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挑细淘,得到头条。我是李南南。
今天,我将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第一个是,围炉煮茶成为消费新宠。第二个是,2023年开年,多位大厂高管离职创业。
先看第一条。我们聊一个最近很火的新生意,围炉煮茶。不知道你体验过没有?就是弄一个炉子,下面点着炭火。炉子上热着一壶茶,边上再配点花生、大枣、核桃之类的吃食,一起烤熟了。然后几个朋友围在炉子旁边,边吃边喝边聊。
现在小红书上,围炉煮茶相关的话题,已经将近1200万。在抖音上跟围炉煮茶相关的视频,总播放量已经达到17.4亿次。这大概是眼下最火的新消费品类之一。
但是最近,围炉煮茶在进军下沉市场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问题。在大城市很火爆的围炉煮茶,在下沉市场的表现并没有预想中的好。有的地方是春节火过一阵,甚至火爆到要排队等位。但春节一过,就冷清下来了。也有的地方,是压根就没火起来。这是为什么呢?
你可能会说,这不是明摆着,因为下沉市场消费能力有限嘛。但是,这个解释其实说不通。
首先,下沉市场的消费能力并不差。比如星巴克、喜茶、瑞幸咖啡,这几年都在下沉市场频繁开店。就比如瑞幸,据说截止到2022年7月,在下沉市场的门店数量已经达到1700家,占门店总数的24%。你看,下沉市场的消费能力还是不错的。
其次,围炉煮茶本身,也在根据所在市场,调整定价策略。比如,北京,我刚刚查了一下。围炉煮茶的消费大概是,四环外的地方,行情价大概是双人餐198元。这是团购价,原价差不多400元左右。包括一壶茶,可以无限续。还包括一个零食拼盘,有大枣、橘子、花生、核桃、瓜子等等。但是,消费时长有限制,只能在店里待两个小时。假如是往市中心走,比如王府井附近,价格大概就要乘以2,也是限时两个小时。
而在一些县级市,围炉煮茶的价格,一般是50元到80元一张门票。注意,这张门票是进入茶馆的门票,围炉煮茶本身的费用,都包含在里面了,而且时长限制要宽松得多。大家不用着急忙慌的,还能聊得更尽兴。你看,这么一对比,下沉市场的定价,其实挺合理的。30多元的奶茶、40多元的咖啡都能卖得不错,50元一位还能可劲儿吃零食,又适合拍照发朋友圈的围炉煮茶,没道理不好啊。
顺便一说,围炉煮茶,人家挣的其实不仅仅是这个卖茶座的钱,也包括卖周边装备的钱。比如,专门围炉煮茶用的小炉子、木炭、茶壶,等等。一套精致的茶具,能卖到上千块。
最后,除了定价合理,下沉市场的环境,也更适合围炉煮茶。因为围炉煮茶对空间的要求不低。一来不能太拥挤,得有松弛的氛围。二来还不适合开在商场里,因为烧炭火对通风要求很高。这样的地方在大城市房租都不低,而下沉市场房租就要合适得多。
你看,这么一算,下沉市场,其实挺适合围炉煮茶的。为什么就是没能大火呢?我查了一些专门研究围炉煮茶的资料,从中总结出这么两个主要原因。
第一,是围炉煮茶门槛低,但是上限高。好的是真好,差的也是真差。
为什么说门槛低?你看,它都不需要专门的场地,只要你原来有个茶楼、民宿、咖啡厅,再多买个炉子就行。至于茶叶,很多白茶、乌龙茶、红茶,都可以。只要有这几样,起码的围炉煮茶装备就齐了。
虽然起步门槛低,但是想做好就难了。你看,因为用的是木炭,场地得通风好,很多茶馆的通风,可不是按照烧烤店火锅店设计的,通风并没有那么好。据说前段时间,还有人在围炉煮茶时一氧化碳中毒。同时,对环境的布置,尤其是光线布置,得适合拍照,这些都不是随便弄弄就能搞定的。
门槛低,上限高的特点,就导致围炉煮茶的体验参差不齐。自然有人做得好,有人做得差。
说到这,你可能会说,就算质量参差不齐,也总不能那么巧,质量差的都集中在下沉市场吧?这就要说到,围炉煮茶在下沉市场遇冷的第二个原因。那就是,它卖的东西,在下沉市场不够稀缺。
围炉煮茶卖的是什么?答案有很多,比如仪式感、社交氛围、松弛感。这些东西可以用一个词概括,那就是,烟火气。围炉煮茶,卖的是被产品化的烟火气。也就是,把那种市井的烟火意境,做成标准化的产品。
你可能会觉得烟火气这个东西很虚。但是,想还原它,其实不难,就是直接找烟火气最重的元素,然后直接搬过来。而大家对于烟火气,是有几个共同想象的。比如小马扎、小火炉、老式的茶杯,等等。
但问题就在于,这个烟火气,在大城市也许难得,但在很多下沉市场,并不稀缺。咱们就看构成烟火气的几个要素。
首先,是松弛感。很多县城生活节奏本来就不快,人家不缺松弛感啊。其次,是社交场景。大城市因为工作节奏紧,大家见面机会少,难得聚一次当然要选个精致的地方。而在小地方,大家的来往本来就比较密切,社交场景也不稀缺。最后,是产品本身。咖啡和奶茶,自己在家做不了。而围炉煮茶,很多人家里本来就有炉子,因此更不愿意专门花几十块去外面煮茶。
注意,咱们不是说,在下沉市场围炉煮茶就做不起来,也有很多做得好的。我真正想请你关注的重点是,围炉煮茶所体现出的一个趋势,那就是,把烟火气产品化。最近两年不是总有那么一句话吗,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现在很多年轻人,就好这一口。
但是,要想把烟火气产品化,并不容易。因为烟火气和产品化之间,本身存在一组矛盾。烟火气讲究的是松弛随意,而产品化意味着标准统一。就像一位发明家,叫阿奇舒勒说的,真正的创新,往往就在于,如何兼顾一组矛盾。你能拿捏这个矛盾,你就是创新的高手。
再来看今天的第二条。我们聊一个最近发生比较频繁的现象,大公司高管离职创业。比如,阿里健康的原CEO王亚卿离职创业。再比如,网易考拉原CEO张蕾被爆离职创业,推出了跨境服装品牌AHA SELECTED。
关于大厂高管出来创业,一直有两种说法。有人说,这是优势,人家起点高、人脉广、有经验。但是,也有人说,一些高管在公司里待久了,玻璃心、花架子、凡事爱看PPT。这能拼得过市场里的真刀真枪吗?
