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8|自曝心理学:罪犯为什么总爱写自传?

精挑细淘,得到头条。我是李南南。

今天,我将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第一个是,美国发生离奇诈骗案,行骗者网络自曝。第二个是,爆款日剧《孤独的美食家》,宣布启动电影版。

先来看今天的第一条。最近,美国发生了一起很离奇的诈骗事件。一名印度高中肄业生,通过伪造材料,拿到了美国顶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离奇的地方在于,整场骗局原本没有人知道。但是,当事人自己,在红迪网reddit写了一个长帖,把整个过程详细地曝光了出来。

没错,一桩原本没人发现的骗局,骗子却自曝了。

这名行骗的印度留学生,名叫阿里安·阿南德,今年19岁。他在印度只能算是一名高中肄业生,按他自己的说法,从中学10年级开始,相当于咱们这儿的初三,他就没有认真学习超过两个小时过。

但是,到了高三,阿南德反应过来了,自己得读大学。但是,他的成绩已经不可能被任何一所印度大学录取。怎么办?得想办法申请美国的大学,而且还必须申请顶尖大学,因为奖学金更高。但是,没有成绩,顶尖大学怎么可能给自己发offer?

只能伪造。于是,他的计划开始了。

首先,他买了一枚自己高中校长的假印章,做了一份高分的高中成绩单。其次,他买了一个跟自己高中学校名字很像的网站假域名,用假域名创建了学校官方和校长的电子邮箱,用来跟美国的大学联系。这样一来,无论是这边学校发材料,还是美国那边来核实,他都能骗过去。最后一步,阿南德用ChatGPT,写了入学论文,给美国的很多所大学发了申请材料。

阿南德想的是,只要你材料发得够多,就有学校上当。果不其然,一所美国排名前25的名校,给他发了offer,并且提供丰厚的奖学金,覆盖他的伙食费之外的一切费用。他每年只需要花四五万人民币的生活费,就能去上美国名校了。

但阿南德还不满足,他连生活费都不想自己出,于是又写了一封邮件,告诉美国的大学,自己的家庭条件极其艰苦,父亲患癌症去世,母亲靠政府的养老金生活,还附上了自己伪造的父亲的死亡证明。

大学那边,立即同意了他的申请,把他的奖学金升级成了全奖,并且还包揽了他的往返机票钱。拿着全奖的证明,阿南德办理美国签证,也没费什么力气。

做完这一切,2023年8月,阿南德成功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利哈伊大学就读。

大学开学后,他必须拿到高绩点才能继续拿奖学金,但靠自己学,必然做不到。怎么办?他继续用ChatGPT作弊。按阿南德的话说,大学考试的考场管理不是很严格,考试的时候,他拿到试卷就偷偷溜出教室,在外面作弊答完所有的题,到点之后,趁着人多,自己就趁乱把卷子交上去。

到这儿还没完,阿南德越骗越上瘾,除了在学校,他还靠造假,找了一份实习。他伪造了一份营销专业学生的简历,找到了一份远程的营销实习,每天只用花两三小时,发发邮件、打打电话,每个月还有1500美元的薪水。

这些,是阿南德的行骗过程。往下,就是这事儿离奇的部分。

阿南德,把这一切内容,包括自己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事无巨细地发在了reddit上面,并且生怕人不信,还在文末强调,“以上内容,不是幻想,也不是假故事,没人能编出这么详细的故事,这就是我的生活,信不信由你。”

后来的事估计你也猜到了,骗局败露,阿南德被美国警方逮捕,但并没有判刑。他和大学达成了认罪协议,大学把他开除,遣返回了印度。

好,阿南德的故事,咱们就先讲到这儿。你看,这是一个非常戏剧性的骗局,假如他自己不说,或许他永远不会被发现。但是,一切都结束在,他选择把自己的计划公之于众。

他这个自曝的动作很耐人寻味,而且这还不是孤立现象。很多骗子,或者做了坏事的人,总是忍不住把自己做的事曝出来。

比如,美国著名前杂志记者斯蒂芬·格拉斯,他从1995年开始在《新共和》杂志工作。《新共和》是1914年成立的老牌杂志,在美国影响力很大,主要刊登政治和社会评论。格拉斯在《新共和》工作的时候,写了700多篇报道,而且篇篇内容充实,细节丰富,很有“现场感”。

