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挑细淘,得到头条。我是李南南。
今天,我将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第一个是,某明星人设崩塌,被代言品牌陆续索赔。第二个是,淘宝商家上架太空葬产品,引发太空垃圾争议。
先来看今天的第一条。我们从一个有点八卦的消息说起。最近,有个体育明星塌房了。咱们就不点名了,估计你也知道说的是谁。而且现在明星塌房,可比以前麻烦太多了。因为这里面牵扯到大量的代言。你看,品牌出钱请你,要的不就是你的明星光环吗?现在人设崩了,光环变黑洞了,可不得按照合同约定,索要赔偿吗?
有合同的还算好的。还有很多,没有合同的。比如,据说网上有个小店主,之前进货40多万的牙膏,上面印着塌房明星的照片,眼看要砸手里了。好在,据说厂家后续可能会替这位店主更换包装。
当然,我们都是爱学习的人,八卦的事咱们就不多说了。况且不管是明星还是普通人,咱们都得先摆正立场,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这容不得狡辩。
今天咱们主要借着这个话题,来思考一个经济学问题,那就是,既然明星塌房造成的损失那么大,为什么保险公司,不推出一个相应的保险呢?假如明星人设崩了,面临巨额赔偿,那么,保险公司出钱。
你别说,这个保险,还真有。
最近几年,在美国、英国、新加坡都出现了一种保险,叫丑闻险。大概定义是,任何导致本人受到谴责、名誉受到损失、违反社会道义或伦理常识的犯罪行为,都属于丑闻。由此造成的损失,比如电影重新拍摄、品牌重做广告,都在赔偿范围内。
你看,这个丑闻险,就相当于咱们说的,人设崩塌险。本来,这个保险出现的时间不短,之前美国有一种保险,叫Death,Disablement and Disgrace Insurance,直译过来,就是身故、伤残与丑闻险。因为这三个词的英文首字母都是D,因此也叫3D险。这个3D险,是2009年的时候火起来的。当时,高尔夫名将老虎伍兹爆出婚外情丑闻,导致他代言的吉列、耐克、通用汽车股价大跌,投资者损失了将近120亿美元。这也成为美国历史上,金融杀伤力最大的丑闻之一。大家这才意识到,原来一个丑闻的破坏力,能大到这种程度。丑闻险,也开始被很多人重视。
好,背景信息,先交代到这。接下来,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这个人设崩塌险,到底能不能推广做大?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都知道。这个保险只是存在,但是,普及度并没有那么高。比如咱们中国就没有。这说明,它也许在某方面有问题,导致难以推广。那么,到底是什么问题呢?
现在,我想请你跟我一起,做一个思想实验。假设,你是一位明星经纪人,你手上有个明星,你特别看好,觉得他就是未来四大天王的接班人。请问,你会不会给他上这个人设崩塌险?
你可能会说,当然要上了,这还用说?但是,假如你真的要上这个保险,你至少要面临,这么三个挑战。
第一,是舆论挑战。你仔细想想,什么样的人需要上保险?答案是,风险概率越高的人,越需要上保险。比如,越是不会开车的新手,越要上交通类的保险。越是担心自己身体有毛病的人,越是想上健康类的保险。以此类推,什么样的人需要上人设崩塌险?显然,是塌房概率越高的人,越需要上人设崩塌险。
你可以想想,假如大家知道这个明星上了人设崩塌险,会是什么反应?不外乎是两种。本来就是路人的,会觉得,这个人人品果然有问题,要不他怎么非得上人设崩塌险呢?本来是粉丝的,会觉得,你这是看不起谁呢?我家爱豆完美无瑕。你看,两边不讨好。
换句话说,上人设崩塌险,等于还没出事,就先来了个自爆。
你可能会说,假如我偷偷去给艺人上保险,不让别人知道,不就得了。万一将来真出什么事,也能避免损失啊。
不好意思,未必行得通。因为即使你上了保险,你又面临第二个挑战,就是,很难算账。
首先,既然是人设崩塌险,我们就得先定义,到底什么叫人设崩塌?你会发现,这个问题很难说清。咱们先把违法乱纪,或者违反社会公序良俗,这种明显的塌房行为放在一边。咱们单看这个灰色地带。比如,明星抽烟,算不算人设崩塌?你看,这就得分人了。假如是童星出身,一直主打阳光健康大男孩的形象,被拍到抽烟,多少有影响。换在有的人身上,可能就没什么影响。
换句话说,塌房这件事,不是看明星做了什么,而是看,大众对此如何做出反应。而要想把大众的反感度量化,这件事谈何容易?前段时间,国外的一个期刊,叫《梅尔杂志》还发表过一篇文章,专门讨论了人设崩塌险的统计漏洞。大概内容是,我们可以为一个人的行为定罪,但是,大众对这个行为的容忍度,无法被定量分析。因为你无法获得可靠的数据源。网上的数据很可能是被偏见污染过的。比如,有人本来就特别讨厌这个明星,即使不塌房也讨厌。还有人特别喜欢这个明星,即使塌房也喜欢。这些都不能准确反映大众的真实感受。
换句话说,人设崩塌险,很难定损。之前国外有个娱乐保险公司叫HUB,主要就做丑闻保险业务。这家公司的总经理,叫鲍勃·杰伦。根据他的说法,在他签发的上千份保单中,只有6个理赔成功。
