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挑细淘,得到头条。我是李南南。
今天,我将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第一个是,被很多玩家誉为2023年首个爆款游戏的《原子之心》正式上线。第二个是,家长频繁吐槽,今年的开学季比往年更难。
先看第一条。就在前不久,由俄罗斯游戏公司开发的一款叫《原子之心》的游戏正式上线,不是知道你玩了没有。据说网上评价很高。游戏装载了全套中文语音字幕,对中国玩家非常友好,细节咱们就不展开说了。好多人都说,这应该算是2023年,游戏界的第一个爆款。
但是今天,咱们要说的不是这款游戏本身,而是它背后最大的投资方。这就是,腾讯。没错,这款俄罗斯人开发的游戏,最大的投资方是咱们中国的腾讯。顺便问一个问题,你知道全世界最大的游戏公司是哪家?估计这个问法,就等于告诉你答案了。没错,全世界最大的游戏公司,也是腾讯,而不是暴雪、索尼、任天堂这些传统游戏大厂。
这个大,指的是腾讯直接或间接持有的游戏数量最多。好多看起来很厉害的国际级游戏公司,腾讯或多或少都占点股份。比如,开发了吃鸡游戏的蓝洞公司,腾讯持股15%。再比如,开发过《使命召唤》系列的动视暴雪,腾讯一度持股5%。开发过《刺客信条》的育碧,腾讯持股9.9%。还有最近跟Steam势均力敌,涨势很猛的游戏平台Epic Games,腾讯占股40%。而火爆全网的LOL《英雄联盟》,腾讯持股是,100%。
截止到目前,仅仅是在海外,腾讯在游戏上的投资,就超过1000亿人民币。而且腾讯还有一点很讨游戏公司喜欢,就是,很多时候是只掏钱,绝不插手内容。
比如,腾讯给育碧游戏投资超过3亿欧元。但不要董事会席位,只要育碧游戏在国内市场的发行权。你看,这样的投资人,谁不喜欢?
但是,说到这你可能会说,不对啊,腾讯游戏这么厉害的吗?我明明能在网上听到很多相反的声音啊。比如,很多关于腾讯游戏的文章,题目都是《腾讯越来越不懂游戏》《腾讯捉摸不透竞争对手米哈游》《腾讯到底懂不懂游戏》之类。
没错,这就是腾讯游戏奇怪的地方。你说它不懂游戏?怎么可能?人家已经是全世界最大的游戏公司。你说它懂游戏?网上又偏偏有那么多质疑的声音。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最近,我在公众号《星海情报局》上看到一篇文章,专门分析了这个问题。答案很有意思,说腾讯就是因为太懂游戏了,才会被人说不懂游戏。
这话乍一听好像有点矛盾,其实不难理解。就好比一个男生追求女生。他特别懂女生喜欢什么,该说什么话,做什么事。但是,你觉得他懂爱情吗?没错,就是因为他太懂了,别人反而觉得,他做什么都是套路,是话术,是本能反应。他已经不怎么懂爱情了。就好比《鹿鼎记》里的韦小宝,特别擅长追女生。只要他看上的,几乎没一个能逃掉。但是,你能说韦小宝懂爱情吗?我还记得很早之前北大教授孔庆东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核心就是,韦小宝是爱情殿堂里的天阉。
好,咱们说回腾讯。那些质疑的声音,其实不是因为腾讯不懂游戏,而是因为腾讯太懂游戏,因此几乎从来不走弯路。说白了,就是太稳扎稳打了。
要知道,在一些玩家看来,一个游戏公司太稳扎稳打,这件事就不太好接受。为什么?因为游戏产业,它不仅仅是商业,它也是艺术。一直以来,游戏被很多人称为第九艺术。最早的说法是,世界上有七大艺术,分别是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戏剧、建筑。后来电影成了第八大艺术。现在,电子游戏又作为第九大艺术加入其中。
你看,一旦跟艺术搭边,就意味着,你除了理性,除了商业化的计算,还得有感性,有冲动的一面。而在一些人看来,腾讯往往是特别懂商业,在艺术这块,反倒显得劲头不够。
注意,这不是说一个公司好不好的问题,而是酷不酷的问题。比如,在游戏开发方面,腾讯往往是先确定一个玩法火了,然后再及时跟进。比如,腾讯旗下的《王者荣耀》《刺激战场》这样的现象级产品,最初的玩法并不是腾讯发明的。再比如,腾讯最近几年,花了大量的精力在手游上,原因很简单,手游吸金能力强。但是,对于投入更高、不确定性更大的主机游戏,腾讯的投入就相对保守。
这就好比画画,一个人要是整天做市场分析,做用户画像,然后再专门投其所好去作画。咱们先不说他画得怎么样,单说这个架势,是不是少了点艺术家的劲头?
