在讽刺一个病人。”这下,史密斯的支持率升到了九成。
第三遍,他说“嘲讽固然是暴力,但打人是更严重的暴力,而且洛克事后解释了,自己不知道贾达留光头是因为疾病。”同学们一听,也有道理,史密斯的支持率又掉到了四成。
第四遍,他说“史密斯小时候目睹过母亲被父亲家暴,所以他发誓要守护家人。贾达又曾经因为脱发而封闭自己,好不容易才走出来。”这下,史密斯的支持率又回到了八成。
第五遍,他说“这是奥斯卡94年来第一次出现暴力事件,被全球十亿人围观,还包括你们这些未成年人,这是恶劣的公众影响。如果洛克起诉,史密斯可能要面临6个月的牢狱之灾和巨额索赔。”这又让史密斯的支持率跌回了五成。
你看,通过控制信息反复讲述,史密斯的支持率高高低低来回波动,过程中,从头到尾都没有改变立场的学生,只有不到四分之一。
这就是实验的重点,不是看支持谁或不支持谁,而是看观点是怎么形成的。这告诉我们什么?面对任何议题,要独立思考,搜集足够多的信息,分析正反两方面的利弊得失,再决定自己的立场。
好,咱们接着说第三件事。这是2022年的一个全球性文化盛会,艺术圈的最大焦点,从4月底持续到11月底的威尼斯艺术双年展。
双年展是当代艺术展会的主要形式,世界各国的成熟艺术展有两三百种,咱们中国也有好几种,像北京国际艺术双年展、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以及乌镇艺术双年展等等。
这些展览中,最重要的就是威尼斯双年展,至今已经举办了59届。威尼斯双年展是“世界双年展之母”,是它发明了这种形式。它的含金量也很高,一个艺术家,作品能在威尼斯展出,代表着事业上了一个台阶,如果能拿到奖,那更是跻身世界级艺术名家的标志。
今天咱们不细说展览上的作品了,来说说威尼斯双年展是怎么来的,你会发现,这是一座城市重生的故事。
1893年,也就是130年前,威尼斯的市长提议,为了庆祝意大利国王和王后结婚25周年,由威尼斯市政府出面,举办一次全国艺术展。这个提议很有眼力见儿,但这位市长不完全是在奉承国王,而是在为威尼斯这座城市,寻找新的位置。
在西方历史上,威尼斯曾经拥有非常显赫的地位。这里长期是西方贸易的中心,垄断了奢侈品交易,发展出了利润丰厚的制造业,海上力量更是独霸一方。
历史上的威尼斯,以商业为核心建立了高效、独立的政府。司法制度比欧洲其他国家早进化几百年,外交制度也领先于世界。传统的威尼斯年度庆典,是城邦总督把一枚戒指扔进大海里,象征这座城市是和海洋结婚的,不太把其他的权力放在眼里。在城市的繁荣之下,威尼斯也发展出了自己富丽堂皇的艺术传统。
但到了17世纪中叶,海上列强各自开辟了贸易路线,威尼斯的区位优势就急剧下降了。到了19世纪末,威尼斯已经没有资格再把自己当作欧洲的一极了。她只能把文化遗产当作自己唯一的遗产,在发展文旅产业上打主意,也就是前面说的,开始搞艺术展了。
好在,当年那名市长策划的第一届展会大获成功,很多国外的艺术家都来参展。之后,威尼斯把每两年办一次展览的模式固定了下来。这个双年展,让威尼斯在艺术领域,重新成为世界的中心。
而且,在双年展上,威尼斯人也延续了自己的传统商业智慧。至今,威尼斯双年展的作品都是可以出售的,在展会上买作品,是收藏家收获影响力的方式之一。你看,一座曾经骄傲无比的城市为了重新嵌入世界而打开大门,努力地寻找新位置,这是一种感人的生命力。
第四件,咱们就不说一件具体的事儿了,来说一个2022年的文化现象,那就是播客的流行。
2022年,是播客加速浮出水面,真正流行起来的一年。在作者这边,不少播客作者是在2022年明显感觉到,关注人数、制作水平和商业合作,有跳涨的势头。在受众这边,播客行业的用户增长超过41.8%,听播客成为文艺青年最明确的特征。
但是,要提醒你注意,播客并不是一个突然冒出来的新事物,如今的播客热,其实是一场时隔十多年的再度流行。
播客(Podcasting)这个词,是苹果2001年发布的音频设备iPod,和无线电广播broadcasting合成的。iPod能下载网络广播、自制音频节目,它让播客在美国流行了起来。在中国,播客也在2005年左右小范围活跃过,但没有成为自媒体的主流。
再回首,十多年过去,“只能听音频”的播客再度成了热潮。为什么这种好像是属于上一个网络时代的产品,会重新流行起来呢?
贾老师采访了国内订阅数最高的一家播客的负责人杨大壹,答案是这样的。互联网上的音频节目,大家就听三类,一是音乐,二是相声、评书、有声小说,三是课程、听书这种知识内容。而现在,大家开始听播客,因为它兼具上面这三种形式的特质。
高质量的播客,完全可以把这三种音频产品的特质集合到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内容。这正是它流行的原因。
另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因素,播客在近几年的爆发,和降噪耳机的普及有关系。过去,大家走路、骑车、坐地铁,嘈杂的环境里,戴耳机只能听歌,听不清歌词也没关系。现在,戴上降噪耳机,就能长时间地收听语言类节目了。“地铁里戴降噪耳机的年轻人”是很多播客的用户画像,播客的形式也在被这个场景塑造,比如特别常见的每期1小时、每周一更新。
你看,我们经常说的技术和文化的相互塑造,这又是一个例子。
好,以上,就是我借助贾老师的视角,与你分享的4个2022年的文化切片,关于2022年的文化事件,也期待你在留言里写下自己的感悟。最后,贾老师日更专栏《文化参考》最新一季已经开更了,欢迎你订阅专栏,继续2023年的文化之旅。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头条》,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