之前也有人想过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国外有个保险产品叫SpottedRisk,直译过来就是污点险。他们开发了一套评估系统,叫公众抗议指数。里面还给丑闻分级,比如,国外有个明星,孩子学习不好,这个明星贿赂学校,改孩子的成绩。这件事的定级,就属于一级丑闻,也就是最轻的一级。再往上,更严重的,还有二级、三级丑闻。
但是,尽管做了大量的数据化工作,不好意思,人设崩塌险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行不通。这就要说到,它的第三个问题,道德争议。很多人认为,保险应该保护受害者,但是,丑闻险,有的时候正好相反,它保护的是加害者。
比如,2017年,好莱坞爆出了一个大丑闻,这就是制作人哈维·温斯坦性侵女明星。当时还引发了著名的MeToo运动。而这位温斯坦,据说就因为买了相关的保险。他赔偿性侵受害人的2000多万美元,全都是保险公司赔的。他本人一分钱都没出。这件事在当时,还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你看,购买人设崩塌险带来的舆论问题,以及这个保险的定损问题,还有其中的道德争议,都是人设崩塌险面临的问题。这也是它没有在全世界普及的重要原因之一。
就像薛兆丰老师说的,在经济学里,公平与效率,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从这个角度看,一个产品要想在经济学层面成立,就必须要先解决这两个问题,既有效率,又保证公平。
再来看今天的第二条。前段时间清明节,淘宝上有个商品突然火了,叫太空葬。用户大概花5万块钱,商家就可以把骨灰发射到太空。但是,推出后没多久,就有人质疑,这会不会产生太空垃圾?商家也马上回应,不会。
听到这,有人可能觉得,太空垃圾,有必要那么重视吗?毕竟在天空飘着呢,好像离我们有点远。早在几十年前,也许是这样。但是今天看,太空垃圾还真是个问题。
今天,我们就借着这个问题,来说说,今天的太空垃圾,造成了什么问题?以及,应该怎么办?
咱们先说问题,今天的太空垃圾都造成过哪些问题呢?大概分成两类。
第一类,是坠落。比如,今年3月,国际空间站上,一个废弃天线掉落。当天美国加州的很多居民,都看到几个火球飞过太空。但是,这还不是太空垃圾的主要问题,它造成的最大损失是第二类,碰撞。
比如,2009年,美国的一颗通讯卫星,撞上了俄罗斯的一颗废弃卫星,当场报废。而且撞击还产生了几千块新的太空垃圾。你可能会说,难道卫星看到太空垃圾飘过来,不会躲吗?当然会,但是你知道,躲避的成本有多高。卫星每移动一次,就要消耗燃料,太空燃料可是很贵的。比如,美国航天局做过统计,每年美国的卫星运营商们,花在躲避太空垃圾上的钱,大概要5800万美元。
听到这儿,你可能会觉得奇怪,这么多太空垃圾,到底哪来的?最主要的,肯定是报废的卫星。但是,这里面还有很多,是我们之前没有想到的。比如,宇航员不小心丢掉的个人物品,包括手套、扳手、牙刷之类的。再比如,1960年代,美国人还搞过一个叫西福特计划的项目。大概内容是,往近地轨道布设4.3亿根2厘米长的铜针,制造一大片金属云层。这么做的目的,是想把金属云,当成一个巨大的反射屏障,反射电磁波信号,让美国政府能够更方便地联系到他们在海外的军事基地。后来,这个计划被叫停。但可惜,当时这个项目已经往太空发射了大量的铜针,直到今天还残留在近地空间上。
你看,太空垃圾,不仅数量多,而且躲避成本高。那么,为什么我们不及时清理呢?是因为技术不够吗?
其实,不是因为技术不行,而是成本太高。
首先,要想清理太空垃圾,你得找到它们。这个难度,堪比大海捞针。今天,根据不完全统计,太空垃圾的总数,大大小小加起来,大概有1.3亿多个。其中,超过10厘米的,有3万多个。1厘米到10厘米之间的,大概100万个。你看,加起来还不到1.3亿的零头。而剩下的1.3亿个,全是1厘米以下的太空垃圾。你可以想象一下,这个搜集成本有多高。
其次,即使你搜集到了太空垃圾,又会遇到另一个问题,运输成本太高。根据NASA的估算,每公斤太空垃圾的清理成本,大概要90万美元。
你看,太空垃圾,销毁也不是,总躲着也不是办法。到底怎么办?
NASA想了个办法,他们发起了一项号召,大概意思是,过去的太空垃圾,不行就先放着吧。但是以后,咱得注意。比如,以后发射的航天器,必须有自毁装置。所谓自毁装置,指的是,在航天器报废后,可以把它推送到大气层,坠落烧掉,或者推进到远离地球的轨道。
当然,这也是一个权宜之计。按照科学家的计划,先这么将就二三十年,之后可能会出现更先进的技术,比如激光销毁技术,到时再彻底解决太空垃圾问题。
假如说我们能从这件事里,获得什么启发。我觉得,它反映了一个技术发展,一直以来的矛盾。技术的发展,给了我们规模化制造进步的能力。但是,这个能力也伴随一个副产品,就是我们批量制造问题的能力。这两个过程,忽略哪个都不行。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说了两个话题,人设崩塌险为什么很难普及,以及太空垃圾的解决方案。假如你身边有人对这两个话题感兴趣,推荐你把今天的节目分享给他。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头条》,明天见。