换句话说,游戏有两重属性,商业与艺术。而大家对它的评估,也同时使用这两重标准。
最后,回到腾讯的视角,其实,商业层面的谨慎,还有一个关键原因,就是过去一段时间,游戏版号的数量偏少。游戏版号就类似于发行许可证。它变少,就意味着可上市的游戏少。因此,对游戏厂商来说,除非不做,做了就一定要成,试错的余地不大。而最近一年来,游戏版号已经开始增加。很多人都觉得,包括腾讯在内的游戏公司,可能会在创新方面,投入更大的力量。
同时,要知道,一个游戏公司,它的价值可不仅仅在于游戏。因为今天的游戏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消遣方式,它更是一个集成了众多先进技术的网络节点。比如,美国游戏巨头Take two,在2021年申请了一项专利,能让游戏里开车的NPC,有不同的驾驶风格。像真人一样,有的慢吞吞,有的急性子。有人就猜测,这项技术,没准将来会应用于自动驾驶,让AI司机有不同的驾驶风格。再比如,游戏行业里的一个关键技术,叫引擎技术。前段时间,法国已经有公司,使用虚幻引擎为航空公司制作飞机的数字原型。你看,本来因为游戏诞生的技术,在其他关键领域,也能派上用场。从这个角度看,游戏行业需要百花齐放,但也需要能够扛起关键技术的巨头。
好,游戏的事咱们先说到这。我觉得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一个新的、理解行业的模型。过去我们都习惯把一个行业当成很多家公司,但是很多时候,也可以把一个行业,当成一个完整的人。
借用丹尼尔·卡尼曼的观点。一个人,他的大脑,可以分成左脑和右脑。左脑负责逻辑计算,右脑负责情感冲动。好多时候,人干成一件事,往往是二者协作的结果。比如,创业,先有冲动,把目标立在那儿,再通过思考,看怎么行动。同样,一个行业,或者一个公司里,也可以分成左右脑。有人当左脑,凡事严格考量,把商业化做好。也有人当右脑,凭着感觉做创新,没准哪天就能蹚出一条新路。一个行业的繁荣,往往也是这个行业里,左右脑协同的结果。
再来看今天的第二条。上个月,中小学陆续开学。很多家长都说,这个开学季,比往年更难。为什么?因为之前的寒假太长了。很多地方都因为疫情经历过一轮居家,居家跟寒假连在一起,前前后后学生得有三四个月没去过学校。这回一开学,很多家长都表示不适应。
这回开学的场面热闹到什么程度?我念几个微博热搜你体验一下。比如,开学前一夜,才是真正的万家灯火。这说的是学生临开学赶作业。再比如,还有个热搜说,孩子不写作业,他老爹批评他,还顶嘴,结果当爹的一气之下报警了。再比如,我还看过一个视频,一个中年男人教孩子写作业,结果自己崩溃了,躺在马路上嚎啕大哭。一边哭一边喊,这道题等于800啊,你为什么要说400?
