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7|奥斯卡:为何你总是猜不中结果?

精挑细淘,得到头条。我是李南南。

今天,我将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第一个是,第95届奥斯卡,杨紫琼成为首位华裔最佳女主角。第二个是,科学家关于流感的新研究。

先来看今天的第一条。我们聊聊一年一度的奥斯卡。就在北京时间3月13日,也就是这周一上午,第95届奥斯卡颁奖典礼正式举办。其中,杨紫琼获得最佳女主角奖,成为奥斯卡历史上首位华裔影后。由她主演的《瞬息全宇宙》,一共包揽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七项大奖,成为本届奥斯卡最大赢家。

好,消息就是这样。我们看看能从中学到什么知识。

你没看过这部电影也没关系,这不是我们今天要聊的重点。我主要想借着这个事,说一个一直以来,都带点神秘色彩的话题。那就是,奥斯卡,到底是怎么评奖的?

注意,即使你从来不关注奥斯卡,或者对电影没兴趣,我也建议你听听。因为这背后涉及的不光是奥斯卡,也不光是电影。它其实说的是一个更大的问题,那就是,一套规则,以及相关的误解,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我们先从一个相对简单的问题说起,奥斯卡评奖的结果,为什么总是和很多人想得不一样?还有好多人猜,说奥斯卡有潜规则之类,比如,必须要顾及政治正确,每年必须得让不同肤色种族的人获奖。

我觉得,这个猜测可以先放到一边。不管它是不是真的,对我们讨论这个问题意义都不大。因为单从奥斯卡的评比方式上看,它就注定了,不管按照什么标准,最终结果,都会跟很多人想得不一样。

奥斯卡的具体评选流程咱们就不展开了,简单说,它是票选制。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全体会员们投票,然后经过几轮评比,基本原则就是票高者得。你发现问题了吗?它选的是一个相对值。假设总共有10000票。在整个评选过程中,只要第一名比第二名多一票,就能赢。假设第一名最后是2000票。那就意味着,其余8000票都跟这2000票想得不一样。当然,实际的评比流程,要复杂得多。我们只是说一个大致原理。

因此,无论最终是哪部影片获奖,都注定了,这个结果一定会跟大多数人想得不一样。这是一道基本的数学题,跟内幕扯不上关系。

听到这,你可能会说,不对啊,以前明明有很多影片,是众望所归。大家都很服气啊。比如当年的《卡萨布兰卡》《乱世佳人》《阿甘正传》。我觉得,这很可能是一个成功者偏差。这些影片普遍年代久远,我们看到它们时,它们已经得了一堆奖。观众在看之前就知道,这是最佳影片,再一看内容,果然很好。假如放在评选的当年,你放心,这些影片,每一部争议都不小。

那么,奥斯卡到底是按照什么标准来评选的呢?我们得从奥斯卡的来历说起。著名的政治学家萨缪尔·亨廷顿,曾经提出一个番茄汤理论。说的是国的社会构成,就像熬一锅番茄汤。先有个底料,然后你往里面加一点这个,他往里面加一点那个,这锅汤的配料就越来越丰富。但是,它总归还是一锅番茄汤。

同样,番茄汤理论,也可以套用到奥斯卡上。奥斯卡大概的过程,也跟熬番茄汤一样。最开始,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几个大的电影公司,在米高梅的牵头下,搞了一个联盟,取名叫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他们给自己的定位主要有两个。第一,是保护电影产业的利益。你看现在奥斯卡小金人奖杯的底座上,有五个环。代表的就是电影工业里的五个关键利益方。分别是,制片人、导演、编剧、演员、技术。第二,是促进电影发展。于是,他们就发起了奥斯卡奖。因为奥斯卡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发起的,所以也叫学院奖。

这就是这锅番茄汤,最初的底料。后来,不同的配料就开始进来了。

比如,奥斯卡需要加强跟美国政界的来往。为什么?因为电影有一些关键环节,受政策的影响很大。比如,当年罗斯福当政期间,整顿美国银行。这就导致,银行贷款贷不出来。要知道,当年很多电影初期都要靠银行贷款启动的。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不能说奥斯卡是否受政治力量左右,但至少,它一直很重视与政界的关系。

再比如,不同国家的人,开始纳入奥斯卡的评比体系。毕竟,这是一个由美国电影公司牵头的奖项,你要是只颁给美国电影,大家不服气。因此,奥斯卡必须得纳入不同国家的评委和不同国家的影片。最初学院的会员,只有30多个人,现在已经有10000多人了。

再比如,奥斯卡一直以来,也很重视与各大电影公司之间的关系。毕竟,电影公司是他们最主要的资助方。直到后来,电视机出现,奥斯卡意识到,我们可以通过直播赚钱啊。收视率就是钱,收视率靠什么?明星啊。奥斯卡最不缺什么?就是明星啊。换句话说,吃电影这碗饭的奥斯卡,实现财务自由,靠的其实是电视。

再比如,奥斯卡也很重视和重大事件之间的互动。比如,二战期间,奥斯卡主动取消了宴会,简化颁奖流程,据说连小金人都换成了石头做的。同时,还提名了大量的反战电影。顺便一说,小金人可不是纯金的,而是镀金的。为了避免掉色,据说已经用上了NASA研发出来的技术。

你看,这么看下来,奥斯卡虽然表面看,是一个封闭的评比体系。但是,社会上的各种力量,一直在往这里面添加不同的影响。就像熬番茄汤一样,各种配料加一点。因此,今天的奥斯卡,它的评比标准,已经非常复杂,一言难尽。

