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9岁芒格,为什么更看好比亚迪?

精挑细淘,得到头条。我是李南南。

今天,我将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第一个是,查理·芒格上个月出席《每日期刊》Daily Journal年会。第二个是,日本餐饮大厂丸龟制面,宣布要重回中国市场。

先看第一条。就在上个月,已经99岁的查理·芒格,出席了自己麾下的《每日期刊》年会。我知道,只要芒格一出来,大家最关心的,不外乎都是一个问题,老爷子,这回又说啥了?

咱们话不多说,直奔主题。我从芒格这回的讲话中,总结出了三个重点。

第一,是关于投资。这估计也是大家最关心的。芒格倒是没说具体的建议,但是,说了几个他个人的投资感受。

首先,芒格最看好的公司,是比亚迪。这首先是基于中国市场整体的强大潜力。其次是比亚迪过去几年的表现非常抢眼,增长很快。最后就是比亚迪的创始人王传福,在芒格看来,王传福是一个天才,也是一个工作狂,每天思考17个小时,能干成很多一般人干不成的事。芒格甚至说,比亚迪是他买过的,最喜欢的股票,除了比亚迪,没有公司会比特斯拉做得更好。同时,除了看好比亚迪,芒格还非常看好阿里巴巴和开市客Costco。

其次,芒格也有几个投资的禁区。比如特斯拉。理由是,特斯拉虽然很厉害,但是,他对马斯克的很多章法,感觉还看不透。简单说,就是我虽然大受震撼,但是我真的看不懂,就不买了。再比如,加密货币,芒格认为这个东西没有什么大用,他甚至说,加密货币是一个愚蠢的物种。没错,这是他原话。再比如,半导体行业。芒格不入局的理由是,半导体行业投资太大,除非不进去,进去就要求你投入全部身家。用他自己的话说,一把年纪了,对于自己不懂的事还是算了吧。

好,关于芒格对投资的看法,咱们先说到这。整体看下来,算不上语出惊人,这也符合芒格一贯的风格。而在这回的讲话中,真正让我觉得意外的,是芒格的几次转移话题。

比如,主持人问芒格觉得最近爆火的ChatGPT怎么样?芒格觉得,它可能有点被高估了。原话是,人工智能很重要,但是它不能实现很多疯狂的想法,比如不能治疗癌症。而现在有很多无稽之谈,比如有人尝试把它用于保险销售。芒格觉得,这带不来什么帮助。但有意思的是,关于ChatGPT,主持人一共问了两次,问到第二次的时候,芒格直接转移话题了。

再比如,问到怎么评估一个公司管理层的性格和能力。芒格也把话题岔开了,说了很多跟技术发展相关的事。

而且你发现没有,芒格没有正面回答的问题,往往都是特别热门的问题。比如ChatGPT前景怎么样?怎么评估一个人?按理说,这样的问题,你随便说几句,马上就能上热搜。但芒格偏偏没说。这就是这场发言中,让我觉得特别意外,也特别厉害的一个地方,那就是,芒格对很多事情,都保持一个不下结论的姿态。

这也是我从这场发言中,读出的第二个重点。什么是更高的思考境界?也许就是,凡事不轻易下结论。查理·芒格有一个特别著名的理论,叫多元思维模型。也就是,人得掌握对一件事的,不同思考角度。其实,这句话还有一个前提,就是凡事不要轻易下结论。

你看,很多事放在抽象的观念世界里,怎么想都有理。比如,大学毕业是要考研还是找工作?考研的说,我要追求学术境界。找工作的说,我要养家糊口。你看,两边都对。再比如,善意的谎言到底能不能说?说有说的道理,不说有不说的道理。再比如,ChatGPT怎么样?怎么评估一个人?这么复杂的事情,哪能简简单单给一个定论?

那么,不下结论,是不是就意味着不做思考呢?当然不是。芒格的建议是,我们别忙着关心结论,而是要关心这件事的不同解释。比如大学毕业是考研还是找工作?我们应该先根据自己的情况,针对这两种选择,各自列出一个行动清单,算算其中的经济账、机会账、时间帐等等。然后再看看怎么做最适合自己。

简单说,我理解芒格的意思是,现实世界是复杂的,我们应该跟它一样复杂。

说到这,你可能会说,不对啊。芒格明明自己四处给人讲道理,很喜欢下结论啊。其实,这是对芒格的一个误读。假如深入看芒格的书,里面大都是非常浅显的常识,很少有什么石破天惊的洞见。

这回已经99岁的芒格自己就说,“我只能教几乎人人皆知的知识”。这有点类似于把一个人从悬崖边拉一把。换句话说,他教的,大都是常识。

你可能会说,常识?这未免太普通了。你还真别小看常识,芒格说了,对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品质就是,不发疯。只要你能一直不发疯,一直遵守常识,就能超过95%的人。所谓时间的复利,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不是一次干成一桩大买卖,而是一直做平常而正确的事。始终不犯错,就是最大的胜利。

关于芒格这回的讲话,咱们先说到这。最后,给你讲一个关于常识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学徒,跟着老铁匠学了大半辈子。临了,老铁匠快咽气了。学徒跪在床前,说,师父,看在我伺候你一辈子的份上,能不能把打铁的诀窍告诉我?老铁匠用最后一口气,吐出了四个字,你猜猜是什么?是,别摸热铁。多么简单的常识。但是,一辈子没摸过热铁的铁匠,能有几个呢?也许,留给大多数人的那条,难且正确的路,就是,坚守常识。