但是,他写的东西,大部分都是杜撰的。尽管后来他失手败露了,但他造假的具体手法没人知道。但离开杂志社后,他写了一本小说,叫做《寓言家》,讲了一个病态的骗子是怎么伪造新闻的。虽然是小说, 但就内容来看,完全称得上是他的自传。后来,这个故事还被改编成了电影,名字叫《欲盖弥彰》。

再比如,美国的弗兰克·阿巴内尔,从16岁到21岁,给自己伪造了一堆身份,包括空军飞行员、教师、医生。他被很多国家通缉,被拘留了两次,都逃了出来。后来他被美国判刑5年,出来后,当了FBI的安全顾问。他也写了一本自传,书名叫《猫鼠游戏》,2002年被斯皮尔伯格改编成了同名电影。

再比如,美国黑客凯文·米特尼克,他16岁破解了太平洋电信公司的密码,成了全球第一个网络少年犯。后来他还入侵过诺基亚、摩托罗拉、富士通等公司的网络,造成的累计损失高达4亿美元。后来,他写了好几本书,比如《欺骗的艺术》《入侵的艺术》《线上幽灵》,专门讲自己过去的骗局和手法。

再比如,美国20世纪的银行大盗威利·萨顿,他先后抢过100多家银行,被抓三次越狱成功。萨顿每次抢劫银行都穿得十分体面,没有开过一枪,就抢来了200多万美元。他也写了一本自传,叫做《钱就在那里》,讲的就是自己不开枪就能抢到钱的所有手法,至今被当作“人心操纵术”的经典案例。

你看,行骗明明是不光彩的事,但他们反而把它当作自己的作品,并且要向世人宣扬。为什么骗子总喜欢自我剖白?心理学上,有这么几个解释。

第一,为了自我确认。骗子行骗时,不能把自己的骗术告诉别人,但是,他们又觉得自己很聪明,自己的能力需要认可。于是,他们会自曝骗局,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第二,认知失调。骗子在行骗的时候,可能也并不是完全自信的,内心的道德感和做坏事这个行为,可能会产生冲突,这时,自曝,就有可能是他们缓和内心冲突的方式。

第三,寻求社会认同。骗子对自己做的事儿可能心里没底,但是,把它公布出来,就有可能收到同类的支持,这种支持会增强他们自己的社会认同和自我价值感,让他们觉得,自己并没有站在全社会的反面。

其实,总结起来,这些都可以归为一点,这就是,骗子往往需要强烈的认可。不管是为了强化内心的自信,还是为了冲淡内心的焦虑。他们做了坏事,但不能声张之后,内心的空缺,总是需要别人的认可来填满。

有一个成语跟这个状态很像,叫做“锦衣夜行”,原本的意思是,穿着华美的衣服,但只能在夜间行走,别人欣赏不到。

还有一个类似的寓言。说的是,犹太人的安息日禁止赌博,但有人违反了这个规定,偷偷参加赌博。怎么惩罚他呢?不是彻底禁止他赌博,相反,还要让他一直赌,还要让他一直赢,但这个赌局是秘密的,外人不知道。他永远无法把这种隐秘的快乐告诉别人,因此赌博中获得的奖赏,也变成了一种惩罚。

回到骗子的故事也是一样。假如做一件事,出发点是错的,即使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也无法实现自我认同,反而需要更多的外力去弥补。