但是,就算配料再丰富,毕竟是锅番茄汤。它的底味是不变的。那么,对奥斯卡来说,这个底味是什么呢?这就要说到一个,被很多观众忽视的维度了,这就是,电影技术。

没错,电影是艺术之前,它首先是个技术。你可能觉得,电影里,只有特效的部分算技术。事实上,电影从头到尾,每一处都是技术。你看到的任何一部得过大奖的电影,它首先都是在电影技术这个维度上,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但是,技术这个事,大多数观众,其实很少有感知。我们平时谈论电影,经常说,故事有没有深度,演员演得怎么样,情节好不好。但事实上,在专业的电影评委看来,在考虑这些问题之前,一个好电影,首先得过技术这一关。

比如,我在文稿里放了一张图,是前几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国王的演讲》里的一个画面。

你可能没看过这部电影。但是即使从这张截图中,你也能明显看到,这个画面的设计非常精致。从构图、色调,到后面群演的状态,都非常好。这就是技术层面上的厉害了。而今天,能拼到奥斯卡这个舞台上的电影,一定是在技术这个层面上,通篇都达到了几乎无可挑剔的地步。光是这个门槛,就把绝大多数电影挡在了外面。因为太费钱了。

再比如,你知道怎么预测一部奥斯卡最佳电影吗?你在颁奖前一天几乎不可能预测,但颁奖当天能预测。因为当天会先颁另一个奖,叫,最佳剪辑奖。一般来说,只要你得了这个奖,那么你同时得最佳影片的概率,是非常高的。而剪辑,既有艺术的一面,也有技术的一面。

再比如,即使一些得了大奖,号称是小成本制作的电影,你放心,人家在技术上,做得也一点都不糙。比如剪辑节奏的控制、镜头语言的表现、音乐的使用,等等。这些技术细节,很多都达到了教科书的级别。

你可能会说,大家都追求越来越精致的技术,这不就是内卷吗?没错,确实有内卷的成分。电影是艺术,也是技术。艺术的进步可以靠灵光一现。而技术的进步靠什么?有时候,精益求精的卷,可能是个出路。

再来看今天的第二条。眼下正值春天,正是流感多发的季节。首先希望你远离感冒。在这里,我想跟你说一个,关于流感的新研究。

前段时间,奇点网翻译并转载了《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是哈佛大学的团队做的。核心就回答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人只要一感冒,就浑身难受?

对啊,仔细想想还真挺奇怪的。感冒明明是呼吸道的事,为什么非得浑身难受呢?头晕、食欲不振、全身乏力,这些都是感冒的典型症状。

当然,仔细想想就知道,这是大脑在向你的身体发送指令,让你产生这些感觉。这些疾病反应,大都是大脑根据机体感染,做出的决策。这也一直是科学家对于感冒难受的普遍解释。那么,大脑又是怎么知道你感冒了呢?之前科研人员的研究结论是,在感染时,你的身体里,会产生一些信号分子。这些信号分子,会随着血液循环,进入大脑。然后给大脑报信,说,我感冒了,你赶紧让我难受吧。

那么,怎么才能不难受?答案很明显,你得阻止这些信号分子去给大脑报信。最好是,让被感染的组织,干脆就无法生成这个信号分子。你现在看到的很多药,比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它缓解病症的原理之一,就是阻止这个信号分子的生成。

但是,你可能也发现了,很多时候即使吃了这些药,顶多是缓解,难受并不会彻底消失。这说明,大脑依然在接收生病的信号。那么,这个信号到底是从哪来的呢?

这回,哈佛大学的团队,研究的就是这个问题。具体过程咱们就不展开说了。简单说,通过对小鼠的研究,他们发现,在呼吸道和大脑之间,有一条隐匿的神经通路,在向大脑传递信号。

或者你可以这么理解,过去我们都觉得,是呼吸道先产生信号分子,然后信号分子随着血液,流动到大脑附近,发射信号。但这回研究人员发现,大脑其实一直都在呼吸道里,有一个分公司。用不着那么迂回的过程,只要你感冒,分公司马上就直接给母公司报告。

而且随着进一步研究,他们还发现,只要切断这个信号通路,小鼠就活蹦乱跳的。那些感冒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

这就奇怪了,既然明明可以不难受,为什么大脑偏偏要让我难受呢?我们都知道,人的一切身体设置,都是千百万年演化而来的。不利于生存的设置,都会被淘汰掉。那么,为什么我们要保留这么一个让自己难受的设置呢?

注意,从这往后,就不是科学实验的结论,而是研究人员的推测了。他们推测,这应该是一种群体能力。你感冒,大脑让你难受,是为了让你乖乖待在家里,不把病毒传染给别人。说白了,就是避免一人感染,全员下线。

顺便一说,人的很多设置,你要是在个体这个层面找不到解释,都可以切换到群体层面。比如,人为什么有复仇这个本能?要知道,报仇很多时候除了解气,没什么实际的利益回报。有人就专门研究过,结论是,报仇是一种群体本能。也就是,一旦有报仇这个设定,这个群体里,强者就不敢随便欺负弱者,整个群体才能稳定共处,才能发展壮大。从这个角度看,报仇,其实一种群体本能。它的好处落到了群体身上,只不过,代价要由个人承担。

你看,什么事,一旦想不通,放在一个更大的尺度上去思考,没准就能获得答案。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一共说了两个话题。奥斯卡的评奖标准,以及关于流感的新研究。假如你身边有人对这两个话题感兴趣,推荐你把今天的节目分享给他。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头条》,明天见。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