再来看今天的第二条。最近,日本餐饮品牌丸龟制面对外宣布,要重回中国市场。

丸龟制面是一个主营面食的日式快餐,它曾经在中国开出过45家门店。但是,2021年开始,这些店铺纷纷关停,到去年8月,它关闭了中国大陆的所有门店。

而现在,刚撤出没半年,它又返场了,说到底,还是中国市场的吸引力太大了。而且这回他们的计划是,到2028年要开出100家店。能不能实现,现在还真不好说。

企查查的数据显示,2018年以后,日式快餐企业的注册量就一直在下滑。而在日式快餐下的细分赛道里,拉面又是衰退得最明显的。根据红餐品牌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日料品类发展报告2022》,日式拉面的热度不断下降,头部品牌,比如味千拉面,纷纷陷入瓶颈。

消息就是这样,来看看能学到什么知识。

今天,我想借着这个话题,跟你聊一个问题,就是,拉面,是怎么成为日本的国民饮食的?现在全日本有大概3.5万多家拉面店,民间还有日本拉面协会。但是,日本人的传统主食,明明是大米。而且日本建立农耕社会的基础,就是水稻种植。

拉面进入日本,最早能追溯到唐代,面条是作为“进口货”,从中国传到了日本。

到19世纪60年代,明治维新之后,来到日本的中国人多了起来,拉面,就诞生在当时的中式餐厅里。但那个时候的拉面,距离成为国民饮食还差得远,主要是体力劳动者补充能量用的。

那么,后来拉面为什么会流行起来?最近我在一个播客,叫迷因电波里,听到一个解释。拉面的流行,不是日本本土的文化原因,而是来自美国的塑造。

你可能会说,美国人自己也不吃拉面啊,跟他们有什么关系?这要从二战说起。在战争期间,日本的一切资源为军工让步,粮食实行配给制,大量的粮食,是从外面进口的。而战败后,日本失去了这个渠道,本地的稻米也歉收,粮食产量只有二战前的60%,一下子就陷入了严重的粮食短缺。

当时的日本由美国接管。二战刚结束那两年,美国也没太管日本粮食短缺的事儿。但到了1947年,美国突然开始对日本开展了大量的粮食援助,几年里,就满足了80%日本人口的需求。

为什么美国突然转变了态度呢?说白了,还是想拉拢帮手。毕竟,假如在美国人的接管下吃不饱,很多日本人就会转投美国当时的对手苏联。

那么,美国援助的粮食是什么?没错,就是小麦。美国搞援助,不是看日本需要什么,而是看美国有什么。美国自己小麦产量很高,有富余。更重要的是,农民在美国的政治地位很高,是美国政客需要团结的重要力量,怎么团结?就是帮他们卖粮食。就这样,美国把本土的小麦送到了日本。

但是,很多日本人平时没有吃小麦的习惯,怎么办?美国人就联合日本政府,开始宣传小麦制品,也就是拉面等面食。这个宣传,不光是从营养的角度来宣传,有人甚至还把吃面上升到了整个人类文明的高度。当时有个营养学家,还专门写了一本书,里面说,以小麦为基础的饮食习惯,是欧洲理性和进步的主要原因。而日本因为吃米饭,所以没有欧洲那么先进。

就这样,拉面开始进入日本人的餐桌。后来,1958年,也是日本人安藤百福,发明了“速食拉面”,也就是方便面的雏形。现在,方便面每年的全球消费超过1000亿包。

你看,这就是拉面在日本流行起来的脉络。原本是一种进口的小众食品,但是由于美国人这一整套操作,愣是把它变成了日本的国民饮食。

其实,类似的套路,美国人在自己国家也用过。不知道你小时候看没看过一部美国动画片,叫《大力水手》。主人公每到紧急时刻,只要吃一个菠菜罐头,就能力大无穷。看完动画片,很多小朋友也爱上了吃菠菜。

问题来了,有那么多“变身”方式,为什么偏偏要吃菠菜?这是因为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时期,各种产品滞销,其中就包括菠菜。怎么缓解滞销呢?有人就想到,把它画进动画片里,这就是为什么大力水手要吃菠菜才能“变身”。而且,当时美国的菠菜产地,只有加利福尼亚和堪萨斯两个州,那会儿保鲜技术还不太行,对外卖的主要是菠菜罐头,所以动画片里的菠菜,也必须是从罐头里挤出来的。

《大力水手》最终把美国的菠菜销量带动增长了33%,把整个菠菜产业从危机中拉了出来。《大力水手》也被叫做“最早的商业推广片”。你看,这哪里是产品的胜利,明明是叙事的胜利。

最后,跟你分享一本书,书名就叫《叙事的胜利》,里面有一句话很耐人寻味。叙事的胜利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件幸事吗?还是一件需要担忧的事?不确定,但我们可以说,叙事在面对了所有可能的挑战之后,仍然是我们生活的中心,永远让人费解,也永远不可替代。

好,今天我们说了两个话题。一个是查理·芒格的最新讲话,一是关于拉面的研究。假如你身边有人对这两个话题感兴趣,推荐你把今天的节目分享给他。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头条》,明天见。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