再来看今天的第二条。最近,爆款日剧《孤独的美食家》,宣布计划推出电影版。剧版的男主角松重丰,自编自导自演。

《孤独的美食家》,你要是没看过也没关系,因为它的剧情极其简单,几乎可以说是没有剧情。讲的就是一个中年男人,一边四处工作,一边吃吃吃的事。但就这么简单的情节,居然拍了整整十季。主要是因为这个剧的沉浸感特别强,看完就像自己跟着主角一起品尝了美食一样。

但是,我们今天要说的重点,不是美食,而是这个男主角的工作。松重丰扮演的男主角,名叫五郎。但问题是,什么样的工作,能让一个人常年四处吃东西,看起来毫无紧张感呢?

答案是,销售。没错,五郎是个杂货经销商,更准确地说,他是一名推销员。走到哪,就吃到哪。

听到这,你可能觉得奇怪,推销员不应该是份很忙的工作吗?风里来,雨里去。这剧里肯定是瞎编的。

但事实上,现实中还真存在这么一路推销员。这算是推销流派中的一种。他们主打的就是,不说服,只筛选。也就是,他们只筛选那些,真正有购买意愿的人。购买意愿不强的,他们直接放弃。因此,也就不用费劲巴力地去想着怎么跟客户斗智斗勇。

正好前段时间,我看到一篇文章,作者叫纳比·库雷希,是位很资深的推销员,也是金融科技公司GoCardless的第一位推销员。纳比算是筛选流里的高手。他这篇文章研究的,就是怎么快速筛选出你的客户。

他的方法可以用一组数字描述,叫283X。

首先,是前面这个28。这说的是,在跟客户沟通的过程中,最好是推销员只占用20%的沟通时间,剩下80%的时间,全让客户说话。他认为,好的推销员,不是能够自己滔滔不绝的人,而是能够吸引客户开口说话的人。客户说得越多,你就越容易判断他是不是对你的产品真有需求。同时,他会边听边记。看看客户提到了哪些痛点,自己的产品能不能解决这些痛点。

到这步,就要说到纳比的第二个关键数字,3。假如客户提到的问题里,有3个痛点是自己的产品能解决的。他就确定是你的客户。假如有2个,属于潜力很高的潜在客户。假如有1个,也算是一般潜力的客户。

之前有位很资深的推销员,叫莱恩·塞尔汉,他还有一档自己的综艺节目,叫《跟着塞尔汉学销售》。他也用过类似的分类方法。他把单子分成三种类型,热单、温单和冷单。热单是用户急着买的,冷单是用户不着急买的,温单是还在考虑中的。塞尔汉就根据这三种类型,制定不同的跟单时间。早上十点半要准时联系热单和温单客户,热单每天联系一次,温单是每周联系一次。每个月还要花一两天的时间来接触冷单用户。通过层层筛选,不断提高成单的概率。

最后,咱们再看后面这个X。它的意思是,一定要给客户一个结果。假如自己的产品适合对方,就约定后续的推进时间。这不难理解。但纳比要特别提醒的是,假如你的产品不适合客户,你也要想办法,去给他推荐其他适合的产品。你给他推荐别的产品,就更能赢得对方的信任。他也就有可能把你推荐给他身边的人。纳比的很多订单,就是这么来的。

好,关于纳比的销售方法,咱们先说到这。假如只记住一句话,我觉得最受启发的是这句,好的销售,不是自己滔滔不绝的人,而是能够吸引对方说话的人,越能激发对方的倾诉欲,建立的关系就越牢靠。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说了两个话题。

第一,骗子为什么总想写自传?我们讲了阿南德的故事,也讲了心理学方面的解释。假如一件事的起点是错的,那么它大概率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发生反噬。

第二,怎么做好销售?我们讲了资深推销员纳比的方法。他认为,好的销售,不是自己滔滔不绝的人,而是能够激发客户倾诉欲的人。别人倾诉得越多,你们的关系就越紧密。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头条》,明天见。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