那么,大厂高管再创业,做得到底怎么样呢?最近,我在中欧商业评论上看到一篇采访,作者采访了十位从宝洁出来的创业者。要知道,宝洁公司出来的创业者非常多。有人甚至说,宝洁就是新消费领域的黄埔军校。从宝洁出来的人,还有一个统一的称呼,叫宝洁校友。2018年还有人统计过,当时的3000个宝洁校友里,创业的就有六七百人。差不多每5个人里就有1个。
那么,宝洁出来的创业者,到底都是如何创业的呢?我从采访中,总结出了三个重点。
第一,怎么选赛道?是倾尽家财,奋力一搏?还是一上来就憋个大招?都不是。他们往往找的是很小的赛道,做的是小而美的稳妥生意。比如,老年鞋、敏感肌护理、猫粮、卤味食品等等。几乎没人踏入互联网平台、房地产、新能源汽车之类的大赛道。
这可能是因为,首先,这些创业者不缺钱,也不着急赚钱。另一方面,在宝洁这样的大公司工作,常年耳濡目染了稳健式的风格。所以他们创业,比起大赢大输,更容易选择小赢不输。不想一飞冲天,更重要的,是那份确定性。
第二,宝洁校友们的决策流程什么样?我们可能觉得外企人最引以为傲,也最受诟病的,就是那套系统化、规范化的SOP流程。大小事情都要层层审批,汇报一定要有PPT。很多人说,外企人太固守这一套流程,适应不了创业公司灵活多变的风格。
而事实是,不光外人觉得这是问题,就连很多外企人自己也觉得这是问题。比如,宝洁97届校友,王怀南说:“创业讲究快,CEO甚至需要想一出是一出。”还有一位宝洁校友说:“我刚开始创业,就是一言堂,所有决定必须由我来做。当时企业才十来个人,我在各方面的经验都最丰富。如果放手让下面人做决策,可能10个里面错了9个,但我做决策,可能10个里面对了9个。”
你看,因为他们经历过流程的痛,所以反而更加警惕被流程束缚。
另一方面,王怀南还说,外企那一套分析方法,适合用脑决策的场景,比如第十双鞋选什么颜色?怎么高效开会?怎么汇报工作?但是创业中很多重大决策,要靠心。就有点像经济学家张维迎说的,企业家决策,有时靠的是直觉和想象力。这不是流程和逻辑能解决的。
第三,宝洁校友创业怎么选团队?我们经常听到,一个高管出走,带走一个团队。或者在组创业团队时,也倾向去找有外企背景的人。有人说,这不就是抱团排外吗?
但是,从宝洁校友的采访中,很多人表示,他们确实这么干,但不是因为排外,而是为了提高效率。
首先,沟通成本低。在高强度高压力的创业环境里,特别讲究快速决策。假如大家以前工作背景一样,沟通起来就快。尤其假如大家之前是上下级关系,那么在需要快速决策的时候,哪怕有争议,曾经的下级也会默认听从上级。
其次,在创业者看来,多元性就压根不是企业初级阶段需要考虑的事。创业初期,要的就是快速凝聚,同舟共济,所有人围绕在创始人身边。等有了规模后,再考虑多元化。但是,朋友之间往往不适合一起创业。因为朋友之间关系是平等的。越平等,需要的协商时间越长。就算达成一致,也容易来回反复。
你看,哪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成规铁律。宝洁校友的创业逻辑非常朴素,就是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抽象的原则性纠结,在真实的挑战里,其实并不存在。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说了两个话题,围炉煮茶里的烟火气生意,以及宝洁校友如何创业。假如你身边有人对消费领域感兴趣,或者有创业的打算,推荐你把今天的节目分享给他。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头条》,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