当然,我们今天不是要说作业问题。因为这根本就不是个作业问题。这明明是,家长应该怎么跟青春期孩子相处的问题,作业只是导火索而已。
正好最近,咱们得到有一门课,正在谈论这个问题。这就是心理学家李松蔚老师主理的《心理学通识》。李松蔚老师给家长支了很多招,我把这些办法,总结成了三个“不”。
第一个“不”,是先保证父母之间,不发生内讧。
我第一次看到这个说法的时候,真是佩服李松蔚老师的洞察力。可不就是这么回事吗?很多时候,孩子青春期叛逆,为什么感觉家里乱成一锅粥。能全怪孩子吗?不能啊。很多时候是父母之间先内讧了。比如,爸爸说妈妈惯孩子。妈妈说爸爸陪孩子少。你来我往,孩子没等怎么着,当父母的先吵起来了。
怎么办?首先,你得知道,孩子在这个年纪,本来就容易叛逆。这不是什么问题,而是成长的必经阶段。有了这个觉悟,父母至少踏实一半。而另一半的踏实,就得靠父母多问自己一个问题,那就是,我是否愿意改变?因为根据李松蔚老师的观察,大多数的家庭矛盾,最初都是因为一方不愿意改变。
比如,当爹的说,我工作忙,没时间陪孩子。他想表达的其实是,我已经习惯之前的工作节奏,我不想改变。再比如,当妈的说,我是爱孩子,不是惯孩子。她的潜台词也是,我已经习惯了这么跟孩子相处,不想改变。
你看,问题的症结找到了。关键就是,父母得做出改变。但是要知道,想改变一个成年人何其艰难。怎么办?
这就要说到,第二个“不”。不要把孩子当下属,而要把孩子当领导。
你看,大多数时候,大家都容易把孩子当下属,假如你在公司是领导,就更容易这样。但到了青春期,你再这么命令他,他一定跟你死磕到底。
有个家庭治疗大师,叫米纽秦,说过这么一句话,“你是一个很好的四岁孩子的父母,但你现在要学习做一个十四岁孩子的父母了。”孩子大了,不能把他当员工了,那该当成什么?李松蔚老师有个很微妙的比方,就是把孩子当成一个“不靠谱的领导”。
也就是,做事不成熟、没经验,经常做出错误的判断。但是人家毕竟是领导,你有责任为他提供建议。而且,你不能用命令的语气,什么“你不听我的劝,迟早后悔。”你得想方设法用他喜欢的方式跟他打交道。你可以说:“这个事我说说我的看法,给你做参考。”
而且,这表面看起来是一种沟通技巧,其实能让你摆正自己的位置。你只是孩子的幕僚。孩子的自主性在增加,决定权在他手里。孩子的世界在变大,你只是他身边的N分之一,他不会像很小的时候,把你当成全世界。我知道这话听起来有点扎心,但换个角度,这不恰恰说明孩子在成长,在进步吗?
但是,到这一步,还是不够。因为你对孩子管得宽松了,他会不适应。尤其是他自己犯错了,更会觉得,都怪你,你当时为什么不拦着我?这不是明摆着看我踩坑吗?
这时,你就需要记住第三个“不”。来自日本导演北野武的一句话,叫,做父母的,不应该畏惧被孩子憎恨。说白了,就是孩子青春期的情绪,不管是急躁、叛逆还是埋怨,咱们当父母的,得能接得住。可以多跟自己说,青春期,这就是一个生理阶段。谁都没有错,过了这阵儿就好了。
简单说,所谓三个“不”,就是,不责怪彼此、不命令孩子、不惧怕被孩子埋怨。你看,并不复杂。假如你正面临类似的问题,建议你试试看。
最后,总结一下。我们今天说了两个话题,一个是关于游戏产业的发展,一个是关于怎么陪孩子度过青春期。欢迎你把今天的内容分享到朋友圈,或是分享给家里有娃的亲戚朋友,没准他会感谢你。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头条》,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